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农业产业扶贫成绩斐然一村一名农技员亮点突出

2016-04-04四川省农业厅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16年5期
关键词:农技员农业产业驻村

□四川省农业厅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川省农业产业扶贫成绩斐然一村一名农技员亮点突出

□四川省农业厅农业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办公室

按照《关于认真开展脱贫攻坚蹲点调研督导及农技员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的通知》(川农业函〔2016〕476号)要求,四川省农业厅由厅领导带队、有关处室(站)参与,对“四大片区”88个贫困县农业产业扶贫情况和“一村一名”农技员落实情况进行了督查。

1 基本情况

2016年8月16~26日,四川省农业厅13位厅领导带队、53个处室(站)负责人参与,组成13个工作组,赴阿坝藏区、甘孜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等88个贫困县,每县安排2~3天蹲点,开展调研督查工作。随机抽查暗访326个贫困村,占总量的2.8%,其中89个省领导和省级部门联系村全覆盖;走访1 296个贫困户;收集1 611份问卷、414套表册数据。通过进村入户实地查看、查阅各级档案资料、发放问卷表册收集数据、听取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重点了解了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一村一名农技员落实、农技服务团组建及服务、技术帮扶、政策落实等方面情况。

总的来看,各地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扶贫及驻村农技员工作,认真编制产业扶贫规划,培育壮大增收致富产业,积极开展技术帮扶,“一村一名”农技员基本落实,农业技术服务团基本组建完成并开始工作,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

2 产业扶贫成效

从督查的情况来看,各地均将农业产业扶贫列入“五个一批”发展重要方面,重视程度、投入力度、推进速度前所未有。各地积极发挥产业发展在脱贫攻坚中的基础性和长效性作用,农牧民增收支柱产业不断壮大。

一是抓规划编制,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各地根据“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原则,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要求,积极编制农业产业扶贫规划,进一步优化了产业布局。从市(州)县级普查的情况来看,全省160个有扶贫任务的县,11 501个贫困村均已编制完成产业扶贫规划。从蹲点抽查情况来看,88个贫困县、326个贫困村均编制农业产业扶贫规划,走访的1 296户贫困户,均有“一户一业”农业产业发展计划。例如:巴塘县农牧和科技局不但编制了县、乡、村的农业产业扶贫规划,还制定农业产业扶贫作战图,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月。

二是抓产业培育,增收致富产业初具规模。各地立足于自身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从普查的情况来看,11 051个村已发展粮油15.69万hm2、蔬菜3.61万hm2、水果4.39万hm2、茶叶2.77万hm2;2016年已出栏生猪168.8万头、牛15.1万头、羊73.1万头、其他大牲畜94.7万头;小家禽出栏量1 828.7万只;水产养殖0.71万hm2。秦巴山区传统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发展取得突破。高原藏区依托自身资源特色优势,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拓展群众增收致富门路。例如:巴塘县党巴乡党巴村引种高原雪菊,22户贫困户有10户种植,规模达到0.53 hm2,种植最多的是贫困户——格绒志玛,种植了0.09 hm2,年收入可超1万元。大小凉山彝区重点抓好生态种养业发展,美姑、越西县采取“借畜还畜”模式,大力发展生猪、肉羊等特色养殖业。乌蒙山区围绕市场增强“造血”功能,按照种养结合、以短养长产业发展方式,开发贫困村优质资源。

三是抓主体培育,经营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围绕贫困村产业发展,积极招引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产业示范户,建立健全贫困地区农业经营体系。截至目前,全省贫困地区培育农民合作社3 480个、家庭农场2 820个、种养大户11 400户。从抽查的情况来看,邻水县2016年以来在城南镇芭蕉村、观音桥镇六合寨村等贫困村组建培育了41个农业合作社,培育了8个家庭农场,培育了574个种养大户。理塘县甲洼镇江达村建立了勒尔腾藏猪养殖农民合作社,将利用农业项目资金建成的700 m2圈舍作为合作社集中养殖场,理塘县投入的100万元农业产业扶贫周转金由合作社运作,为该村17户贫困户购买藏仔猪68头,其中34头分配给贫困户饲养,另外34头由合作社集中饲养。集中饲养的34头出栏售后纯收入的70%向17户贫困户分红,30%作为合作社滚动发展资金。

四是抓品牌打造,产品价值进一步提升。各地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农业品牌建设,积极发展贫困地区名特优新农产品及“三品一标”产品,培育扶持“大凉山”“大巴山”“圣洁甘孜”“川藏高原”等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公共品牌,培育了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中华老字号、全国著名商标。2016年以来,全省组织申报“三品一标”农产品691个,新获证无公害农产品200个、绿色食品222个、有机农产品45个、农产品地理标志7个。各地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积极推行“互联网+生态+扶贫”电商发展思路,绿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各地,提高了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贫困地区市场营销观念,特别是电子商务观念进一步增强,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贫困户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

五是抓机制创新,利益联结进一步完善。各地不断创新探索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创新探索将财政发展产业扶贫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户,根据发展需要,将资金“量体裁衣”分解到村、落实到户,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拓宽贫困户资产性收益。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主体+产业基地+农户(贫困户)”等发展模式,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突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吸纳贫困户群众参与,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例如:理塘县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的“圣地农庄”,流转两个村433.33 hm2的土地,发展高原高寒绿色农业。该项目让两个村的108户农户每年户均获得土地流转收入4 600元;每年吸收当地贫困户务工3 000多人次,固定工年收入40 000元,季节工年收入8 000元;带动周边3个乡、5个村、51户试种台湾大黑眉(豌豆尖)4.20 hm2,可增收30万元;打造“互联网+飞机+松茸+农户”模式,2016年可收购、销售松茸50 t,销售金额超过2 000万元,其中农户采摘松茸收入1 200万元,打通了松茸鲜销渠道、提升了松茸鲜销价值。

3 农技员落实措施

一是全面落实驻村农技员。全省从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部门和省内农业科研机构遴选技术人员,派往贫困村作为驻村农技员,为当地的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全省11 501个贫困村实现每村有一名驻村农技人员全覆盖。

二是全方位开展技术帮扶。全省驻村农技人员累计进村约41万次、平均每村35.6次,走访贫困户75.8万户次,举办培训19.1万场次,发放技术资料332万份,累计培训贫困人员270.7万人次;总共赠送粮油种子346万kg、种畜禽309万头(只、尾)、肥料807万kg、饲料27.3万kg、种苗1 967万余株、农药(兽药)17.2万kg、现金582.4万余元;积极参与引进项目总计2 245个、投资超过11.8亿元。

三是全覆盖巡回指导服务。各级积极组建农业综合技术专家服务团,积极开展巡回农业技术咨询和指导。由四川农大对口甘孜州、四川省农科院对口凉山州、四川省草科院对口阿坝州,向每县派出1名技术专家协助组建县级专家服务团,并根据该县产业发展技术需求与省级科研院校对接,协调相关专业领域专家到县指导。目前,全省组建专家服务团472个,其中市级62个、县级201个、乡级209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创新团队12个产业团队,全面参与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工作,派出专家673人次,联系了572个贫困村,开展巡回指导807次,培训基层干部及农民48 626人次。

4 存在问题

一是群众主动参与性差。贫困群众中部分还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个别贫困群众将免费发放的鸡苗、羊羔低价转手出卖给他人。

二是产业发展不均衡。部分地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缺少对产业优先布局和区域化布局的考虑,长效增收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村施策、因户施治落实简单化,有的地方大面积发展单一种植业,产业发展在一定区域内存在同质化倾向,潜藏技术、管理和市场等风险。

三是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足。一方面,民族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缓慢,部分民族地区贫困县一年最多能发展几个合作社。另一方面,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盈利少、技术弱、管理差等现象,合作社带动能力普遍不足。

四是贫困村农产品销路亟需解决。贫困村产业发展已有一定规模,但是销路问题亟需解决,特别是一些民族地区,运输成本高、本地市场小,农产品滞销风险增大,易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五是农技员工作有待加强。农技员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用技术操作层面弱、专业与产业发展不对口等问题。大部分农技员实际成为“第一书记”助手,上下沟通跑项目、汇总数据搞资料的时间多,到地下田开展实际技术帮扶时间少。同时,还有部分市、县尚未落实《关于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农技员生活工作保障的通知》要求,影响了农技员工作积极性。

六是产业扶贫周转金使用效率低。一方面,使用产业扶贫周转金需要“第一书记”、村组干部签字,“第一书记”、村组干部担心承担责任不愿签字。另一方面,群众中普遍存在借钱“丢人”“没面子”的思想,使用产业扶贫周转金的主动性不足。

5 建议意见

一是加大对产业扶贫的资金投入。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县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产业扶贫工作,积极主动与财政、扶贫部门对接,提早落实产业扶贫资金,加快产业扶贫进度。各地要主动作为,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会同财政等有关部门科学制定扶持周转金使用方案,将资金安排使用到农业产业发展上。进一步加大对产业扶贫周转金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积极消除群众思想上的顾虑,让群众了解周转金、敢用周转金、用活周转金。

二是加大贫困地区产业培育力度。针对产业发展不均衡,存在同质化倾向等问题,加快建立农业产业扶贫发展台账。争取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推进农业产业扶贫的实施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明确发展重点。召开全省产业扶贫现场工作会议,总结推广经验,安排部署下一阶段产业扶贫工作。

三是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在政策、项目、技术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大力培育产业发展示范户,发挥脱贫示范带头作用,提高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

四是加强驻村农技员技术帮扶。进一步压实驻村农技员工作责任,加强驻村农技员日常管理。驻村农技人员要根据贫困村不同情况,结合专家团队开展种养业实用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户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引进等帮扶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健全帮扶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工作台账,做实工作日志,留好图像资料,将驻村帮扶农技员开展的工作情况和扶贫效果真实地体现出来。

五是加强品牌打造与市场开拓。进一步加强贫困地区农业品牌培育力度,积极支持贫困地区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用好省内外、国内外各种展示展销活动平台,大力推介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农超对接,推进农产品触网和向超市转变,提升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营销水平。

猜你喜欢

农技员农业产业驻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农技员带头——中化碧邦助力 共建美丽乡村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农业产业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