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06罗世建
罗世建
摘要:德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本文立足于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必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14-01
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是改变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缺失的需要。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发挥仍然不够,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一些小学不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不注重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二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的德育内涵挖掘不深、不透、不够,不能有效发挥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三是有的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功底不够扎实,在思想认识上不注重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这些都影响到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德育中作用的发挥。面对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地使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注重发挥其德育功能,才能切实加以解决。
1.2 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是:开展热爱学习、立志成才教育,开展孝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教育,开展做人做事基本道理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热爱劳动和爱护环境教育,开展尊重国旗、国徽,热爱祖国文化的爱祖国教育,开展社会生活基本常识和安全教育。从小学阶段德育的内容来看,教育部确定的六个方面的教育内容,是从宏观上对小学阶段德育内容的规定,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需要加以细化,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而这些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有所体现,并且更为具体化、直观化。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需要。
1.3 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的需要。从小学阶段德育的目标来看,无论是对"五爱"情感、"三种"意识、"五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还是对良好的意志品格以及乐观向上的性格的塑造,有许多方面与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相一致、相符合,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都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体现。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对语文教学的一些内容进行强化,将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德育目标,促进小学德育工作开展。
2.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1 立足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教育。课堂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它以教材为本,教材中有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诸如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民族自豪感等。所以,应该把语文教学与德育工作相结合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
2.1.1 讲析理解法。在课堂教学中应实施德育与智育相统一的教学方法,不能离开语文训练去进行德育,更不能让语文训练从属于德育。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且在领会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收到语文教学应有的效果。学习课文时,应使学生学好语言文字,了解字、词、句的含义,把德育渗透到语言文字的讲析中,以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自然融合。
2.1.2 情感熏陶法。教师讲授课文应该以与课文语境相适应的情感介绍资料,模拟真实情境以制造氛围,使学生似身临其境,在创设的情境中、在强烈的氛围中投入学习,从而使学生获得更真实、更深刻的体会。利用一些艺术手段再现课文所描写的情境,把它直观再现在学生的眼前,能有效地达到教师所期望的情感效果。讲授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创设的情景,就收到了良好效果---课前,两盆郁郁葱葱的万年青置放在讲台的一角,片片白花点缀其间,更显示了它的高尚与肃穆;录音机里播放着震动人们心扉的贝多芬交响乐《葬礼进行曲》,如泣如诉、低沉悲壮。教师身着灰色西装,神情悲哀而庄重。在这种气氛下,学生对周总理的哀悼之情油然而生,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自然就达成了统一。
2.1.3 榜样学习法。品德基础的建立不是靠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用榜样的砖块一天一天铺砌起来的。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教材,借助教材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向文章中的人物学习,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例如,可以通过《我不能失信》等课文进行诚信的教育( 通过《赵州桥》等课文进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2 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进行德育教育。生活是语文的,语文都来自于生活。从语言文字到篇章结构再到诗词歌赋,无一不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所以,语文是出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学生在小学阶段,一定要注意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感悟生活,再将生活作为素材,成为语文的一部分。而德育也是在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和语文是一体的,没有生活就没有德育的土壤,只有将生活和语文和德育紧密结合起来才是让小学生提高思想品德最佳途径。如在给学生讲"一针一线当思来之不易"这一俗语时,我告诉学生,现在的生活虽然都好了,我们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每一点财富都是前辈打下的基业,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最起码也要让自己将来有本领养活自己,有一位学生说,不用有本领,看看门前的乞丐也不错。当时我真的很吃惊,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就会有这样的想法,于是,课下我给这位学生的家长打电话说了此事,并和家长商量出了一个办法。放学回家后,这位学生大吵着要吃饭,妈妈就告诉他今天中午要出去吃,学生很高兴,但妈妈说,今天要带领他像乞丐一样去街边讨饭吃时,他不干了,他的妈妈趁机告诉他不努力的结果就是如此,小孩子一下子明白了书中含义了,向妈妈和老师分别认了错。到现在为止,这个小孩一直很努力,为实现他的理想奋斗着。
2.3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八十年代的新雷锋》一课时,我在引导了学生学习朱伯儒和雷锋的事迹后,就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朱伯儒、雷锋叔叔学习,争当活雷锋,课后同学们自觉地组织了学雷锋小组,主动为集体做好事,助人为乐,同学之间还结对子,实行一帮一。形成了一股浓浓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