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梗阻415例临床诊治分析

2016-04-05辉,吴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肠腔肠管肠梗阻

周 辉,吴 缨



肠梗阻415例临床诊治分析

周辉,吴缨*

肠梗阻;病因分析;治疗

肠梗阻是临床常见病,不但引起肠管本身解剖与功能上的改变,并可导致全身生理病理的变化。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生,但病因不同,治疗上也就不同。肠梗阻病情复杂多变,是选择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尤其是手术时机的选择,对患者的预后转归至关重要。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2015年10月共收治各类肠梗阻病例415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笔者所在医院2004年1月—2015年10月间收治的各类肠梗阻患者415例作为总结分析对象。男229例,女186例;年龄10个月至89岁,平均(52.6±6.3)岁。发病时间2 h至15 d。入院时有明确发病诱因241例,包括有腹部手术史217例、粪块阻塞10例、异物导致梗阻3例(吞食钢丝球及镊子各1例,柿石形成1例)、腹外疝嵌钝5例、脊柱外伤6例;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梗阻原因120例;通过手术探查才明确梗阻原因24例;原因不明确30例。

1.2诊断标准临床有不同程度腹痛、呕吐、腹胀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腹部可见肠型及肠蠕动波,肠鸣音亢进;有全身脱水等体征;如疑有结直肠肿瘤时则常规行直肠指诊;X线平片立位可见肠腔充气、肠管扩张,阶梯状液平显示;扩张的肠腔见结肠袋[1]。

1.3病例特点和诊断该组患者均具有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的主要症状,只是每个病例的症状侧重的程度不同,至少出现2~4种主症,查体存在不同程度的腹膨隆、肠型以及肠蠕动波、腹部压痛及肠鸣音改变,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腹部透视或者腹平片检查,均存在肠管扩张胀气以及大小不同多发气液平面显示,即明确肠梗阻诊断。该组49例行直肠指检,24例次触及直肠肿块并肠腔梗阻,41例次指套染血;所有病例行腹腔彩超探查,全部病例肠管腔增宽,腹腔积液103例次,肠壁局限性增厚42例次,肠蠕动明显减弱35例次,“同心圆”征考虑肠套叠7例次;该组行CT扫描95例,腹腔积液45例次,肠壁增厚并肠腔狭窄61例次,考虑腹腔脓肿12例次,肠壁缺血僵硬水肿增厚5例次,考虑肠系膜扭转4例次,肠系膜上动脉栓塞2例次,肠系膜上静脉血栓5例次;肠镜检查49例,明确直肠癌并梗阻24例,结肠癌并梗阻25例。

1.4治疗方法除5例腹外疝嵌钝和2例明显异物所致肠梗阻患者,入院后即行术前准备后并及时给予手术治疗外,另外408例入院后均先予以基本处理,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抑酸、应用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积极预防感染,并根据病情适当予以予以山莨菪碱等解痉止痛治疗,在一般处理基础上,采取胃管注入石蜡油,硫酸镁甘油溶液(1∶2∶3灌肠液)灌肠,大黄、芒硝加热后敷脐,并配合针刺相关穴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行保守治疗。其中2例肠套叠者行气钡灌肠治疗,7例血运性肠梗阻者予以溶栓、祛聚、扩张血管等治疗,或者配合介入治疗,168例经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或者观察治疗期间病情加重或者长时间观察治疗后病情反复均行手术治疗。

2 结果

2.1治疗效果该组非手术治疗共247例,其中1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因合并有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后48 h内死亡,1例老年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存在严重的心肺慢性疾患,住院期间因发生肺部感染并发ARDS死亡,其余245例痊愈,治愈率99.2%(245/247);手术治疗共161例,痊愈156例,治愈率96.9%(156/161),死亡5例(包括1例72岁老年粘连性肠梗阻肠坏死行小肠切除术后并发肠瘘及感染性休克、1例81岁老年结肠脾区癌梗阻肠穿孔结肠造瘘术后腹腔感染及感染性休克、1例血运性肠梗阻术后并发肺栓塞、1例血运性肠梗阻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血运性肠梗阻术后家属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本组总死亡率1.7%(7/415)。

2.2并发症情况术后并发症肠瘘3例(1例死亡,2例通过充分引流治愈),肺部感染2例(通过抗感染、化痰治愈),肺栓塞1例(死亡),切口感染7例(治愈)。

3 讨论

肠梗阻发病率较高,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因比较复杂[1],但仍然有规律可循。如婴幼儿及儿童多因先天性肠管发育、卵黄管退化不全,在脐与回肠之间形成粘连带、或由于胎粪性腹膜炎引起腹腔内广泛的粘连等引起肠梗阻,本组5例肠套叠,1例肠扭转、13例粘连性肠梗阻、1例腹内疝为婴幼儿和儿童,均考虑是上述原因所致;而老年患者结肠肿瘤、肠系膜血管病变、粪块梗阻等所致肠梗阻多见,本组61例肠道肿瘤患者中,有45例老年患者,12例血运性肠梗阻中7例为老年患者,11例粪块阻塞性肠梗阻中7例为老年患者。再者如本组资料的研究显示粘连性肠梗阻仍为肠梗阻家族中最常见的一种,究其原因主要有:(1)先天性粘连性肠梗阻;(2)炎症后粘连性肠梗阻;(3)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上述原因中尤以手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多见,本组术后粘连性肠梗阻217例,占该组发病的52.3%(217/415),46例无明显病因的患者中16例手术证实为先天性粘连或炎症后肠粘连,另外30例保守治疗痊愈,也纳入先天性粘连或炎症后肠粘连中考虑。对于无腹腔手术史而发生肠梗阻的青年患者,应重视患者既往排便习惯,因为此类患者可能存在肠道先天性疾病[2],如结肠冗长等,本组2例青年男性病例,平素就存在习惯性便秘,发病后即考虑为粪块梗阻所致,病情好转后通过钡灌肠得以进一步证实。该研究还显示饮食不当、长期卧床、脊椎外伤等也容易导致肠梗阻。

该病的诊断比较容易,但肠梗阻诊断明确后,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要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对于病因明确,保守治疗可能延误病情的应该急诊手术,如该组中5例腹外疝嵌钝、2例吞食异物的患者入院后即行手术治疗,恢复良好;而一般情况下,肠梗阻发生后均须先给予基本处理观察病情变化,并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后再决定是否手术。该组61例肠道肿瘤,4例肠扭转,5例肠套叠,12例考虑腹腔脓肿在明确梗阻病因后,即行手术治疗。对于其他原因所致者,笔者认为观察期间行腹腔彩超动态观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彩超可以观察到腹腔积液、肠管蠕动情况、肠管增厚等,尤其对观察腹腔积液量的变化,结合腹腔穿刺观察积液性质可指导选择手术的时机,该组均行腹腔彩超探查,观察期间发现64例肠粘连、3例腹内疝、5例血运性病例腹腔内积液明显增多并转为浑浊,甚至为血性积液,结合患者腹部症状体征,及时给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

在肠梗阻的基础治疗中笔者认为生长抑素的应用占重要地位。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促胰液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液中碳酸氢盐和酶的分泌;抑制肠道蠕动;减少内脏和门静脉血流。由于生长抑素能够减少肠梗阻时消化液的净分泌,减轻肠腔内消化液大量积聚导致的肠管扩张和缺血性改变,因而有利于肠壁血循环的恢复,并降低肠黏膜的通透性,维护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减轻毒素吸收和细菌易位,加速炎症的消退[3]。该组415例全部使用生长抑素,明显减少了术后肠瘘的发生率,促进了病情的好转,缩短了住院时间。

[1]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51-459.

[2]黄洁夫.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79-898.

[3]曹雪源,王超,连国栋,等.生长抑素联合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12(26):998-1001.[2016-01-16收稿,2016-02-13修回]

[本文编辑:董冰媛]

R574.2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7.011

264200山东威海,解放军404医院普外科(周辉),儿科(吴缨)

吴缨,Email:zhouguohong825@126.com

猜你喜欢

肠腔肠管肠梗阻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回盲口狭窄致犬肠梗阻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肠梗阻28例
改制加压输液器注水法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