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中的大学生就业劳动力要素分析

2016-04-06李莉管理要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供给侧改革新常态

李莉 管理要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新趋势,同样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与规划。劳动力作为参与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迫切需要从劳动力市场机制完善中重新配置劳动力资源,注重劳动力市场环境建设,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素质,促进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新常态;大学生;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C-0011-01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改革矛盾,其中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首要问题。在推进供给侧改革实践中,如何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上,提升大学生的劳动力水平,从劳动力市场结构需求与劳动力素质结构优化上实现良好对接,是解决“技工荒”与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途径,也是推进高等就业改革和转型升级的基本动力。

一、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关系

新常态下高等教育改革要促进大学生就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大学生的劳动力是解决就业难的根本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将“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方针,进一步深化和推进大学生就业。然而,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难问题,不仅源自“扩招”,同样与同龄就业人数,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有关。事实上,西方国家大学生就业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问题,而我国就业难问题的突出,与我国当前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都有关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优化,不完全就业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任何高校都面临的问题。从现实因素来看,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从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分析中,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上来改革,特别是新常态下,针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高等教育体制问题,也是制约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为此,要深刻理解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形式、内容和结构以及体制变化,从劳动力市场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上,转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下多层次教学,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体系、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来衔接劳动力市场变化,增强不同层次的毕业生劳动力,破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二、劳动力市场需求与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矛盾

从当前教育舆论来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高等教育。如有人提出高等教育扩招规模过大,高等教育质量下滑等因素,客观地讲,当前劳动力市场出现新的变化,仅靠高等教育改革难以有效地解决人才缺口矛盾。其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对人才多样化需求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滞后有关,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阵地,高等教育在满足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中显得被动,特别是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对新能源、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人才缺口较大,而当前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仍沿袭传统格局,尽管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但其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转变未能跟上人力市场变化。如我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学科层次多偏离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很多专业设置缺乏科学的学术论证和市场调研,导致产业结构调整与劳动力人才需求不对称。二是劳动力市场不成熟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取向错乱,劳动力市场供求机制是引导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主线,而产业结构升级反映出人才供需失衡问题,各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往往是从高等教育毕业生中去招聘,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经济结构调整,短期内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人才需求,进而引发大学生失业问题。同时,劳动力市场自身的分割状态,如不同就业市场下就业环境、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的差异性,给人才流动带来更多影响,不少毕业生倾向于经济发达区域,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迷恋名牌大学,导致高等就业系统结构性扭曲,甚至有些高校为了迎合热门专业需求,放弃本校自身学科优势而增加新的学科,无法提升毕业生的劳动力水平。

三、供给侧改革下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长效衔接机制

高等教育改革不仅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要从当前供给侧改革环境下,关注劳动力市场需求,深刻反思高校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构建人才培养与劳动力需求相一致的衔接机制。一是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高校教改实践中,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教育办学特色的形成,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如根据区域优势、高校办学历史和教育资源条件,着力从专业结构、学科定位、毕业生职业能力上增强人才竞争力。同时,加强与社会企业、行业、用人单位的对接与沟通,了解社会职业岗位人才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政府要注重对供给侧结构性产业的调整,积极与高等教育改革相融合,在提升企业生产效益、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上,加大对高技能型人才结构体系的调整,实现高等教育规模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同发展。政府要注重高校改革与规划,从人才培养上统筹协同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注重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从当前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上,统筹城乡规划、优化区域间大学生就业工作,减少区域间、行业间收入差距,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调整,缓解大学生就业区域性结构失衡矛盾。

参考文献:

[1] 邵宇.供给侧改革——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J]. 新金融,2015,(12).

[2] 王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 高教探索,2015,(11).

[3] 朱勤.产业升级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327家企业的问卷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2014,(5).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供给侧改革新常态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招聘与测评”课程中团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