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2016-04-06濮广凤
濮广凤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浅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30-01
1.发挥教师的示范性作用
小学生由于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不成熟期,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高大的。在有意无意中,教师的言行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这一点有利于学法指导的实施。
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范文,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四季景物,很利于学法指导的实施。笔者把春景作为重点,进行"例题"式分析讲解,然后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景的方法:1.写了哪些景物。2.抓住景物特征。3.朗读体会。这样便于学生学习有法可循,对后面自学"夏、秋、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掌握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构成规律,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编制过程中。如《麻雀》、《猫》等课文的教学目标的具体形式是:1.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种形式在学生脑中一旦留下深刻印象,再遇到类似课型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实现教学目标。
由此可见,在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利用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让学生模仿教师的教法,逐步把教师教的方法内化为学生的学习经验和方法,不仅可以让教师教得轻松,而且能让学生学得愉快。
2.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学方法,让学生勇于探索,对新事物产生兴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但常常不好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在个体独立思考基础上的真正合作,在课堂中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参与,其他同学仍是被动,没有表现的机会。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教师要对合作学习进行指导,不能袖手旁观,要真正关注学生,深入到合作学习中去,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难点。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不仅参与进去,而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的成功感。
3.热爱学生,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
小学生可塑性极强,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对每一个学生无私心,公平对待优生和学困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必将促进学生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学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的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那么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大大削弱,当然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如何有效提高弱势群体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小学生语感
4.1 通过反复诵读,吟哦,把握言语作品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吟哦,诵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是在心灵和情绪开放状态下,经眼,口耳的共同作用,体验感知语言文本所传达的信息。要求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认真揣摩,仔细品味在不同声调节奏和情绪起伏下内容的感知变化,并在此层面上加深对艺术手法,思想内涵,修辞风格的理解和感悟,方法包括有感情朗读,心中默读,分角色朗读等。具体操作上,可由教师先进行范读,或播放配乐朗诵,并对小学生朗诵给予必要的指导。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准确性,诵读语句的连贯性,保证语调起伏承接有序。
4.2 增强对语感环境的情境想象力。培养小学生对形象思维的运用,在读诵中激发想象力。鼓励他们多读课外书,扩大视野,积累经验,增加自己的语言底蕴。如学习《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对于作者这样的景物描写,教师不急于往下分析,而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几句,激发他们在头脑中勾勒出秋天一派萧瑟,凄怆的景象,对作品的景物背景有一个主观的印象。接下来,教师就可以把后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文字含义分析给学生。在了解了作者远离家乡,对前途感到迷茫困惑的心境后,学生再对照之前自己对词中景物描写的印象,就很容易的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4.3 作品整体上的语言感知把握,揣摩与品味。语感是有整体性特征的,因此要养成从言语材料总体上去感知把握的习惯。培养学生在阅读作品时的全局观,整体观及高瞻远瞩的广阔视角。只有立足高远广阔,才能准确掌握文章主旨,获得独特而强烈的语感。
4.4 小学生要在听,读,写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语感能力。任何能力的获得都是长期实践和积累的结果。许多文学造诣很深的有识之士,在总结经验时,无不归功于青少年时代的求学奋进,博览群书,这是"读"的积累。"写"是写日记,写读书体会,记读书笔记或教师组织班级办报纸,墙报;有条件的学校可创办校办报纸,征集各类学生稿件等。"听"就是听老师范读文章,收听广播,电视的文学专栏,或评书,相声等曲艺类节目。这些对提高自身文学修养,激发语感都大有裨益。
5.注重语文与实际的联系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是比较重要的。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重视好语文与实际生活的关系,对于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语文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随处可见,我们书写的文字,说的语言,以及对于事物的命名都离不开语文的支持,这些无不表明着语文与现实的密切关系。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语文的身影,帮助学生提升成绩,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自己不认识的字,进行相应记忆,再者对于别人说的话,自己觉得有意义的可以进行记录,通过长期积累,对于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必有积极的作用。
总之,要想显著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我认为应该从上面几个方面入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这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