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承转合”定首尾

2016-04-06主讲人

意林小文学 2016年4期
关键词:臊子主讲人起承转合

主讲人◎梁 佳

“起承转合”定首尾

主讲人◎梁 佳

本期特邀名师:梁佳(重庆南开中学优秀语文教师)

梁佳,重庆南开中学初三语文教师。教学风格自然活泼,专业功底深厚,深受学生喜爱。其多次在国家期刊发表教学论文,多次参与市级课题研究,指导的学生习作多次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奖。

“起承转合”式结构,是写作当中的一种基本结构方法。“起”是起因,承”是事件的过程;“转”是转折,“合”是结尾。合理地运用“起承转合”,可以使文章行文严谨,事理清晰,同时突出文章要表达的关键性情节,制造文章的曲折感。“起承转合”作为写作的重要要素,是很多老师在教授作文时提到的方法之一。

就韩培栋同学的作文来看,全文生动具体,饱有细节,语言朴实,如果在首尾及时间过程中加以修改润色,则会锦上添彩,读来令人动容。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一个好的开头,往往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朱自清《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一句话点明文章的重点——父亲的背影及背后的父子情。

因此,我们在写作时,要特别重视开篇落笔之处。其次,还要注意衔接过渡。在《奶奶的臊子面》中,作者通篇写与奶奶共同做面、煮面的过程,难免显得单薄而啰唆。精练情节,加入一段回忆,便能更丰富“我”和奶奶的形象,使祖孙之间的情感得到更好的显扬。

最后谈一谈文章的精神风采。这个内容往往体现在行文的归结处,也就是“合”上。同学们在结尾写作时,最好多练习抒情议论,以小见大,深化主题。例如鲁迅《故乡》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富有哲理的结尾十分耐人寻味。

在《奶奶的臊子面》一文中,结尾变动可谓最大,由此可见,结尾处是作者最需下

足力气,用心用情对待之处。

总之,作文中如何“起承转合”方法千万,并无僵化模式。但在具体写作中,大

家要尽量注重全文一线相生,脉络完整清晰。著名学者金圣叹在评读《西厢记》时写

道:“有此许多起承转合,便令题目透出文字。”

希望小读者们平时多多品读经典文章,体味其结构妙处,从而使写作更有章法,更

有严密的逻辑感。

作文知识小贴士

“起承转合”本是旧时作文惯用的行文方法,后来泛指文章的写作手法。清代学者刘熙载的《艺概·文概》写道:“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猜你喜欢

臊子主讲人起承转合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浅谈当前党课教学的面临问题与完善建议
由一道测试题所引发的思考
起承转合+思想性
岐山臊子面,酸辣味美馋死人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开讲啦》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政治课堂注重情境串联研究
陇东臊子面
这也是一道风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