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疑计》之“三疑一计”
2016-04-05李桂月
【摘 要】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所藏清末民初京调折子戏《三疑计》,是一出简单的家庭伦理戏。它通过“三疑一计”的简单情节架构,展现了传统伦理关系的多个层面。从日常家庭伦理冲突的有意措置到夫妻、师主、男女关系的变相呈现,凸显出极富张力的人物个性与文化意味。从伦理的角度,考察剧中的夫妻、师主及男女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和发掘其背后所蕴涵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意蕴。
【关键词】双红堂;三疑计;伦理解读
中图分类号:J8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16-02
《三疑计》(一名《拾绣鞋》,又名《唐英杀妻》)是一部多剧种演出的热门戏,自问世以来,河北梆子、同州梆子、京剧、晋剧、秦腔、豫剧、评剧、滇剧等均有此剧目。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所藏《三疑计》共五种,其中三种均在“双红堂①一戏曲一190【杂腔唱本】三疑计-排印本”(序目:351、510、674),为梆子腔唱本;另两种分别刊载于“双红堂—戏曲—170《真正京调四十二种》清刊本”和“双红堂—戏曲—171《绘图京调十七集》光绪中石印本”,属京调。惜目前学术界对戏本《三疑计》的研究较少,且多围绕其人物个性与舞台扮演艺术展开,以双红堂藏171石印本为底本,从伦理的角度,考察剧中的夫妻、师主及男女关系,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和发掘其背后蕴含的社会心理和文化意蕴,对传统伦理纲常作一个俯瞰式的观照与解构。
一、绣鞋冲突与夫妻伦理
双红堂藏京调《三疑计》戏本,讲述了明末总兵唐英聘王标在家教子,时值八月中秋,王患风冒伤寒,向学生唐子彦借被蒙汗。子彦遂取母床大被送之,误卷其母绣鞋一只在内,坠于王榻前。唐英公毕归家,去书馆探病,于王榻前拾得其妻绣鞋,疑妻与王私通,甚怒,当夜便拔剑逼妻叫门试贞。后唐始知错疑,向妻子及王皆下跪赔罪,夫妻重归于好,而王却以考取功名为由,执意辞馆而去。此剧主要是围绕“疑妻”主题,在生、旦、净三方的言语、动作置换中,演绎出“见鞋疑妻——叫门试贞——下跪赔情”的伦理风波故事。因此,夫妻关系成为故事展现的重要载体,贯穿了戏本及剧情的始末。
从戏本前半段唐英处处念及妻子的举动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见鞋疑妻”情节之前,旦、净夫妻二人感情较好。然而这样一对和乐的夫妻眷侣,却因一只绣鞋的意外出现打破了平衡,陷入到紧张、交迫的氛围。唐英公誓言“将他二人杀在一处”,而李月英一点也不知道丈夫的心思,她听闻丈夫归来,立即茶水伺候,举止谦恭。失去理智的丈夫进了家门不问青红皂白,直接破口大骂,甚至拔剑相向,显示出了夫妻关系中的男尊女卑。李月英虽有为自己辩驳之意,却也只是言语相询,并无实际行动。而丈夫唐英则污秽之词尽出,辱骂中不念任何情分,直接判罪般呵斥。李月英以死明志,唐英仍不信其清白,也正是基于这种不信任才有了后面逼迫其去先生处叫门证实的故事情节。李月英终于在丈夫的逼迫下叫门试贞,无奈说出羞耻之言,而丈夫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仅对妻子的悲痛神情予以漠视,而且愈加过分地加以指责和引导,直到听到先生激烈强硬的拒绝之言,他才面露喜色,急忙央求夫人回府。
当然,夫妻间饶有兴味的地方,远不止此。唐英见原是一场误会,便一面急忙催着丫环帮自己劝和,一面又绞尽脑汁向妻子示好,甚至最后不惜以作揖下跪来赔情:“夫人,你要再恼,下官,是个,这个,咳!下官与你作上一个揖。”“夫人,你要再恼,下官,下官与你下上一跪!”“夫人,你要再恼,下官,下官就跪了。”到这里,戏本又在余音中放了异彩,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及“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苍天和娘亲”的封建伦理观念已全然被消解,代之而来的是“夫妻之情”占了上风,夫妻重归于好。
作为夫妻冲突戏的典型代表,《三疑计》最后也未能免俗,以李月英的妥协而告终,用了我国传统戏曲一贯的“大团圆”结局,其教化之心不言自明,然客观上也使封建夫妻伦理教条昭然若揭,引人深思。在封建社会,夫妻伦理上采取的是“男尊女卑”“夫为妻纲”“男主女从”这种绝对的统治思想,女性必须遵从“三从四德”等精神枷锁,婚姻伦理关系重于情感关系,处处牵制着人情,甚至超越人情而处于至高地位。这就是唐英可以任意摆布、处置妻子,而李月英却只能听命顺从的根由。
二、定计诱师与男女之别
《三疑计》这部戏最震撼人心的是“叫门”这一场景,这不仅是全剧冲突的制高点,也是故事极具张力的部分。这一情节展演,主要是通过王标与李月英师主之间的宾白问答实现的。唐英第一次执剑逼妻叫门,李月英先是不从;第二次唐又拔剑威吓,她才忍羞含泪轻叩门。而令我们诧异的是,门里的王标是一个持重甚至是近乎迂腐的教书先生,他脑子里充满了旧的封建伦理纲常,他坚定地信守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和“男女授受不亲”的清规戒律,面对李月英在唐英逼迫下说出的轻薄言语,严肃冷斥,严守礼数,同时也责备李月英话语中的不守礼之处,呈现了封建礼数捍卫者的作风。
(正生唱)太太不在官宅内,来在了书馆为何情?
(正旦唱)差丫环与你把书送,请你府中议事情。
(正生唱)唐府里有了什么事?你就等不到天明!
(正旦唱)咳(唱)我与你绣鞋为表记,咱二人效仿鸳鸾凤鸣。
(正生唱)太太不必言语,俺王标岂是那样人。
这里王标与李月英门里门外的对话,显得机趣又冷峙。王标对李月英的举动一面很是反感,拒不开门;另一面他又言语相劝,请李月英赶快离开。李月英欲走,丈夫又执剑阻拦,于是只得依着他的计谋行事,继续诱师:“咳!我与你绣鞋为表记,咱二人效仿鸳鸾凤鸣。”至此,克己守礼的王标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愤,直接严厉拒绝了李月英的邀约,并以身传教,给她讲了王华先生的故事,以期对其感化,且表明自己立志辞馆考取功名的决心。而此时,李月英已是羞愧难当,珠泪涟涟……
这一场景中,王标的“疑”与“拒”和李月英的“羞”与“愤”,也从一个侧面透视出了中国古代“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思想和文化教条对人们产生的深刻影响。中国古代向来提倡“克己守礼”,且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来节制人们的思想,如“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男女外内不共井,不共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不通衣裳。”此外,还有“男女授受不亲”“仁、义、礼、智、信”等规约,这些清规戒律排除了一切男女接触和交往的正当性,客观上使男女难以正常交往,而主观上则使男女形成了交往的耻辱心理。这样,“男女有别”的伦理观念自然而然成了人们的心理基础和处世准则。
三、“三疑”之因与文化意蕴
我们知道戏本《三疑计》,篇幅短小,人物简括,故事内容通俗无奇,然人物言行举止间却蕴含着极大的张力,笔者认为这主要是通过剧中的丈夫唐英、儿子唐子彦和塾师王标三个人物特定的立场、举动展现出来的。李月英绣鞋遗落王榻前,这本来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却意外引来了丈夫、儿子对其贞节的双重怀疑。接着叫门诱师一场景中,因为深夜叫门,李月英又再次被塾师王标误以为是淫荡不贞之人。至此,在没有亲眼所见,或是事实印证的情况下,他们三人作为封建男性特定阶层,都不约而同地将怀疑、厌恶的目光投向了李月英,使其无端蒙受不白之冤,身心都遭到凌辱。何以至此?这正是戏本的张力所在。反思三人皆疑的原因,应当与我国封建传统文化、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有很大的关联。
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传统文化作为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始终支配着社会的主流意识,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形态和言行取向。这可以从儒家论著中的一些观点来看,《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②《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③《周易·家人·彖辞》:“女正位于内,男正位于外。”④《内则》:“礼,始于谨夫妇,为宫室,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男不入,女不出⑤。由以上这些文化传统所衍生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主要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男女有别”等,经过各个朝代有意或无意地加固与推行,已经内化为人们的思想准则,进而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戏本中丈夫唐英,儿子唐子彦和塾师王标是封建社会中男性主体的代表,他们一面分别是丈夫、儿子和老师,一面又是武将、读书人和文人,自然从小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所影响。所以这就是三人皆对李月英产生怀疑的主要根由,也是戏本所承载的文化意蕴所在。
除此之外,《三疑计》戏本中对“家庭”、“男女两性”的关注仍然可以曲折隐蔽地折射出处于背景深处的社会,并通过人物角色的塑造展露出来。因此,传统家庭伦理戏尽管是以家庭两性为表现核心,但却具有以小见大、尺幅千里的审美潜能,对我们了解、研究古代社会心理和传统文化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注释:
①“双红堂”是日本著名的书志学家长泽规矩也的书斋名。其名缘自长泽规矩也先生曾得明宣德十年(1435)刊本《新编金童玉女娇红记》、崇祯本《新镌节义鸳鸯蟓娇红记》,而小说《娇红记》一名《双红传》,遂名其斋曰双红堂。从1927年至1932年共六年中,长泽规矩也先生收集了大批中国真籍善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从长泽规矩也手中购得3000余册戏曲小说善本并设立了专门文库,即双红堂文库.
②③[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中华书局1983.263、289.
④[魏]王弼.周易正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74.
⑤[汉]郑玄.礼记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参考文献:
[1]佚名.绘图京调十七集(光绪中石印本)册五[M].东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
[2]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增订本)[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63.
[3]董家遵.中国古代婚姻史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
[4]曾白融.京剧剧目辞典[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5]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九)[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作者简介:
李桂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明清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