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6-04-05杜娜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100029
杜娜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杜娜青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 100029)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的护理管理中,采取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其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临床路径;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在心外科的心脏手术中,手术具有较大的风险,而且患者病情涉及心脏,通常较为严重,手术会一定程度地对患者的机体造成进一步的损害,而且,患者在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据相关研究发现,在心脏手术患者的围术期,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因此在本次研究中,以我院心脏手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组后在围术期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方式,并比较其护理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正常的交流。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男25例,女22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8.26±2.17)岁。观察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49~69岁,平均年龄(58.89±2.9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如在术前向患者介绍手术流程,术中常规协助医生操作手术等。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如下。
①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其主要组成部分为患者的责任护士、护士长以及主治医生等,在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明确小组成员之间的不同分工,其中主治医生主要负有监督责任,而护士长在对患者的护理中富有管理责任,责任护士在对患者的护理管理中主要负责执行相关的护理措施。如对于患者术前的准备,由主治医生对患者的具体状况进行评估,然后告知护士长相应的准备措施,并转达至责任护士采取相应的术前准备工作[2]。
②在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管理中,参考同类型的先进临床护理管理经验,并且结合患者不同的具体状况,具有针对性地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计划,让患者在手术期间能够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
③对患者的责任护士进行定期的培训考核,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和配合协调能力,确保护士能够真正掌握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的转运流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定期开会,对日常护理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统一规范的解决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3]。
1.3 观察指标
结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知识宣教、护理技术、护理态度以及病区环境,制定患者对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比较()
组别 护理满意度(分) 住院时间(d)观察组(n=47) 9.11±0.74 19.34±4.36对照组(n=47) 6.72±0.92 28.17±5.28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两组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n(%)]
3 讨 论
心脏疾病患者的病情在通常情况下均较为严重,而在对心脏疾病患者的治疗中,通常采取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创伤较大,因此患者在手术中风险较大,因此在心脏疾病患者的围术期,需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让医护人员能够改变主观观念,在护理管理中,对围术期可能出现的缺陷、风险事件等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规避,强调医护人员提高护理质量意识,从而提高对患者在临床中的护理质量。对于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要想达成目标,就必须加强对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管理,使得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有条不紊地实施,减少护理差错[4]。
在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采取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主要针对患者的个性化特点,通过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对适合于患者的合理、高效的护理管理程序,在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措施的实施中,通过建立相应的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集监督、管理以及执行于一体,如在手术开始前,遵照医嘱,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再次进行分析,此时患者的责任护士需要在进入手术室前,详细询问患者的具体状况,是否有其他不适状况,做到对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同时为加速手术的顺利进行,对于术中和术后所需的物品以及仪器进行充分准备,方便在术中和术后随时取用,尽可能在患者的围术期,通过临床路径护理管理,让患者得到更为有效的护理。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的实施,不仅确保患者能够获得优质的护理,而且其最终目的在于对医疗护理行为进行全面的规范。通过临床路径护理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在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操作失误现象,而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
本次研究中,两组心脏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措施,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取得不同的护理效果,其中采取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分别为(9.11±0.74)分和(19.34±4.36)天,而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和住院时间分别为(6.72±0.92)分和(28.17±5.28)天,观察组患者数据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临床路径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围术期心脏手术患者,可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可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适合广泛推广。
[1] 刘美兰.临床路径在心脏手术围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205-206.
[2] 陶春容,钟 勇.临床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1):1716-1718.
[3] 陈小贞.护理临床路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围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2):75-76.
[4] 李 莉.临床路径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8):15-17.
[5] 班 博.实施临床路径促进护理实践发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7):5-7.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11.0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