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究
2016-04-05姜爱月
【摘 要】阐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提出通过构建理念导向系统、目标驱动系统、过程统领体系、保障系统,创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C-0183-02
目前,学界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分别经历了硬件建设期和课程建设期。在课程建设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基本表现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三段式”模式,或表现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扩展技能”的“四阶递进式”模式。这两种模式都缺乏把教学活动中的相关者如教师、学生、课程等融为一体的体系结构理念和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因此,应改变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方式,关注教师的教学理念及知识技能观理念,在正确的教学理念、知识理念和技能理念的引领下,整合实训教学资源,将知识、技能、综合职业能力的学习、培养与提升融入到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过程中。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路
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主要是以课程及实训顺序为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在新的理念下,应遵循理念导向、目标驱动、过程统领、制度保障的思维过程来构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理念导向引领实践教学、着重于理念的变革,目标驱动决定着实践教学体系的发展方向。通过教学课程、教学组织等来统领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同时,通过制度来保障实践教学体系执行的质量。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理念导向系统
传统的教学体系观念中,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是理论教学的验证和延伸,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属于“串行”关系。对实践教学的内涵理解偏重于“硬实践”,即学生的技能操作训练上,而忽视了学生的“软实践”训练,即学生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积累的实践活动。通过对实践知识内涵、课程定位的理念变革来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理念导向系统。
(一)正确的实践知识观。从知识的来源来看,我国古代以墨子为首的墨家学派,曾把知识的来源归纳为三种:由传授得到的知识称为“闻知”、由实践的经历和感受得到的知识称为“亲知”、由已知推论未知称为“不瘴”。对于“闻知”的知识,只起到了一种复制的效果。而对于“亲知”和“不瘴”的知识,是人们通过自身的实践获得的经验积累和心技智能(默会)的知识,是人们创造的新的知识。因此,只有具备实践知识观,高职教育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更好地践行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生成性的课程观。建构主义认为,课程不仅是预设的,同时也是学习者在学习中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经过理论学习、实践活动等形成对事物或现象的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是学习者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断丰富、不断回归、不断生成的过程。其中,开放、互动、探究是生成性课程观的关键。
三、素质导向和“手脑联盟”构成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驱动系统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目标是驱动高职人才培养系统的动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系统遵循国家高职教育目标:培养服务于一线的生产、服务的高技能人才。而高技能人才“高”就高在“手脑联动”。物流设备的高度机械化、自动化需要操作人员具备更加高超的手脑联盟能力。这种联盟能力不再是传统的“手艺”活,而是利用心智技能的创造性活动,是现代技术和经验技术的整合、动手和动脑的整合。例如,对于发生在现场的技术难题和非常规突发事故或故障的处理,更多地需要发挥知识、技术和心智技能的作用。因此,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目标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为培养目标来驱动实践教学活动。
四、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统领体系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统领体系包括建设实践课程内容、组织实践教学、实施实践教学方法等内容。
(一)以生成性课程观开发、建设和优化实践课程内容。生成性课程观认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存在,是学习者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不断丰富、不断回归、不断生成的过程。其中,开放、互动、探究是生成性课程观的关键。因此,在进行实践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优势,进行专业群实践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融合企业员工培训体系内容。
1.与企业深度合作开发校本实践课程。物流行业是一个跨学科的行业,同时也是劳动密集、人员密集且人员流动性非常大的行业,因此,为了能通过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来保证物流企业本身的高效运转,比较大型以上的物流企业非常重视对企业储备力量的培训和积累。学校可以联合企业,融合企业员工培训系统到学生的实践教学中,从而使实践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用人规格。
2.整合课程实践内容构建校本实践课程。当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技能训练进程普遍如图2所示。
在以上的实训程序中,各课程上课教师各自为政,只关注自己所上课程的内容实训,造成有些课程实践内容简单重复,学生训之乏味,教师上之无味,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没能得到真正的提升,反而伤害学生的学习感情。因此,有机整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内容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应使各课程实训内容有机融合循环、开放式扩充,不断生成新的课程内容,促成实训任务的系统性、整体性、典型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整合后的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实训可以更好地完成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和提高。
3.学生参与校本实践课程开发。学生在进行实训的过程中必然会以自己一些独特的方式进行学习和训练,通过解决实训任务和完成项目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新旧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独具个人特点的经验,形成新的隐性实践知识,并通过转化为显性实践知识和技能,给同学和老师提供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新知识和技能,把这些新知识和技能充实到课程建设中可以使实践课程建设更加充满新的生机和创新性。
(二)组织实践教学项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采用双主线融合的方式来组织实践教学项目,通过职业素养训练和小学期实践教学这两条主线充分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实践技术能力。
1.建立和实施职业素养训练三年规划。通过实施职业素养三年规划,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理念,为走向职业岗位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经过对2014级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企业对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同感。
2.建立多学期制,加大实践教学的实施力度。对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主线,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施了多学期制度,即在第一、二学年分别设置三个学期,每一学年的第三学期是学生集中进行实践技能训练时间。充分让学生感受技能实训氛围及走出校门,走进企业,认识企业,参与企业的建设,把学习中的问题带到企业实践中解决,把在企业实践中形成的经验带回到课堂,并把这些经验运用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去,不断补充、完善、修补,形成实践与课程开发的良性循环,为后期学生的实训及实践提供心智技能传承。
(三)实施实践教学方法。从高职生的心理来看,他们都具有强的表现欲望及好奇心,更倾向于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因此,高职实践教学的目的就不只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机械模仿的程度,而应该是在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恰到好处的指点下学习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起解决问题的心智技能,形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良好的迁移能力。因此,对实践教学要从整体上进行考虑和设计,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实践教学。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及实习,可以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体验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对这些方法的运用,为学生创设适宜的行动及学习操作环境,达到动手操作技能和动脑操作技能的有效统一。
五、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系统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系统包括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制度和实践教学评价建设四部分。
(一)充分挖掘兼职教师队伍的隐性知识。兼职教师队伍既要“聘”,更要“建”,提高兼职教师对教师职业岗位的认同感,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综合素质,把他们积累的隐性知识和技能通过他们的实践行为和表述,转化为显性知识和技能进行传承,这是行业企业兼职教师在高职实践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二)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是形势所趋。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整合学校课程与课程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系部与系部之间的实践教学资源,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有利于全方位、更有效地培育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
(三)强化实践教学管理,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强化实践教学规范化建设,对实践教学进行严格的监控和管理,用制度来保证实践教学整个过程及其中间环节的实施。其中包括教学资源的院系二级管理,做到集约化的管理方式,建立督导制度,加强对各实践教学环节实施过程的督查。对具体的实践教学通过制定实践教学套餐来管理,如课程内实训套餐、专业实训套餐,这些实训套餐内容包括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任务书、实训授课计划、实训教学日记、实训总结、实训报告、实训过程记录。通过实训套餐来保证实践教学的有序和保质运行。
(四)改革实践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实践学习潜能。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评价的重点在于信息加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学生自评和他评,特别注重挖掘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心智技能的个性化评价,促进学生隐性知识和隐性技能的显性化,激发学生实践学习潜能。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赵卫章.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A394)
【作者简介】姜爱月(1966— ),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