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素养的关键
2016-04-06张春
张春
摘要: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化学实验;兴趣;能力培养;态度;观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283-02
化学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可见,在新课程理念下更要注重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应注意将一些实验优化,以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易成功。
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1.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才能让学生们对待化学学习就像对待看电视连续剧那样,念念不忘,活力常在。因此,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通过课外实验及趣味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如在上燃烧的条件这节课之前,我先做了烧不坏的手帕的趣味实验,我将一条棉手帕放到75%的酒精溶液中浸湿后在酒精灯上点燃,顿时出现熊熊大火,但大火过后手帕却完好无损,刚才还为手帕担心的同学们立刻欢呼起来"太神了"。他们对手帕为什么没有被烧坏的原因充满了兴趣,从而提高了本节课的效果。
2.通过使用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有效实验现象相近或仅是一个瞬间过程而难以观察;有效实验因浓度、稳定等外界条件而带来现象、结论的改变;有效实验因为操作程序不同而又不同现象;还有些实验需反复操作才能成功。这一切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实验中要严格操作,仔细观察、记录、认真分析、归纳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当实验中出现与书本上描述的现象有不同的情况时,要及时记录、认真分析原因。例如在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有一小组的学生并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我便鼓励同学们分析其中的原因,并重新实验,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氧气浓度太低,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所用铁丝有铁锈,还有的同学提出可能是点燃系在铁丝下端的火柴,深入的太快导致火柴燃烧消耗了过多的氧气,同时火柴燃烧放出的热量使集气瓶中气体膨胀而溢出所致。当同学们根据所分析的原因重新实验并成功时,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就更有信心了,从而较好的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善观察者可以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化学实验中的观察要讲究方法。实验中观察的内容很多,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会获得正确的观察结果,才能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及其本质,提高观察能力。
具体的观察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3.1 观察对比:在开始进行探究实验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从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三个不同阶段进行观察对比。如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对比探究实验,实验过程中应指导学生观察两个实验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以及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情况,从而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和空气这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多少,从而使学生找出两者的差异。
3.2 全面观察:具有代表性、典型的使用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学生全面而系统的观察。首先应观察整个装置的轮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在观察这些部分又由那些仪器组成,怎样连接;然后按试剂添加的顺序、数量和操作步骤进行观察,这三个内容往往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最后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以能较全面的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物质变化过程,例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活动中,有的学生只注意火焰忽视了燃烧前后石蜡状态的变化;有的学生则将注意力集中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忽视了烧杯内壁有小水珠的现象。若在探究活动前给学生进行明确指导,提出观察提纲,就可避免观察的片面性: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并问气味;石蜡是否溶于水,石蜡与水的密度比较,谁大?②点燃蜡烛时,火焰分几层?各层颜色或明暗程度有什么不同?那层温度最高?燃烧时是否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又是如何检验的?③石蜡燃烧前后状态是否一致?④熄灭时是否有白烟?白烟能否被点燃?
3.3 重点观察:有的实验现象不很明显,有的实验现象稍显即逝或多种现象并存,我们应指导学生由局部到整体,给学生由重复观察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的特定要求,重点观察实验中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准确捕捉瞬间变化。如在探究镁条燃烧前后固体质量的变化时,当镁条剧烈燃烧时多数学生把注意力停留在耀眼的白光上,则产生白烟就会被忽视,探究活动的目的就很难达到。所以,在实验前要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的内容,以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如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由于本来固体都为黑色,所以部分固体变成红色不易被察觉,为此,在实验前,务必把观察重点指明,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固体是否有黑色变成红色这一现象。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将浓硫酸稀释时,我质疑:浓硫酸怎样才能转化成稀硫酸呢?学生的思维是酸与水混合,我追问:是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还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呢?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有的说应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有的说应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于是,我给出浓硫酸的密度,让学生互相讨论、协商,最后演示学生提出的两种实验情况。学生的设想通过验证,各种方案的优劣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而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做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实验时,有的学生发现除了铁锈消失,液体的颜色变成黄色以外,还观察到有气泡放出的实验现象,我立即表扬其观察仔细,并引导同学们分析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当同学们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原来是表面的铁锈被除后露出的铁继续跟稀盐酸反应而产生的氢气时,同学们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浓了。同时,同学们的分析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能力的综合体现,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足够重视化学实验在培养能力中的作用,才能够真正地把化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