清肝活血汤治疗经行头痛40例
2016-04-06王嘉琪崔晓萍指导
王嘉琪,崔晓萍(指导)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02;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清肝活血汤治疗经行头痛40例
王嘉琪1,崔晓萍(指导)2
(1.陕西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陕西 咸阳 712002;2.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咸阳 712000)
目的:观察清肝活血汤治疗经行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自拟清肝活血汤加减治疗经行头痛40例。结果:痊愈8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结论:清肝活血汤治疗经行头痛有显著疗效。
经行头痛;清肝活血汤;疗效观察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头痛,经后辄止者,称为“经行头痛”。王莉眉[1]在关于PMS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经行头痛的发生率占经前期综合征的73. 6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生活方式的变更,经行头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因其发病的周期特异性,严重影响着女性的健康。崔晓萍教授自拟清肝活血汤治疗经行头痛4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40例,均为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患者。年龄20~35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6年。头痛随月经周期呈规律性发作,头痛大多为单侧,或左或右,亦可见于两侧太阳穴或头顶痛,痛如针刺,或掣痛,或绵绵作痛。妇科检查无异常,排除经期外感、高血压及颅内占位性病变等原因引起的头痛。伴有月经量稍多,色鲜红;烦躁易怒,咽干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辨证为肝郁血瘀证。
2 治疗方法
自拟清肝活血汤。药用羚羊角4g,钩藤9g(后下),红花15g,菊花9g,柴胡12g,川芎15g,赤芍15g,茯神9g,丹参10g,生甘草6g。腰膝酸软者加杜仲15g,桑寄生15g;五心烦热者加丹皮10g,栀子10g;失眠者加远志10g,酸枣仁30g,夜交藤10g。每日1剂,水煎至400mL,分早晚温服,每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经前1周用药6剂。月经期停药,共用药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及《中医妇科学》[3](新世纪第2版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的有关标准拟定。痊愈:经行头痛消失。显效:经行头痛明显减轻。有效:经行头痛症状有所减轻。无效:经行头痛无变化。
4 治疗结果
痊愈8例(20%),显效16例(40%),有效14例(35%),无效2例(5%),总有效率95%。
5 典型案例
王某,女,25岁,已婚,2015年6月22日初诊。既往月经规律,14岁初潮,近3年来每于经期即感头痛难忍,伴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头痛期间需要卧床,休息后不能缓解,行经过后,症状自然消失。末次月经为2015年5月16日,本次月经色鲜红、经量稍多,头部胀痛较剧,伴头晕,烦躁失眠,口苦。于当地医院就诊,给予芬必得布洛芬缓释胶囊 0.3g 口服每日1次,效果一般。24岁结婚,孕0产0,现工具避孕。纳食可,二便调,舌边尖红苔黄,脉弦细数。血压130/90mmHg。2014 年3月体检查头颅CT提示无明显异常。中医诊断为经行头痛(肝郁血瘀型)。治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为主。自拟清肝活血汤加减。羚羊角4g,钩藤9g(后下),红花15g,菊花9g,柴胡12g,川芎15g,丹皮10g,栀子10g,赤芍15g,茯神9g,酸枣仁30g,远志10g,丹参10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2次,煎液混合后分早晚温服。服药6剂后月经按期来潮,本次月经来潮,头痛明显缓解,无头晕目眩等症,可正常工作,睡眠可,烦躁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经行头痛症状基本消失,随访6个月病情无复发。
6 体 会
经行头痛最早见于清代张璐的《张氏医通》,其曰:“妇人每遇经行,辄头痛……”经行头痛病位在头,病性虚实夹杂,以实为主。实证者常见病因有情志内伤,肝郁化火,上扰清窍;或瘀血内阻,脉络不通[3]。《黄帝内经》曰“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五脏六腑之气皆上荣于头,足厥阴肝经循颠络脑,冲脉附于肝,故肝火易随冲气上逆,故头晕目眩,烦躁易怒,咽干口苦。淤血阻滞,以塞清窍,脉络不痛,不通则痛,故使妇女每值经期或行经前后头痛剧烈,痛有定处。淤血滞于脉中使新血不得归经,故月经量稍多。崔晓萍教授认为本病与肝密切相关,治疗应注重调肝,辅以活血,“急则治其标”,使气顺则头痛自止,血行则肝风自灭。清肝活血汤中羚羊角、钩藤平肝熄风、凉血镇静,柴胡疏肝解郁,菊花清肝明目,川芎、红花、丹参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茯神宁心安神。清肝活血汤疗效显著,应用时应注意辨证论治,同时还应给予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乐观精神,缓解精神压力。
[1] 王莉眉.女性经前期综合征的中医证候-虚证-分布及相关体质调查[D].广州中医药大学,48,201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64.
[3]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4.
R255.972
B
1004-2814(2016)08-0777-01
2016-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