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题研究

2016-04-06高体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街巷风貌人文

高体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390-02

首先,我带有一个疑问:城市或街巷风貌设计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城市发展有何意义呢?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空间审美与居住环境质量提出的新需求?还是为了发挥城市风貌设计展现城市活力、刺激经济增长、延续地区文脉的作用?

那么,就直入主题,就重庆市渝中区七星岗中山一路菩提金刚塔片区为例,来探讨如何进行该街巷的风貌整治设计,使得其能发挥山城传统风貌的保护与塑造的作用,并彰显山地城市的独特魅力(图1-1-山水城镇的魅力)。

城市建设正如火如荼的展开着,但几乎每个城市的新城区和老城区并不能协调发展,导致两区在功能结构、空间形态、物质环境上有着截然不同的差距。然而,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只有全方位挖掘城市自身特点,分析城市潜质,统筹协调新老城区的建设发展,营造城市整体形象,才能使城市真正保持独特、持续的生命力。重庆"城市风貌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图1-2-密度增加)

我理解"风貌"是指物质表面特征和呈现的状态,而对城市的风貌设计而言,则主要是通过对构筑物的界面、街巷空间、绿化小品等的整治来美化城市景观。风貌设计需要结合旅游、商业、历史文化保护、生态绿化综合考虑,这类设计手法虽然对城市内部结构、功能无重大调整,但是它能够创造积极的外部空间,达到整体环境质量的提高。对于菩提金刚塔这种历史文化旧城街区要和它周边的风貌相协调但又要保持其特色,我们小组是从在其历史发展进程和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科学技术水平、生活模式、价值观念当中,积淀了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和时代烙印的城市传统文化着手的。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历史文化街区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地形条件的限制,(图1-3)

并且,金刚塔已经完全被隔离起来,好像与周围居民的生活毫无关系,它曾经的故事早已无人问津,这里渐渐失去了昔日的熙攘与好奇,塔下密密麻麻的停满了轿车,这杂乱暗沉的街巷里,也只有这里这块沉默的空地了,可见,传统风貌与特色正在慢慢地消失。

我们秉承这样的设计策略:设计中尽可能完善居民的基础设施,充分尊重原有的建筑样式、空间格局,拆除乱搭乱建的违章建筑,裸露出传统风貌区的真实面目,本着整旧如旧、以存其意的思路进行设计。材料的选用上,尽量以传统的石、木材料为主。色调该倾向于褐色、黄色、白色,加红色点缀。

为提升金刚塔片区的景观美学价值,刺激旅游经济的发展,针对这类的风貌设计,应充分尊重原有的地域特色,以地方本土的山地石材使用为主,适当增加一些地方装饰符号,比如陪都时期的木窗或者传统传动民居的穿斗结构。对个别已经使用瓷砖和花岗石贴面的建筑给予清除。整体建筑色调不宜鲜亮,以原有材料的本色为主。

就城市风貌的设计内容而言,不仅会涉及到局部功能活动和空间调整,还会涉及到视觉景观改善等具体内容。但要本着舒适宜人的人性化原则出发,注重其统一性,并确定和规划城镇人文风貌符号。城镇人文风貌符号指在城镇人文风貌构成中多次反复出现的并且是重要组成部分的要素。比如在传统人文风貌城镇中,众多的传统建筑屋顶在空间上的多次重复,构成了城镇第五立面的壮丽景观,这些显然是城镇重要的人文风貌符号。城镇人文风貌载体的形成依赖于多种人文风貌符号的存在与高度统一。具体的整治设计内容包括:

首先,拆除违章构筑物,完善居民基础设施。在重庆时代变迁过程当中,一些居民为满足个人利益,擅自乱搭乱建,占用公共空间,破坏了原有的建筑风格、街巷尺度,严重干扰了交通,降低了消防的可达性。与此同时,尽量完善道路的排水、管线以及居民的空调外箱等基础设施,让居民从风貌设计中得到实惠,促进人们喜欢自己的生活环境,加强城市传统风貌区的生活氛围。

然后,增加休闲区等积极户外开放空间。通过增加娱乐休憩区、观景露台、漫步道等渗透空间,为人们提供宜人的滞留的空间,就像金刚塔这片区域的街巷形成连续的漫步空间,促进人们的交流。尝试通过创造积极的外部空间刺激内部的更新,拉动城市的发展。

另外,放置导视标志等小品和服务设施。在步行空间和休闲广场中添置引导性小品,创造明快清晰的环境,同时通过颜色、比例、尺度、形状、连贯性等风格和形式设计产生良好的视觉效果,形成具有整体感和统一感的景观。此外配置一些健身设施和座椅在节点空间、步道及广场中,以满足人们对公共空间的多种需要。

还有,种植添加绿化、植被。对风貌区内铺地、小品等硬质景观设计的同时,还应注重绿化、植被等软质景观的对比协调。增加一些像黄葛树小叶榕这样的乔木,和季相分明的植物譬如典型的银杏,还有桂花、腊梅这些典型的观花类小乔木,从点、线、到面的布局方式出现在风貌区内,从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上美化环境。但是在我们的案例金刚塔片区内主要以点和线的小面积点缀,以保证街巷空间的通透和可达性。

此外,建筑立面的整修、清洁、粉刷和改造建筑物是每类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城市的天际线、公共空间的界面,建筑的风格、材料、体量、屋顶轮廓等都是风貌设计中形成视觉感受的基本因素,对于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建筑可以通过添加构件、符号、粉刷等措施进行立面改造,局部质量极差的建筑可以通过结构加固和拆除重建的方式。我们具体分析了不同时期此区域的建筑风貌变化,发现其中的共性是红木窗,我们提取了其中的青石红木,借鉴穿斗建筑结构特色。接着是,清理牌匾广告。减少对建筑物的遮挡,强调秩序感,注重不同风貌区整体风格的创造和主题统一。

当然,环境色彩的控制尤为重要。色彩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避免景观的杂乱,可以利用色彩控制创造统一感,形成优美协调的城市街巷景观。因风貌类型的不同建筑和铺地采用的色彩也不相同,传统风貌区内应以褐、白、黄为主。现代风貌区内色彩较自由,可以用一些明度和纯度较高的红、黄、蓝等颜色。案例风貌区以地方材料本色为主。

历史文化风貌区应体现生活的延续。保护与更新不能只限于对物质环境形式的保护而脱离生活。往往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浓郁的人文气息而吸引了大量的人聚居于此,人们在其问劳作、交往,形成了强烈的生活氛围。封闭的居住街坊、递进式的院宅、密集的简屋平房组成的居住环境;尺度宜人的街巷空问组成的道路系统;散落其间的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字号、诊所、抗建堂等将会吸引更多的居民;期待开放后的金刚塔寺吸引许多善男信女前去朝拜。所有的这些都向我们展示着一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画卷。因此,保护规划不仅仅是保护几幢建筑,几处古迹,而是要深入到城市发展形成的因素中去认识,从城市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去研究。

我们在对历史文化风貌区进行保护时,要充分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渊源、演变和发展的过程;充分尊重当地的社会习俗、风土人情;详细研究地方的建筑文化特色和居民的精神需求,这样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使保护与发展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程结束后,我体会到,城市依存的核心是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历史文脉,城市中由于历史和人文的发展,因此城市的可识别性和唯一特色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至关重要作用。相信此次的风貌设计课程,能够为以后类似课题提供借鉴,最终创造出人性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户外公共空间环境。

猜你喜欢

街巷风貌人文
人文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包裹的一切
边走边唱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雨中的街巷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