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觉人教授临证特点浅析
2016-04-05付桃利张觉人
付桃利,魏 盼,张觉人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 2.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武汉430014)
张觉人教授临证特点浅析
付桃利1,2,魏盼1,张觉人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武汉430061; 2.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武汉430014)
张觉人教授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第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知名中医,武汉市中医名师。张觉人教授悬壶41载,学贯中西,学验俱丰,对肺系病、胃肠病、脑病等多种内科疾病的诊治有着独特的经验。张教授崇尚经典,又结合临床与时俱进,重视整体观念,四诊合参、注重舌脉,临证时除采用一般的望闻问切外,认为舌诊是辨证论治的关键,司外以揣内,观舌质可验其证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深浅。张教授临证紧扣病机,通过各种外在的临床表现抽丝剥茧找出病变的本质即病机,确立证候,辨证论治,故临证每获良效。张教授尊崇经典,但又不拘泥于经典,充分结合病人具体情况,灵活化裁经方。
张觉人;注重舌脉;紧扣病机;弘扬经典
张觉人教授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第5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知名中医,武汉市中医名师。张教授悬壶41载,上溯岐黄之道,下追各家之说,博采众长,学验俱丰,对肺系病(咳、喘)、胃肠病(胃炎、肠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炎)、脑病(眩晕、头痛、失眠、中风)等多种内科疾病有独特的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张教授崇尚经典,但又不拘泥,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与时俱进,重视整体观念,四诊合参、注重舌脉,紧扣病机、辨证论治,弘扬经典、灵活运用经方验方,对临证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笔者有幸跟随张教授学习,不啻愚钝,聆听张教授教诲,每感精妙实用,茅塞顿开,现将学习的部分心得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 四诊合参,注重舌脉,尤其是舌下络脉
《临证验舌法》指出:“凡内外杂证,也无一不呈其形,著其色于舌。”“舌为脾胃之外候,苔受胃气所熏蒸”,舌为心之苗、脾之窍、肾之本,为五脏六腑之外候。张教授临证时除采用一般的望闻问切外,认为舌诊是辨证论治的关键,司外以揣内,观舌质可验其证之阴阳虚实,审苔垢即知邪之寒热深浅。舌质可反映五脏精气之盛衰,苍老坚敛舌多见于实证,娇嫩胖大舌多见于阳虚证,舌薄而干多见于阴亏,舌质淡白多见于气血亏虚。而舌苔可反映邪气的性质,热证多见苔黄或干涩,甚或焦黑起刺;寒证多见苔白而光滑;湿热证多见黄腻苔;食积多见腐腻苔;腑热证多见灰苔或黑苔。舌苔之厚薄可反映病位之深浅,疾病之初多见薄苔,提示病位在表;舌苔由薄而厚,提示病邪传里,病位加深。舌苔更可反映胃气之盛衰,胃气充足则舌苔有根,苔无根或光剥无苔提示胃气衰败或胃阴枯竭。
除此之外,舌质、舌苔可随着正邪消长和病情变化而改变,一方面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一方面为评估临床疗效及病情变化提供条件。具体说来,舌苔由白色转为黄色再成灰黑,或舌苔由薄变厚,预示病位加深、病情加重;舌苔由润而干,多为邪热变盛、津液耗伤而成;舌苔花剥或光剥、舌质红绛紫暗的程度加重均提示病情进一步恶化。张教授发现中晚期肿瘤患者多见花剥苔或厚腻苔、裂纹舌,舌质多青紫,明显的瘀舌,舌下静脉迂曲且粗大,并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舌裂纹加深、青紫舌转为黯紫舌、舌下静脉紫黑粗壮。
张教授还特别重视舌下络脉,若出现舌下络脉紫黑粗胀或舌下细小络脉暗红或紫色网状或舌下络脉曲张如紫色珠子状大小不一等,往往预示病情危重、预后差,极大可能恶化或癌变,应定期复查、早期干预、防止疾病恶化进展。
2 紧扣病机,辨证论治,长于异病同治
张教授临证必详细诊查,司外揣内,通过各种外在的临床表现抽丝剥茧找出病变的本质即病机,辨证论治,故临证每获良效。对于疑难杂症,张教授则善于抓主要矛盾,以灵活多变的方式紧扣疾病的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病机,针对性地遣方用药,故临床疗效颇显,屡起沉疴顽疾。张教授对于脑病,提出“诸阳之会阳易亢”“清阳之府邪易蒙”“精明之府神易病”“精髓之海髓易空”等多种学说;对于老年病,则提出“年长则求之于府”“扶本顾标”及“反治”的学术理念;对于老年肺系病,则提出“多脏气衰、三焦痰瘀”的学术观点,大大丰富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内容,为临证立法处方起到了很好的启发、指导作用。
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亦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部分,会受到气候、季节、地域和社会环境、情感交流的影响。张教授指出临证应充分结合天时、地域及患者工作生活环境等来辨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才能对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的作用。如夏季多湿,腻苔多见,张师多加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湿,薏苡仁健脾利湿;秋季多燥,苔多干或少,张师喜加用沙参、浙贝、知母、麦冬、天冬、款冬花等滋阴润燥;素体肝郁者多见舌质瘀滞、舌质红,张师多加郁金、香附等疏肝解郁;素体脾虚肥胖者多见胖大舌、边有齿痕,张师喜加薏苡仁、白术、茯苓等健脾化湿。
疾病是不断变化的,疾病的症候也是变化的,张教授长于异病同治,善于发现、抓住不同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致相同的病机(即证候),辨证论治,采用相同的经方验方随症加减。如喘证、不寐、咳嗽、汗证、胸痹等在发展变化中出现了心肺两虚证,皆可用生脉散益气养心、滋阴润肺;泄泻、痞满、咳嗽、喘证、眩晕等出现脾虚湿盛的相同病机,均可以参苓白术散健脾化湿;咳嗽、喘证、眩晕、失眠等病变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肺肾两虚、痰浊内阻的病机,都可选用金水六君煎补肾益肺、化痰降浊。
3 弘扬经典,善用经方验方
张教授熟读四大经典及各家学说,广泛涉猎老年病的相关文献,临证多灵活运用经方验方,如以止嗽散治“诸般咳嗽”;以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汤辨证施治于痞满、胃痛等胃肠疾病;以六味地黄丸、二至丸辨证施治于各种脑病等。
张教授尊崇经典,但又不拘泥于经典,充分结合病人具体情况,灵活化裁经方。如《医学心悟》中止嗽散可治“诸般咳嗽”,但若是久咳,则去荆芥。张师考虑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喜加用人参补气固表或沙参益气养阴;并结合西医理念,考虑到久咳存在慢性炎症,加用黄芩、山栀子清泻肺热,加用玄参清热利咽,故临证多见奇效。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的生脉散,是益气养阴的基本方,《医方考》谓之“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备也,名曰生脉”;而《医学心悟》之止嗽散乃是治疗咳嗽的基本方。张教授对于心肺两虚、气阴双亏所致的咳嗽、心悸、胸痹等,善于有机地将以上二方融合,灵活运用,屡见奇效。张教授不落前人窠臼,敢于创新,经方新用,一老年男性患者胃脘部板滞不适、隐痛阵作,痞塞难嗳,多方诊治无效。张师以仲景之阳微阴弦理论论治,予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化裁治之,5剂症状减半,再7剂,平复如故。
(编辑:张世霞)
Clinical features of professor Zhang Jueren
R242
A
1671-0258(2016)05-0039-02
付桃利,博士,E-mail:972249727@qq.com
张觉人,硕士,教授,主任医师,E-mail:8621692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