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官兵积极心理教育的方法与思考
2016-04-05史熠南鲁俊希
王 维,史熠南,鲁俊希
加强基层官兵积极心理教育的方法与思考
王维,史熠南,鲁俊希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教育;军人
[作者单位]100091北京,国防大学(王维,史熠南,鲁俊希)
现代信息化战争,虽然短兵相接少了,但是战争制胜的关键,仍然需要军人有强大的心理支撑。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主流心理学重点在于治疗心理创伤和疾病,而近些年兴起的积极心理学是以预防为主的心理学,把培养和发展人的积极潜能作为主要任务,为新形势下培育部队基层官兵积极的心理品质提供了人文关怀的理论借鉴和科学支撑。
1 积极心理教育内涵
积极心理教育(positiv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是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理论来源。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是积极心理学的倡导者和提出者,他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积极心理学的相关概念。他认为,积极心理学研究应从传统的以干预、解决人的心理障碍、疾病为主的病理学方向,转向重视人的积极潜能和积极力量、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1]。
积极心理教育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的组织环境。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是培养幸福感、满足感、快乐和希望等;积极的人格品质主要是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如自尊、勇敢、自信、宽容、毅力、智慧、自制、正直、领导能力、合作能力等;积极的组织环境主要是指构建积极和谐的家庭、学校和工作环境等。
在基层官兵中开展积极心理教育,主要目的是构建预防性的积极心理,让官兵面始终保持乐观、坚强、自尊、自信等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2011年,美军也以积极心理教育为基础大规模地开展了士兵健康训练项目[2]。
2 加强基层官兵积极心理教育的意义
军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军事行动的高强度、高风险,导致了军人心理压力较大。加强基层官兵积极心理教育,对于培养官兵积极强大的心理,促进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有利于转变部队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目前部队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关注官兵的心理问题,使得基层官兵心理的自我恢复、随机应变以及自我更新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以至于部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就是解决一系列心理问题,而忽视了军人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正面的心态才是其主流。积极心理教育有助于转变当前军人心理健康教育观念。首先,转变心理健康观念。没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并不一定就代表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不仅没有心理疾病,还应该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格特质。其次,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观念。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修复和弥补心理损伤和心理缺陷,更重要的是要发掘、激发和增强军人内在的力量和潜能,自主解决心理问题。第三,转变心理治疗观念。从关注问题转向关注问题与发展积极力量并重。传统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心理问题进行修复,积极心理治疗要做到兼顾心理修复与发展积极力量。
2.2有利于提升基层官兵主观幸福感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周围环境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由于基层官兵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肩负的使命任务更加重大,导致了基层官兵主观幸福感降低[3]。积极心理教育能够帮助基层官兵积极地面对困难和矛盾,提升主观幸福感。首先,拥有乐观、执着、勇敢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官兵,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够及时分析原因、调整自我心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获得成功、体验快乐。其次,拥有乐观、开朗、友好等积极心理品质的官兵,在人际交往中,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认可,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人际关系,不但有助于官兵得到他人的帮助,也有利于其产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提高幸福感水平。第三,基层官兵以积极、正向地心态关注军营的愉快经历,用心感受训练、工作和生活中自己的成长和成就,能够提升军人的职业幸福感。
2.3有利于促进基层官兵身心健康积极心理教育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发展的心理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旨在优化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身体机能,进而促进人的整体素质发展、形成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开展军人积极心理教育,能够提高基层官兵的积极心理素质,预防和治疗基层官兵的心理和机体疾病,推动部队全面建设科学发展。首先,积极心理教育有助于预防基层官兵的身心疾病。通过讲授积极心理品质的相关知识,使基层官兵更多地了解乐观、满意等品质,引导其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减少身心疾病的发生。其次,积极心理教育有助于治疗基层官兵的身心疾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挖掘发现基层官兵自身所具有的潜能和力量,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其认识自我优势,逐步培养坚强、勇敢、自信、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其从消极情绪中逐渐走出来,治愈身心疾病。
2.4有利于锻造基层官兵强大心理韧性战争的残酷性和暴烈性对军人心理是巨大的挑战和考验[4]。现在基层官兵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心理比较脆弱,再加上部队多年未经实战考验,基层官兵面对血与火的心理素质令人担忧。积极心理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够锻造基层官兵强大的心理。首先,积极性优势。积极心理教育旨在挖掘和培养人性一面,能够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从积极的层面看待问题。其次,预防性优势。积极心理教育通过平常的训练,能够预防性的构建基层官兵强大的心理,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做到临危不惧,淡定自若。第三,人本性优势。由于积极心理学源于人本主义,强调激发人潜在的主观能动性,所以,积极心理教育能够培养基层官兵主体自觉性,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会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怨天尤人,坐以待毙。
3 加强基层官兵积极心理教育的途经和方法
积极心理教育,不仅要消减妨碍基层官兵成长的消极情绪因素,帮助其减少烦恼、摆脱失落、消除郁闷,更要重视创造有利于基层官兵发展的积极心理条件,使其享受快乐、产生力量、取得成就。
3.1增进基层官兵积极情绪体验积极体验主要包括对过去的生活感到满足、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快乐与幸福,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军人职业的特殊性,使基层官兵容易出现焦虑、失落、抑郁等消极情绪[5]。积极心理教育,主要是通过积极情绪的扩建来释放消极情绪,从而维护人的心理健康。
首先,要引导基层官兵形成合理期许。引导基层官兵将个人的成长抱负与祖国和军队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本职岗位成长成才,在献身强军实践中感受军人特有的使命自豪感。其次,要培养基层官兵积极思维方式。引导官兵探寻事件的积极意义,教育和指导其欣然接受过去、充分享受现在、乐观展望未来。例如,通过抗战70周年大阅兵、军人福利待遇提高等事情,教育基层官兵认识到从军入伍无上光荣,军人的各方面保障正随着国家的发展稳步提升。第三,要增加基层官兵日常成功体验。指导基层官兵拟制阶段性目标,并设置进步奖励,让其感受到进步的喜悦;鼓励基层官兵主动参与到比武、竞赛、文体等活动中,增加体验成功的次数。总之,通过提升基层官兵幸福指数,积累正性心理能量,牢固树立基层官兵追求卓越的信心与内驱力。
3.2培养基层官兵积极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人格有助于个体采取富有成效的应对策略来面对生活中各种压力情境[6]。随着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的深化,对军人的人格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军人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基层官兵积极健全的人格品质,从而适应军人职业的需要。
首先,要引导基层官兵重视积极人格培养。引导基层官兵认识到积极人格品质是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是面对军人职业挑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认识到积极人格品质的培养与塑造对于激发自身潜能、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及创造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要发掘基层官兵的优点与美德。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建设性力量和美德,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调动基层官兵自身的友善、勇敢、智慧、果断等积极人格力量,教会其积极的心理调节与平衡,增进基层官兵心理健康。第三,要强化基层官兵积极的人格品质。通过不断注入新能量,如快乐、希望、责任等,培养基层官兵信仰、勇敢、思维力、洞察力等积极人格品质。
3.3创建基层部队积极组织环境积极心理教育认为人及其经验在组织环境中得到体现,同时组织环境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由此,良好的组织环境也是开展军人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条件。为了让基层官兵在紧张、艰苦的军营生活中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健康心理状态,还必须创建积极的基层部队组织环境。
首先,要营造积极的政治环境。要持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强化基层官兵对中国军人红色基因的积极理解和认同,树立积极心理教育的良好政治导向。其次,要营造积极的人际环境。加强和巩固团结友爱的内部关系,引导基层官兵进行积极的人际交往,减少人为的矛盾和冲突,为其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第三,要营造积极的训练环境。要结合部队任务设置实战场景,依托专业心理训练场、基层就便器材,开展模拟性心理训练,提升基层官兵心理应激能力;要结合军事训练、大项活动、演习对抗,开展融入性心理训练,砥砺基层官兵血性、胆气;要结合抢险救灾、维稳处突开展心理针对性心理训练,搞好革命生死观教育,提升基层官兵心理承受能力。第四,要营造积极的生活环境。加强军队基础设施建设和军营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宣传橱窗等媒体,广泛宣传、普及积极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组织有益的文体活动,营造有利于基层官兵健康成长、身心愉悦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E,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5-14.
[2]Seligman ME,Fowler RD.Comprehensive soldier fitness and the future of psychology[J].American Psychologist,2011,66 (1):82-86.
[3]梁学军,刘立志,赵兰民,等.驻岛官兵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感的相关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49-51.
[4]闫玮娟,袁阳,韩兵,等.维和医疗分队官兵集训期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 (3):216-218.
[5]高萍,夏芹,曹春霞,等.武警69个基层单位新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33(2):181-182.
[6]史倩,鹿凤山.浅析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432-433.
[2015-07-22收稿,2015-08-20修回]
[本文编辑:韩松]
DOI: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1.040
[中图分类号]EB6151
[文献标志码]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