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核特勤疗养的信息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2016-04-05代维利朱承超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特勤疗养院疗养

代维利,朱承超,赵 禹,曲 丹

涉核特勤疗养的信息化建设的做法与体会

代维利,朱承超,赵 禹,曲 丹

特勤疗养;信息化建设;涉核人员;医院管理

提高军队特勤健康保障能力,对总部、各军兵种及其他特勤保障医疗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类医疗、疗养机构的主要职责任务[1]。2015年,涉核官兵疗养被正式纳入到特勤疗养的范畴,作为医疗保障的重要单位之一,疗养院应发挥疾病预防和康复治疗的重要作用,积极发展涉核特勤疗养。笔者所在疗养院承接涉核官兵疗养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涉核疗养保障经验。目前,每月要承担二百余名涉核官兵的特勤疗养任务。如何将经验优势通过信息化手段得以展现,更好地完成保障任务,对疗养院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疗养院信息科在总结涉核官兵疗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涉核特勤疗养的实际需求,在涉核特勤疗养信息化建设中主动作为,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涉核特勤疗养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涉核疗养因起步较晚、保密性强、工作环境特殊、科研基础薄弱等因素,发展相对滞后。涉核疗养纳入到特勤疗养后,大多数疗养院仍沿用普通干部的疗养模式开展涉核特勤疗养。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信息化软件已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尤其在保障涉核特勤疗养工作中,更是没有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在观念认识、资金投入、科研创新、人员配置、硬件建设、技术普及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增强。

2 做法与体会

2.1 把握行业发展,更新涉核疗养理念,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 院领导在借鉴研究型医院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工作实践,确立了“创建研究型疗养院”的发展目标[2]。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在创建研究型疗养院的道路上将会走得更好更快。为此,院里专门制定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近两年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对院内信息化建设进行升级;为更好地开展涉核特勤疗养工作,选派信息科人员到第二炮兵各基地参观学习,全程参与涉核特勤疗养保障任务;依托地方力量,合作开发涉核特勤疗养应用系统;引进具有医院工作经历的计算机人才充实信息科人才队伍。今年自承接涉核特勤疗养任务以来,已有多家兄弟单位前来参观学习,其中疗养区在涉核特勤疗养中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广泛好评。

2.2 总结工作经验,结合涉核疗养特点,完善军队疗养信息系统 目前疗养区正在使用的《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是大连疗养院于2009年开发的版本,信息系统中特勤模块只有空勤和海勤,没有涉核特勤模块,造成了涉核人员信息录入、医嘱下达、健康体检、数据统计等工作无法开展的困难,亟须开发一套新的涉核特勤模块。为此,疗养区针对涉核特勤疗养特点,专门组织特勤科和信息科人员,同有关软件专家在现行的《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基础上共同研发了涉核特勤模块,该模块除拥有一般的信息管理外,增设了集体疗案号的录入、特勤疗养类别、涉核疗养床位、涉核工作时间、疗养记录、涉核医嘱、报表生成等特殊项目,针对涉核特勤疗养员工作特点,在体检项目中设立了内科、外科、皮肤、特诊、口腔、耳鼻喉、眼科、神经内科、精神科、涉核妇科和辐射四项检查,同步实现图像、数据网络传输、信息化复核、一站式打印,使涉核“大体检”工作更加有效便捷。另外,相关数据也为涉核特勤健康鉴定委员会提供了鉴定依据。

2.3 依托现行资源,提升涉核疗养水平,打造涉核特勤疗养质量指标管理与绩效评价系统 目前,涉核疗养质量及绩效评价仍沿用手工操作、人工统计的方法,当涉核疗养员集体疗养时,大样本的质量管理和绩效评价过程繁锁、效率低下、结果不准。为此,疗养区依托《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开发了涉核特勤疗养质量指标管理与绩效评价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现代软件开发技术,激活系统的各项功能靶位,达到了设计先进、应用科学、效果实用、操作便捷的研发目标[3]。采用C/S(客户机/服务器)架构方式,将指标细化模块、设定标准、编入程序,多数量化指标自动从《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的数据库中提取。通过对19项涉核疗养质量管理指标的统计,实现对疗养质量的实时、全程的监管。通过对涉核疗养员身体素质状况、疾病矫治效果、心理健康水平、自我保健能力和服务满意程度五个维度进行评判,实现涉核疗养效果全面、客观的评价。同时,根据不同用户的岗位职责,设置不同的管理权限,确保了质量管理和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公正性和安全性。

2.4 发挥技术优势,拓展教学手段,创新涉核特勤疗养健康教育模式 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多采用印制手册、专家授课、教学查房、健康展板等教育方式,在知识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效果等方面还不尽人意,疗养区在延续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涉核特勤疗养特点,开发了疗养信息触摸查询一体机系统和电视网络系统。一体机系统专门设有针对涉核特勤疗养健康教育的模块,疗养员通过触摸屏幕,可翻阅电子健康杂志、进行阶梯式健康教育、观看教学视频,另外还专门增加了体检查询模块,疗养员通过录入体检ID号,便可查询体检结果及专家定制的个体化健康指导建议。电视网络系统除具备一些基本的功能模块外,增加了互动式教学功能,开发了核事故防护演练平台和拓展训练平台。通过模拟核事故,训练涉核官兵应急处置能力;通过电视局域网,多名涉核疗养员可以参与拓展训练,以达到调节个体心理障碍、增加团体意识的目的。

2.5 利用信息手段,掌握前沿知识,提供涉核特勤疗养科研支撑条件 据美国科学基金会统计,科研人员花费在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的时间为全部科研时间的60%[4]。疗养区通过引进《维普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和《疗养机构数字医学图书馆》,在局域网内实现了文献全文阅读和下载服务,为医务人员在涉核特勤疗养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支撑条件。在局域网络内,专门开设了针对涉核特勤疗养研究的BBS论坛,各科室人员可以通过论坛发表个人的学术成果,交流心得体会,增进交叉学科和前沿知识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疗养区在涉核特勤疗养方面的研究。

信息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解决了涉核特勤疗养中遇到的问题、规范了涉核特勤疗养管理、拓展了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了科研技术支撑,在涉核特勤疗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领导重视是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注重涉核特勤疗养经验总结是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医务人员与计算机专业人员的相互配合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提高医务人员计算机水平是取得成效的软件支持。同时,我们更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提升涉核特勤疗养保障水平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如何建立基地医院与疗养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实现资源共享,科学评估涉核疗养效果。

[1]刘新玲,段 虹,乔宗林.特勤人员健康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5):446-448.

[2]单守勤,侯方高,薛蓓蕾.研究型疗养院建设实践[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7):672-673.

[3]王 瑞,吕晓娟,杨吉江,等.军民兼容卫勤保障信息平台建立[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5):431-432.

[4]车紫辉,张光华.文献检索在信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1(1):54-55.

[2016-01-23收稿,2016-02-22修回] [本文编辑:王军红]

R197.7

C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8.045

266071山东青岛,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代维利,朱承超,赵禹,曲丹)

猜你喜欢

特勤疗养院疗养
“小、快、灵”立法的唐山实践——《唐山市截瘫疗养院保护利用条例》正式实施
为军民促健康 为打赢储力量 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深入探索疗养院建设发展纪实
浅析疗养院建筑的基本特征及设计
加强疗养期间疗养用房安全防护管理的经验
特勤疗养人员体检路径的构建与实施
公立疗养院财务分析研究
不同海拔高原特勤疗养员综合体能提高的研究
特勤疗养对高原亚健康的调节效果观察
做好军队团队疗养干部保健工作的做法与体会
疗养员收治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