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
2016-04-04吴桂丽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妇二科广西贵港537100
吴桂丽(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妇二科,广西 贵港 537100)
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
吴桂丽
(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妇二科,广西 贵港 537100)
【摘要】目的 分析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对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 护理后,患者慢性盆腔炎等临床症状较护理前得到有效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力为IV级或以上患者的比例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正常排尿,且患者在性生活方面感到满意。结论 将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性;效果
盆底功能性疾病也被称为盆底缺陷,属于常见的妇科疾病,引发原因较为复杂,其中盆底结构缺损是主要原因之一,临床症状表现为尿失禁、盆腔内器官脱垂等[1-2]。为促进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有必要为其实行相应康复训练,本次研究主要为患者实行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并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无严重精神性疾病,能够进行正常交流;无严重的高血压或者器质性疾病;均有性生活史。患者年龄33~54岁,平均年龄(42.65±3.28)岁;经产妇31例,其中剖宫产22例;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05±4.07)年。
1.2 方法
1.2.1 盆底康复训练
首先,指导患者完成正确的训练动作,让患者通过自我的控制意识来完成盆底肌肉的锻炼,即实行自主性的收缩肛动作和提肛动作等,以保证患者能够有效掌握尿控能力;重复锻炼肛门收缩、会阴收缩还有尿道的控制等动作,每一个动作保持5~10 s再放松,3个动作循环锻炼,20 min/次,2次/d,均连续锻炼1个疗程,时间为8周。盆底生物反馈干预。利用多功能盆底生物反馈仪对患者的盆底肌肉进行治疗,首先,需要准备好相应的探头和电极片;其次,叮嘱患者将膀胱排空后,取截石位,并把探头放入患者的阴道内部;最后,根据制定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开展训练,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来完成康复训练。1次/d,30 min/次,连续治疗1个疗程,时间为10次。
1.2.2 护理干预
①心理干预。由于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因此,护理人员应注重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关心患者情绪的变化,并了解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尽量耐心地引导患者,鼓励患者以健康的心态应对治疗;同时,护理人员也可以请患者家属协助,适当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以起到提升治疗效果的目的。②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制定出合理的饮食计划,注重营养摄入的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建议患者多选择流质食品,选择蛋白含量还有纤维较高的食物,适当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等。③日常生活指导。帮助患者翻身,并指导患者根据自身的恢复情况,适当进行锻炼,如下床行走等;叮嘱患者出院后要保持阴道的干净和卫生,复查前需禁止性生活。
1.3 观察指标
①利用盆底肌力测定分级评价标准对全部患者的盆底肌力实行评定,其中肌力的等级为0~V级,等级越高,说明患者的引导收缩能力越强,收缩持续的时间就越长;②利用女性性功能积分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性功能积分进行调查,并在调查过程中了解患者的性盆腔疼痛感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全部患者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护理后,给每一位患者发放女性性功能积分调查表,完整回收有效问卷49分,回收率为100.00%。①49例患者中,认为实行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后,对性生活感到满意41例,占83.67%;且慢性盆腔疼痛感已消失,与护理前比效果显著(P<0.05,x2=8.71);②根据患者的盆底肌力恢复程度来看,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前,盆底肌力为IV级或以上20例,占40.82%;而护理后,盆底肌力为IV级或以上38例,占77.55%,明显高于护理前,说明全部患者盆底功能障碍较护理前得到显著改善(P<0.05,x2=13.69)。
3 讨 论
妊娠分娩也是导致患者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
原因,孕妇在分娩过程中会对盆底的肌肉功能造成损伤,并降低盆底的肌力。而从盆底的生理结构上看,盆骨的主要组成部分为多层的筋膜和肌肉,而能够起到支撑作用的系统包括韧带、筋膜、盆底肌肉群还有神经等,通过以上系统和组织的联合来完成子宫、直肠还有膀胱等部位的承载。患者妊娠时,子宫质量会增加,对盆底支撑组织形成更大的压力,因此,如果产妇分娩完成后不及时实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很可能会引发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疾病[3-5]。此次研究中,83.67%的患者对康复后的性生活感到满意,且慢性盆腔疼痛已得到显著改善;77.55%的患者盆底肌力恢复到IV级或以上,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将盆底康复训练护理应用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石文玲.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117-118.
[2] 曾源娇.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08):1897-1899.
[3] 李淑玲,廖惠璇,钟 玲.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01):92-93.
[4] 朱小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康复锻炼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03):195-196.
[5] 梁 艺.浅析盆底康复训炼护理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90):249-250.
本文编辑:张 钰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6.06.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