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理论的当代解析

2016-04-05陈建仁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阴阳观念符号

陈建仁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阴阳理论的当代解析

陈建仁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阴阳理论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理论,包括阴阳观念和阴阳符号,是以太阳为物质基础发展起来的生命哲学和以二元论为基础模拟世界结构的系统论相结合的有机宇宙哲学,是解释宏观世界的理论范式,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近代以来,阴阳理论并非社会的主流理论,但其所蕴含的生命哲学和系统论内涵将为当代科学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必须进行合理的扬弃,阴阳理论才能为中国当代文明的发展贡献力量。

阴阳理论;系统论;生命哲学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指出:“现在就到了解说宇宙间两种力量(阴与阳)以及五行的基本学说的起源和意义的时候了。严格地说,最好是讨论前者,因为在理论上,阴阳在自然界中是处于更深的一个层次,并且是古代中国人能够构想的最终原理。”[1]李约瑟视阴阳为宇宙间两种力量,实际视阴阳理论为二元论;并认为阴阳理论是中国科学文化的理论基础,即最终原理。如庞朴认为,阴阳五行是“中国文化的骨架”,“迷漫于意识的各个领域,深嵌到生活的一切方面”[2]。阴阳理论渗透到中国科学文化的各个领域。一般而言,阴阳理论的经典范式,既包括阴阳观念,又包括阴阳符号。阴阳观念,如“万物负阴而抱阳”等命题中所蕴含的阴阳观念;阴阳符号,即以阴阳爻画为基础所构成的符号体系,如八卦、六十四卦等。

1 太阳是阴阳观念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阴阳本指阳光向背。阴,就是处于江河的南岸,山冈的北面,阳光照不到,所以幽暗。阳,与阴相反,阳光透射,光明亮堂。阳光之向背是阴阳意义衍发的基础。换言之,太阳是阴阳观念产生的物质基础。

太阳赋予地球光和热,是地球生命的源泉。所以,太阳崇拜是世界远古各民族重要的自然崇拜。如托卡列夫指出,“青铜时代确有太阳崇拜之风”,“青铜时代的太阳崇拜,其萌生显然为农业经济趋于繁盛所致;据民间观察,太阳为丰饶的主要赐予者”[3]。“中国农业起源于早全新世,是世界公认的农业起源区之一,存在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稻作农业(约9 000aBP以前)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旱作农业(约8 000aBP以前)两个独立中心,与著名的西亚小麦农业起源中心(约9 500~7 500BC)一起被视为原始农业的两个主要起源中心。”[4]从远古至清末,我国一直处于农业社会时期。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就用阴阳来论述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如《国语》记载虢文公劝周宣王举行籍田仪式,即帝王象征性耕地的礼仪,以示对农业的重视。其中说到“自今至于初吉,阳气俱蒸,土膏其动。弗震弗渝,脉其满眚,谷乃不殖”[5],就是说立春来临,阳气蒸腾上升,大地润泽流膏,要及时耕种,否则就会影响地脉,五谷不能生长。阳指阳气,含有温暖向上的特性,已超越了阳光向背之义,具有较为抽象的意义。《国语》又记载伯阳父认为地震发生的原因是“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5],天地之气分为阳气和阴气,阴阳之气变化失序,互相挤迫,造成了地震。阴阳抽象升华为充斥天地之间的两种基本物质力量,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成为决定世界各种变化的决定因素。农业社会的大环境赋予了与太阳相联系的阴阳观念以特殊的价值:若非太阳慷慨赐予光和热,世界何来生命?从太阳崇拜的角度,将万事万物之本原归于阴阳两大力量,表现了中华民族远祖对天地自然的深刻认识,是扎根于农业社会这一经济基础之上的,自然发展起来的哲学观念。虽然阴阳可视为世界的两大基本力量,但阴阳观念无法指称其他二元对待事物。《道德经》有丰富多彩的二元对待组合,如“有无、高下、难易、长短、祸福、刚柔、强弱”等等。并且提到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6]。但《道德经》并不以阴阳指称其他二元对待的组合,阴阳也无法包含其他二元对待组合。换言之,阴阳观念并不具有包容性。阴阳理论指代其他二元对待组合是依靠阴阳符号的形式得以实现的。

阴阳的哲学进化过程,其实体现了古人探索世界本原“动力”的哲学思考历程。阴阳观念具有直接的物质基础,即生命源于太阳赐予的光与热。古人对这一观念进行哲学提升,将生命本原归于阴阳,由天地之阴阳,转化为万物之阴阳,亦即天人相应、万物同构,形成了阴阳理论的生命哲学基础。基于阴阳是生命本原力量的重大作用,阴阳进一步提升抽象化为决定世界的两大基本力量。如果脱离了阴阳的物质基础,阴阳无法成为构成宇宙的两大基本力量,即李约瑟所言的“宇宙间两种力量”。如果考虑阴阳观念衍生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太阳,那么阴阳观念又是一种特殊的一元论。温暖、阴冷,必须有所凭借,阴阳观念在物质层面自然而然出现了以气贯之的理念。

2 阴阳符号是将二元对待组合归于阴阳理论的工具

从世界范围来看,二元论具有普遍性,美国当代学者帕品纽认为,“如果考察一下人类文化史,你会发现世界各地所有文化都浸染了二元论的直觉。各种原始崇拜、宗教学说和民间信仰都为我们构建了二元论的思想体系”[7]。阴阳符号,即易学的阴阳爻符,其形式是“--”和“—”。前者称为阴爻,后者称为阳爻,属于象征性符号。它们将世界二分,通过象征的手法,将具有二元对待的各种组合,包括了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等等都容纳在符号体系之内,从而形成二元论的哲学范畴。

阴阳符号二元对待范畴的包容特征,有着广泛的现实基础。如果探究其原因,那么地球引力环境尤其值得注意。伊萨克·牛顿指出,“向心力是一种作用,由它物体被拖向、推向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趋向作为中心的某个点。这一类的力中有重力,由它物体趋向地球的中心”[8]。牛顿所说的重力,也就是地球引力,意即无论处于地球的任一位置都要承受趋向地球中心的向心力。这就意味着处于地球的任何物体作为整体或其组成的任何部分都必须承受这一向心力,任何物体都寻求符合引力作用下的稳定性结构。举植物为例,“重力对决定高等植物形态、行为和生理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种子或幼苗在地球上受到地心引力影响,不管所处的位置如何,总是根朝下生长,而茎朝上生长,这种顺着重力作用方向的生长称正向重性,逆着重力作用方向的生长称负向重性,垂直于重力作用方向的生长称为横向重性。通常初生根有明显的正向重性,次生根则几乎趋于水平生长;主茎有明显的负向重性,但侧枝、叶柄、地下茎却偏向水平生长”[9]。显而易见,主茎保持植物中心与重心处于同一引力线上,而次生根、侧枝等生长方向侧重于植物的相对对称平衡。其目的在于保证植物稳定直立向上生长。此种重力影响同样可以推广至动物的生理结构特点之上,比如说绝大多数动物生理结构的对称性特点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同理,人们在生产建设中,亦寻求某种内在的或外在的对称性,以达到对象的稳定性,如运输工具的对称性,建筑物的对称性等等。世界万物结构的对称性为二元对待观念的形成提供了直接而又丰富的现实基础,并且赋予了极大的发展潜力。当然,还有地球自转形成的昼夜节律,男女性别差异,日月、天地等等自然的二元现象,这些都是二元论形成的现实基础。换言之,二元论深深植根于地球自然环境,是基于地球万物特点自然衍发的观念,因此世界各地文化都浸染了二元论也就不足为奇了。阴阳符号正是建立在这种现实基础上,将世界二分,形成包容世界万象的二元对待范畴。

阴阳符号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一整套符号体系,如八卦、六十四卦体系,衍化出一系列的易学图式,如先天图式、后天图式,构造现实世界的形而上学的结构模型,具有浓厚的系统论色彩。一方面,将丰富复杂的现实世界简约化、抽象化,有助于宏观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容易异化为僵化的、先验的、放之于天下而皆准的思维模型,导致唯心主义、非理性的思维倾向。在现代科学文明高度发展的时代,过于推崇阴阳符号极易陷入将现实模式化、非理性思想高扬的困境,必须去形存神,突破符号模式化的固化形式,探索符号体系所内含与具体实际相适应的系统论思想。

3 阴阳理论是生命哲学和系统论的结合体

阴阳观念体现了世界的两大基本力量,阴阳符号容纳并代表了二元对待之范畴,二者融合成为阴阳理论,阴阳无论从本质上,还是从形式上真正成为贯穿世间万事万物的本原力量,世间万事万物俱可分归于或阴之范畴或阳之范畴。观念阴阳与符号阴阳合而观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阴阳理论。换言之,即看到阴阳观念时,也将它看成具有包容所有二元对待现象能力的两种符号;看到阴阳符号时,也将它看成以太阳为物质基础的构成世界的两大力量。唯有如此观照,才称得上阴阳理论范畴下的阴阳观念与阴阳符号。阴阳观念以阴阳为本原力量的特点体现为阴阳理论具有深厚的生命哲学色彩,阴阳符号形成的符号体系和图式表现了阴阳理论具有鲜明的系统论特色。在阴阳理论的范畴内,二者亦是融为一体,既可以用阴阳观念表现系统论的内涵,又可以用阴阳符号表达生命哲学的意蕴。

欧文·拉兹洛不满意以原子作为基石的分析还原理论,提出了着眼于相互关系之探讨的整体性、秩序、适应性自稳定、适应性自组织、系统内和系统间的等级体系等诸多哲学范畴,以关系之模型作为贯通物理世界(原子)、生物世界(有机体)、人类社会的桥梁[10]。拉兹洛将整体与秩序联系起来确定含义:“一个有序的整体是一个非加和系统”,“整体具有它的各单个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有序整体——组织复合体,其中相互依存的元素表现出的规律性决定整体的功能行为”[10]。适应性自稳定,拉兹洛将其表述为“有序整体总是自我稳定在稳态中或稳态周围”[10]。六十四卦自下而上,第一爻称为“初”,“初”为时间概念,那么与之相对应,第六爻自然应该称为“终”,同样表时间的顺序概念。但易学里,第六爻称为“上”,属于空间概念。如果以空间概念来讲,那么第一爻应称为“下”,也就是说六十四卦卦画的次序兼有时间和空间两层含义。六十四卦卦画自下而上,既是时间上的“初”至“终”,又是空间上的“下”至“上”。六十四卦各卦本身就是时空的统一体。卦画自下而上,是模拟阴阳之气的自下而上升降和万物的自下而上生长的自然规律,体现了阴阳理论生命哲学的特点,可以与拉兹洛系统之整体性和秩序说相呼应。

拉兹洛系统之适应性自稳定在易学里表述为“成《既济》定”,即六十四卦爻变的趋势是阴爻居阴位、阳爻居阳位。换言之,即初爻为阳爻、二爻为阴爻、三爻为阳爻、四爻为阴爻、五爻为阳爻、上爻为阴爻,即为《既济》卦。既,已经,全部;济,渡过。既济,已经渡过河流,到达成功彼岸,《既济》卦寓示万事获得成功。换言之,阴阳变化的结果都是为了使事物趋向成功、稳定的状态。这与系统自稳定说不谋而合,“有序整体总是自我稳定在稳态中或稳态周围”,系统内各种变化都是为达到这一状态,否则系统将瓦解。以生命现象而言,通过阴阳的自我调节,健康的状态就是阴阳匀平的稳态。系统的适应性自组织,即“当受到环境中某个物理常量作用时,这种系统能够重组其固定力并获得其稳定状态的新参数”,“自组织从根本上改变一个系统的现存结构”,形成新系统,即“进化”[10],即系统能够自我发展。系统内和系统间的等级层次其实与系统的适应性自组织紧密联系,“在构成有序整体的各系统中——这些系统在它们的环境中既围绕现存稳态适应性地自我稳定,又自我进化到适应性更强以及一般说来具有更多负熵(或信息)的状态——系统本身将朝着不断增加等级结构的方向发展”,即“复杂系统是等级化的”[10]。这与阴阳理论“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为混沌未分之阴阳,两仪、四象、八卦分别为一横画、二横画、三横画之阴阳符号体系。这是阴阳符号体系不断进化的过程,也是一个阴阳系统等级化的过程。当然还可扩展到六十四卦,以至于无限。以生命现象而言,则是生物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而形成多层次的生物圈的发展过程。

生命哲学特色与系统论特色共同塑造了阴阳理论的有机哲学特色。正如李约瑟指出,“在希腊人和印度人发展原子论的时候,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哲学”[1]。从世界范围的科学发展来看,直到近代以来,科学才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因此,阴阳理论以阴阳观念和阴阳符号体系相结合作为表达现实世界的抽象范式,是对现实世界的宏观把握。

4 阴阳理论在当代的积极价值

阴阳理论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如中医学以阴阳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和思维方式,从单纯的治疗经验上升为医学理论。玛格纳认为,“如果脱离了理论框架,中医就仅仅是靠经验治疗的大杂烩,而不是能给病人和行医者提供指导和启示的哲学系统。中国哲学和医学总是能表现出相互汇合和适应的巨大能力”[11]。但这仅是阴阳理论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

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剧烈的冲击。从历史的发展而言,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破除了二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桎梏,带来了中国文化的新气象,促使具有现代特色的新的科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当今科学文化的主流。面对以分析哲学为基础的西方近代科学,以整体系统有机为特点的传统科学无法像西方科学那样深入而又精确地解释世界现象,处于当代科学的边缘。如果以历史上所处的地位来比较,当代阴阳理论已名存实亡。是从此消亡,还是涅槃重生?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认为,“中国的科学就是这种发展停滞的一个怵目惊心的例子。它产生了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病理学、治疗学以及诸如此类的浩如烟海的百科全书,但在我们看来,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扯淡”[12]。虽然李约瑟批评布留尔说:“很难找到一段比这种误解更深的话了。这位对自己所谴责的各种百科全书一字不识的知名学者,我们不清楚他有什么权利来抹杀另一种文化的科学技术成就,而那种文化却曾使他自己的文化受益匪浅。”[1]并指出中国“在3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1]。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阴阳理论存在缺陷,如阴阳符号体系所体现的思维方法“重视整体和合,轻视个体分析”,“重视功能关系,轻视形态结构”,“重视感性形象,轻视抽象本质”,“重视循环变易,轻视否定求异”等特点[13]。

虽然如此,我们必须看到阴阳理论具有积极的当代科学价值。其一,欧文·拉兹洛在《系统哲学引论》中指出,“我们需要扩充传统物理学系统;我们需要一些适用于同生物的、行为的和社会的万物打交道的概念和模型;我们也同样需要一些抽象的模型;这些模型在被用于不同的现象领域时,借助于它们结构形式方面的同构性就能够在不同学科之间和所有现象中起作用”[10]。阴阳理论具有鲜明的系统论特色,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相当多的符号体系和图式,产生了一些有益的整体的、宏观的系统论思想,足以为当代系统论发展提供经验和理论支持。其二,诚如欧文·拉兹洛在其《系统哲学引论》中论及“新时代基本价值的框架”说:“重新发现希腊和东方的古典思想模式——尊崇自然秩序而不是开发自然,并把它作为新时代观念的激励力量。”[10]阴阳理论具有天人相应的特色,重视天地人三者的和谐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认识到自然界是我们赖于生存的基础,认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在技术发展的同时,顾及环境、顾及生物圈。

当清澈见底的水流,成了污浊霉臭的死水。当仙境般的缭绕云雾,成了谈虎色变的雾霾……真是触目惊心!当人类沾沾自喜于技术进步时,是否考虑到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我们不想回到“小国寡民”“鸡犬之声不相闻”的时代,但我们也绝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做损及人类未来之事。这就需要改变当代科学的发展思路和技术思路。

5 结语

阴阳观念源于阳光之向背,古人将之提升为宇宙的两种本原力量,在天人相应、万物同构的理念下,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构成,体现了人们对生命本原力量的认识。阴阳符号以其符号的象征性,将世界上二元对待的事物都包容到阴阳理论的范畴之内,并以符号体系表现了系统论的结构特征。阴阳理论将二者融为一体,表现为天人相应,物我同构的系统的有机哲学理论,重视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重视整体系统的发展观,与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思路,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等都有相当程度的契合度,甚至与当代科技哲学的新取向都有一致之处。阴阳理论寻求自身发展,一方面必须舍弃理论中僵化的形式主义的内容,尤其是带有先验、唯心色彩的部分;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积极吸收先进的理念为己所用,熔铸成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先进理论。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阴阳理论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维模式,具有中国气象,中国风度。对阴阳理论的批判继承,既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也关系到中华民族当前科学发展的技术思路,尤其是当今重视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的大环境下,更需要我们从阴阳理论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与当代文明相结合,为熔铸出足于与西方文明相比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东方文明提供有益的理论滋养和材料支持。

[1]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二卷科学思想史[M].上海: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254,337,310-311,1.

[2]庞朴.阴阳五行探源[J].中国社会科学,1984(3):75-98.

[3]苏联·谢·亚·托卡列夫.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M].魏庆征,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9.

[4]李小强.考古生物指标记录的中国西北地区5000aBP水稻遗存[J].科学通报,2007(6):673-678.

[5]国语[M].(吴)韦昭,注.(清)黄丕烈,编.《士礼居丛书》本.扬州:广陵书社.

[6]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M].《四部丛刊》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

[7]Papineau D.What exactly is the explanatory gap?[J].Philosophia,2010(12):11.

[8]英·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赵振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3.

[9]张淑梅.地被菊匍匐生长特性形成机理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3.

[10]美·欧文·拉兹洛.系统哲学引论——当代思想的新范式[M].钱兆华,译.闵家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49-51,53,55-60,62,28,343-345.

[11]美·洛伊斯·N·玛格纳.医学史[M].2版.刘学礼,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70.

[12]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47.

[13]张其成.象数易学[M].北京:中国书店,2003:272-285.

(编辑:梁葆朱)

Contemporary analysis of yin and yang theory

R226

A

1671-0258(2016)05-0003-05

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JA08058S);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B033)

陈建仁,博士,讲师,E-mail:chjr123292@163.com

猜你喜欢

阴阳观念符号
维生素的新观念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学符号,比多少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符号的由来
健康观念治疗
服药先分阴阳
变符号
法于阴阳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