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术期护理
2016-04-04杨玲
杨 玲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外科,南昌 330006)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术期护理
杨 玲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外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 对91例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给予术前、术后的护理。观察91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91例患者中,89例患者好转;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处理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偏瘫。结论 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脑血管畸形出血;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围术期; 护理
脑血管畸形是指脑血管发育障碍而引起的脑局部血管数量和结构异常,并对正常脑血流产生影响。脑血管畸形极易出现脑缺血或出血等并发症,具有反复发作、高致残率及高病死率等特点[1]。随着血管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创伤小及治愈率高等优点,而逐渐成为脑血管畸形出血治疗的主要手段[2]。另外,脑血管畸形出血具有发病危急、病情重、病情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围术期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血管畸形出血的围术期护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91例,均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49例,女42例,年龄34~58岁。按神经外科学脑出血后意识状况分级:Ⅰ级53例,Ⅱ级36例,Ⅲ级1 例,Ⅳ级1例。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术方式
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后,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股动脉,置入6F导管鞘。经6F导管鞘推入碘海醇注射液4~8 mL·kg-1,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的位置、大小及供血等情况。然后,将6F导引导管送至病变侧的颈内动脉或椎动脉的第二颈椎水平。在DSA机路径图模式下将微导管置入畸形血管团,经微导管注入碘海醇注射液4~8 mL·kg-1,进行选择性造影。经微导管注入二甲基亚砜,再经微导管缓慢推入Onyx胶。待Onyx胶弥散后,再缓慢推入Onyx胶,反复重复上述操作,直至造影显示畸形血管团栓塞。栓塞后,拔出6F导引导管和6F导管鞘。
1.2.2 护理
1.2.2.1 术前护理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安慰患者,消除疾病带来的恐慌、紧张情绪。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介入栓塞术治疗的目的、必要性,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使患者积极地配合介入栓塞术治疗。另外,引导患者及家属与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沟通,更好地产生共鸣,正确面对自身的疾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介入栓塞术治疗。
急性出血期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对烦躁的患者,给予心理上安慰和疏导,必要时给予镇静处理;对有癫痫发作史的患者,给予相应药物控制症状。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及富含纤维素流质饮食。避免呛咳,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训练患者床上二便,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泌尿系感染。保持病房绝对安静,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尽量减少探视的频率和时间。对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肢体瘫痪、失语等患者,使用医用气垫床,定时翻身、拍背,适当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当患者出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如血、尿常规和生化、凝血、乙肝六项、输血四项、心电图等检查。训练患者床上二便、伸髋及平卧24 h翻身。术前1 d给予穿刺血管处皮肤的备皮。术前完善碘过敏试验,建立血管通路,嘱患者禁食8 h,禁饮4 h。术前15~30 min给予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及苯巴比妥钠注射液肌内注射,检查和完善病历,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嘱患者带好术中的药物,并护送患者进入介入治疗室。
1.2.2.2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禁食4~6 h。在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后,少量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流质饮食。嘱患者多饮水,勤排尿,促进造影剂的排出,预防造影剂引起的肾病,必要时密切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查患者肢体远端的血供情况,协助患者翻身。注意患者的口腔及会阴的基础护理,预防感染。
穿刺部位的护理:在患者的穿刺处沙袋压迫 6~8 h,穿刺的肢体平伸12 h,避免弯曲及鞘管移位。对穿刺部位及时给予换药,预防感染。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渗液,以及有无血肿和远端肢体的血供,并与对侧肢体进行对比。
呼吸道的护理: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预防误吸。护理人员应及时清除患者的口腔呕吐物及分泌物。当吸痰时,护理人员应动作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
防止颅内再出血的护理:为防止畸形血管团再次破裂出血,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任何操作动作均轻柔,并积极控制血压。嘱患者勿用力二便,避免增加腹压。
高热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的变化。当患者出现高热时,应行头部降温(如头枕冰袋)及大动脉冷敷,并适当降低室温。必要时使用药物降温。
抽搐的护理:当患者出现肢体抽搐时,护理人员除遵医嘱给予药物控制抽搐外,应密切观察患者抽搐发作的先兆症状,去除诱因,加床栏,防止外伤。及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内的分泌物,确保呼吸畅通。用缠绕纱布的压舌板垫于上、下牙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肢体运动功能的护理:护理人员应将患者的患肢保持在功能位,防止压疮和关节变形。对完全或大部分栓塞的患者,鼓励其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通常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肢体运动,并辅助站立、慢走等。
出院指导:护理人员应嘱患者戒烟、戒酒,避免熬夜,规律生活;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预防感冒,加强营养支持。对患者1年内进行随访,留联系电话、QQ、微信或邮箱等随访。
2 结果
91例患者中,89例患者好转;1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经处理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偏瘫。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通过对患者的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消除血肿、扩张狭窄血管来改善供血[3]。脑血管畸形出血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一种创伤小、入路简单且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经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都能够消除致出血因素或减少再出血的机会,但有颅内再出血及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4]。有研究[5-9]证实,良好的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病情危重,随时有致命的风险,全方位的围术期护理对于手术的成功率影响很大,在手术治疗前后过程中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术前因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接受及认识不够等原因,容易造成患者及其家属的焦虑、配合不佳等,从而严重影响手术的成功率,而术前护理能够很大部分改善这些影响因素,提高手术成功率。另外,当手术时,患者机体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术后患者处于机体抵抗力差的状态,容易引起感染、出血等并发症,良好的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尤其重要,及时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出现相应并发症时给予最佳处理,将伤害减到最低。本研究发现,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的围术期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治疗,实施围术期护理,给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大大提高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与陈丽圆等[10]得出的结论一致。
[1] 孙久君.何朝晖.脑血管畸形的治疗进展[J].医学综述,2013,19(22):4129-4132.
[2] 阙思伟.血管内介入栓塞疗法对脑血管畸形病治疗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8):78-79.
[3] 郭敏,候汇娟,张娜.PDCA循环管理在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9):8-9.
[4] 苏世星,段传志,吾太华,等.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1):65-68.
[5] 王四荣,周延英,陶淑亭.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0):237,238.
[6] 吴开丽.探讨颅脑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22,223.
[7] 刁再云.对行介入栓塞治疗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56-57.
[8] 杨艳群.脑血管畸形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27(4):247-248.
[9] 晏毅杰,陈丹.探讨优质护理在脑血管畸形出血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4):178.
[10] 陈丽圆,柳乌桃.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护理[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63):200,163.
(责任编辑:胡炜华)
2016-10-09
R473.6
A
1009-8194(2016)12-0084-02
10.13764/j.cnki.lcsy.2016.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