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侠电影发展的形式变迁
2016-04-05解景予
【摘 要】武侠电影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土壤中生根繁衍出的一种独有的类型电影,武侠电影在国内外电影市场中的历史地位和神秘性决定了它的可研究性,纵观武侠电影的发展史,由于受不同社会背景环境的影响,在思想内核不变的基础上,其表现形式在不断地发展与演变。
【关键词】武侠电影;表现形式;发展;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J9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72-01
一、叙事形态的演变
在华语电影的范围内,武侠片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以李小龙为代表的武侠片时代起,就成为了华语影坛的票房支撑,同时也成为了对外交流的宝贵文化。因此,武侠电影除了其商业价值之外,也在观众心中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然而,不同时代的武侠片往往会以其不同的表现形态来阐释武侠电影的文化内涵。
早期中国武侠电影在叙事形态上主要采用二元对立的形式,善恶势力分明,故事往往随着矛盾冲突的升华而达到高潮,最终善战胜恶,从而达到抑恶扬善的思想主题,其叙事模式简单明了。二三十年代的神怪武侠片《火烧红莲寺》就可以印证早期电影单一化叙事结构这一特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武侠电影的叙事模式也开始出现新的变化,从以往的个人之间的对立争斗上升到民族道德的高度上,善恶双方一开始并不十分明确,而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逐渐清晰,恶势力在故事结束时往往都化恶为善,改邪归正。这样的叙事模式不仅吊足了观众胃口,增强了影片的观赏性,同时也强化了武侠电影的教化作用。六十年代的武侠片主要以胡金铨、张彻导演的作品为代表,他们的作品将早期武侠电影的叙事模式与家国精神相结合,通过刀光剑影的武打场面,为观众营造出一场视觉盛宴。在电影《龙门客栈》中,导演胡金铨运用粗细线条的结合,即粗犷刚强的武打动作与侠客内心的细腻情感相结合,勾画出影片所要传达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体现出创作者自身的精神追求。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国武侠片开始突破以往沉闷严肃的风格,融入喜剧搞笑的元素,将原本高高在上的英雄形象塑造得更加平民化,更加亲切。这种喜剧与功夫的结合,使武侠片呈现出娱乐的特点,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商业价值。进入九十年代后,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武侠电影在叙事形态上开始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很多对以往传统武侠电影的翻新影片,如《新龙门客栈》。其“新”字不仅表现在融入了现代技术的电影画面上,更表现在其崭新的叙事风格上,影片在原故事的基础上,将新时代人们的情感诉求加入到电影中。在人物塑造上,在原本让人敬畏的侠士英雄身上融入了现代人自由、洒脱的品质特点,因而更加有血有肉。在情感表现方面,重“义”更重“情”,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注重对家国情怀、民族精神及江湖义气的表现,而《新龙门客栈》中增加了对男女之情、兄妹之情、子女之情等个人情感的传达,在大气凛然、恢弘壮志的大情之下,也有着个人之间的小情,因而情绪的表现更加饱满。进入21世纪,武侠片开始在叙事上加入隐喻的手法,通过主题故事的矛盾隐喻民族的矛盾危机,如电影《卧虎藏龙》《英雄》不仅都是视觉传奇,更是文学佳作。
二、影像形态的变化
武侠电影对于观众的吸引不仅是其文化内涵的深度,更为直观的则是其震撼的感官刺激。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武侠电影在影像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多彩,带给观众更加新奇的视觉体验。武侠电影从早期发展到21世纪后的当今,其在对武打画面的表现方面可以概括为:真功夫——喜剧功夫——文艺功夫。从李小龙为代表的真功夫时代,到七八十年代融入喜剧风格的喜剧功夫,再到21世纪富有文艺色彩的舞蹈化程式化功夫,都体现出不同时期、不同语境下人们对武打场面的观赏需求。另外,影像技术的提高,也使得武侠电影不断地创造出视觉奇观,这最主要体现在运动镜头和画面氛围的营造上。在新时代的武侠电影中,我们很少可以看到静止的镜头,观众恍若身临其境,运动镜头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武侠片的艺术感染力,也增强了视觉冲击力,使观众真正融入到影片所创造的情境当中,这是其他类型影片所无法比拟的,也是武侠片的魅力所在。画面色彩的考究,使得武侠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部艺术品。李安导演的影片《卧虎藏龙》运用以红色、绿色为主的大面积的色彩构成,营造出具有东方韵味的画面风格,在视觉上更加丰盈地表现出武侠文化的精髓;在画面构图上多采用远景,注重环境的表现,将人融入到景当中,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奇幻感,完美地塑造出武侠片所要传达的视觉境界与心灵境界。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经典类型,不仅在国内电影市场中稳扎稳打,也在国际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除去其固有的传统的武侠文化作为根基,更多的原因在于武侠电影导演们在作品表现形式上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饶曙光.中国类型电影历史·现状与未来[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2]陈墨.刀光剑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3]吴琼.华语武侠电影文本细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
解景予(1989-),女,山西永济人,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