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2016-04-05邱小面何峰岚邱玲玲
邱小面 何峰岚 邱玲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
邱小面 何峰岚 邱玲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福建泉州 362000)
目的讨论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方法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心梗介入治疗后的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以后1周和2周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在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对促进更高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心脏康复护理;心梗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
心肌梗死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状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引发的管腔狭窄、心肌缺血,身体不能及时的进行侧支循环,这样就会出现心肌缺血,从而引发心肌缺氧坏死的情况[1]。本文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心梗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在46-75岁,平均年龄(58.3± 4.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在43-72岁,平均年龄(56.1±2.5)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入心脏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方式如下:
1.2.1 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将病房的环境向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按照患者在生活中的需求对其提供一定的帮助,使患者能够尽快的熟悉医院的环境,进而提高其度护理工作的依从性。
1.2.2 自我保健护理在患者出院以后,应该保证所处的环境安静、卫生,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严禁烟酒,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一些比较舒缓的运动,比如散步、太极、瑜伽等,这样就可以使其的心肺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2]。如果外界的温度变化,就需要及时的更换衣服。出院以后不能过度疲劳,否则就会造成心脏压力。为了使患者能够应对心肌梗死症状的发生,护理人员教会患者深呼吸[3]。一旦出现心肌梗死的症状,尽可能的用力咳出,这样就能强化心脏组织的震动,从而将胸压力提升,将心肺复苏与其相结合,就能有效的实现对心脏的按摩,使相应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
1.2.3 饮食和排便护理为了保证患者能够摄入足够的营养,同时促进吸收,所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保证饮食的营养均衡、易消化,尽可能的保证食物的低盐、低糖、低脂,同时还应该多饮水,这样才能使消化系统避免出现便秘的问题。
1.2.4 治疗后护理在患者介入治疗3d以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协助其在床下进行活动,在活动应该保证缓慢,活动应该保证1-2/d,一次的活动时间应该保持在10min以内[4]。在治疗1周以后,为了促进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的情况,适当的进行运动量的增加,这样才能使患者的心肌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在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的反应,就应该停止运动,使患者能够卧床静养。
1.2.5 心肌梗死日常教育的强化为了有效的预防疾病的复发,护理人员应该叮嘱患者养成终身随诊的习惯,并且保证定期复查,保证情绪的稳定,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并且需要随着带药,如果在生活中出现相应的症状,就需要及时的休息,并且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在症状得到缓解以后及时就医。
1.2.6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就需要及时的帮助其进行排除,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的稳定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促使其病情更快的恢复。
1.3 观察指标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1周和2周以后的的心理状态进行评分,评分越高,患者的心理状态越不稳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在计量资料的时候使用()进行表示,然后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则使用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周后,观察和对照组患者的在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期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评分对比()
分组对照组(n=40)观察组(n=40)时期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抑郁评分42.7±5.3 46.2±5.1 49.8±5.0 35.2±4.9焦虑评分61.2±0.8 57.9±8.1 61.2±5.8 38.9±7.0
3 讨论
心肌梗死是当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这种疾病由于其发病快,病情严重,致死率高,在发病以后,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心理、生理以及经济方面的压力,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活,为了有效的促进患者在治疗以后的恢复情况,就必须不断的对临床护理技术进行优化和完善,这样才能使患者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得到保证。
心肌梗死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患者的冠张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从而导致管腔狭窄以及心肌缺血,造成心肌出现缺氧性坏死[5]。如果在治疗以后,能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就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恢复。以往的临床上,在心梗介入治疗以后实施的常规护理,往往只是对患者生理需求方面的护理,忽略了患者心理状态对病情的影响[6]。而心脏康复护理在其中的实施,能够有效的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对于抑郁以及焦虑情绪的排解,也有积极的意义。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生活方面的需求,还应该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就需要及时的帮助其进行排解,此外,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量的活动,这样也能帮助患者改善心肺功能[7]。如果患者在活动期间出现不适的情况,就需要及时停止运动,保证充分的休息。为了避免疾病的反复,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饮食、生活习惯,严禁烟酒,保证少食多餐,食物的摄入应该保证易消化和足够的营养,避免使用高盐、高糖等食物,如果出现心梗的症状,应该及时遵照医嘱服药,在症状缓解以后进行复诊[8]。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具体包含对患者的环境护理、自我保健护理、饮食和排便护理、治疗后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心肌梗死日常教育的强化几个部分,通过从这几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然后对患者在治疗以后不同时期的抑郁表评分和焦虑表评分进行对比,发现在治疗一周以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2周以后,观察组的抑郁评分为(35.2±4.9)分,焦虑评分为(38.9±7.0)分,对照组的抑郁评分为(46.2±5.1)分,焦虑评分为(57.9±8.1)分,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就可以看出,对心梗介入治疗以后的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焦虑以及抑郁的程度,对其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治疗1周后,观察和对照组患者的在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由此可见,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实施心脏康复护理,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对促进更高的恢复有积极的作用。
[1]王志红,黎月英,霍燕嫦.两种康复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 (8):56-60.
[2]却岚,朱丽华,沈琼莲,孙敏.延续性质量控制活动在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2):138-141.
[3]唐朝,席明霞,覃琴,莫文娟,谭立权.过渡期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 (10):79-81.
[4]王婷,陆萍静,柳晓,史晨玉,刘聪.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30(21):106-108.
[5]杨丽娟,李荣,周淑英,叶常英,隋捷,刘晓波.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对心脏康复疗程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 (3):863-865.
[6]吴艳,阮淑妹.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2014,18(12):42-44.
[7]庄毅.为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采用一周康复护理程序进行护理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14):13-14.
[8]谈海萍,杭国珍,蒋燕.康复运动对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13):1169-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