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2016-04-05王春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ICU室江苏无锡214062
王春艳(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ICU室,江苏 无锡 214062)
系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的影响研究
王春艳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ICU室,江苏 无锡 214062)
目的研究并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镇痛效果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其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结论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食管癌;手术;系统护理干预;镇痛
食管癌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方法,但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因术中应用开胸器、术后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而出现剧烈疼痛,对患者的术后恢复十分不利,因此,有必要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实施合理的护理干预,以减轻其术后疼痛,促进其术后恢复[1]。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80例进行随机对照分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系统护理干预,以对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切除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证实为食管癌,具备手术切除的指征。此次研究征得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且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许可。采取计算机随机序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52岁,平均年龄(42.35±8.12)岁,包括胸上段食管癌10例、胸中段食管癌18例、胸下段食管癌1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41.98±7.96)岁,包括胸上段食管癌9例、胸中段食管癌17例、胸下段食管癌1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食管癌分布位置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常规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和手术准备,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血压,配合医生操作,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⑴术前护理:①加强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进行访视,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可采取吹气球、憋气、爬楼梯、深呼吸等方式;术前3天给予患者流质饮食,术前一晚进行肠道准备,手术当天需禁食,并注意口腔卫生。②心理护理:向患者发放相应的健康宣教资料,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操刀医生,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顾虑,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并请一些术后恢复良好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信心,帮助患者克服内心恐惧。⑵术后护理:①饮食护理:手术后,患者需禁食1天,于患者锁骨下静脉内穿刺置管,保持24 h糖盐水均匀输入,如患者未出现任何不适,可在第2天输入瑞素肠内营养剂,待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且胃食管造影无异常,可将胃管拔除,依次给予患者清流质食物、流质食物,并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食物,饮食以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质、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主,禁食刺激性食物。②呼吸道护理:术后第2天对患者进行缩唇呼气、腹式呼吸等指导,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痰,护理人员需双手按住患者胸壁两侧;如患者咳嗽无力,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于患者吸气末期用手指按压患者环状软骨下方与胸骨交界处,或采用鼻导管对患者气管进行刺激,使患者有效咳嗽;如患者排痰无力,需实施纤维支气管辅助排痰,必要时可将患者气管切开,将痰液吸出。③引流管护理:对患者引流管中的液体颜色、量进行观察,对引流管进行妥善固定,并告知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害。④疼痛护理:对患者开展疼痛教育,了解患者对止痛药的认知程度、疼痛体验经历及需求,为患者讲解镇痛的新观念及疼痛评估方法,术后6 h内可给予患者药物镇痛。
1.3 观察指标
手术后48 h,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并于患者出院前比较其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其中,疼痛程度评估工具为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总分为0~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剧烈[2];睡眠质量评估工具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为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远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睡眠质量比较(,分)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VAS评分 睡眠质量评分对照组(n=40) 4.28±0.73 15.72±2.82观察组(n=40) 3.57±0.69* 12.56±2.21*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d)
注:*两组比较,P<0.05。
组别 拔管时间 住院时间对照组(n=40) 4.75±1.38 16.58±4.25观察组(n=40) 3.42±1.09* 11.94±3.65*
3 讨 论
食管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患者往往会伴随有剧烈疼痛、发热、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沉重的痛苦,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临床上治疗食管癌的方法以食管癌切除术为主,通过手术对食管癌肿瘤病灶进行切除,从而达到延缓肿瘤进展的目的,但由于食管癌手术中需要采用开胸器对胸腔解剖,术后需留置引流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往往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对患者手术后的恢复十分不利,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预后[5-6]。
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是缓解食管癌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系统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是指针对食管癌围手术期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的系统性护理干预方案,其与常规护理措施不同之处在于,系统护理干预更加注重全面性、系统性、灵活性[7],从术前、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术前侧重术前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前准备主要是指指导患者进行心肺功能锻炼、口腔清洁等,使患者做好充分的手术准备,以便于手术的顺利实施,而心理护理则主要是针对食管癌患者在手术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后侧重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引流管护理、疼痛护理,这主要是因为术后饮食是决定患者术后恢复速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饮食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而呼吸道、引流管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是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点,疼痛作为术后不良因素,往往会对患者的手术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其拔管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说明了系统护理干预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可更加有效的缓解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疼痛,且具有促进术后恢复的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对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1] 陈潇潇,祝鑫海.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99-100,103.
[2] 王春香,张 彦.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及疼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1):88-90.
[3] 林哲莹,姚晓冬,吴桂真,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8):580-582.
[4] 汪 娟.电视胸腔镜辅助食管癌切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5(10):2655-2657.
[5] 张 秀,秦国英,魏明等.细节优化护理模式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及情绪的影响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2):8-10.
[6] 郝玉英.护理干预在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医学,2015,36(8):1202-1204.
[7] 王兰英,张晓梅,洪 艳,等.系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36(2):145-147.
本文编辑:徐 陌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6.11.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