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中抽象绘画艺术的审美教学体验
——以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抽象绘画欣赏为例
2016-04-04文/张冉
文/张 冉
美术欣赏中抽象绘画艺术的审美教学体验
——以全科型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抽象绘画欣赏为例
文/张 冉
抽象绘画艺术作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审美教学体验,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乃至人文素养的重要内容。由于抽象绘画艺术的视觉认知已超越了大众的审美认知体验。因此,我们从大众对其在认识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抽象绘画欣赏教学对艺术素养养成的影响,最后提出在进行抽象绘画审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的教学方法。
抽象绘画;审美体验;教学方法;艺术素养
美术欣赏作为一种视觉的心理活动,它是视觉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感受。并与绘画和手工制作共同构成了少儿的美术基本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专门设置了“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目的就是让小学生从小参与美术欣赏活动,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但作为美术欣赏中的抽象艺术,已经严重地超出了普通大众视觉认知的艺术欣赏习惯,是需要专业知识来帮助进行的,以视觉审美体验为主要目的的美术欣赏活动。
抽象绘画艺术作为当代视觉艺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主流形式,是审美体验必不可少的形式。因此,作为全科型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或是师范生,应如何体验、学习并理解抽象审美表现的艺术形式,并引领少儿如何进行抽象绘画表现的欣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抽象绘画艺术在19世纪末,被法国新艺术运动画家奥古斯特·恩德尔所预言,并于20世纪初出现在欧洲,它是反对表现视觉印象和视觉经验的,是相对于具象而言的一种艺术流派。抽象绘画艺术,是利用艺术家依据心理同构的原理,选择形、色、物质对象等绘画的基本因素,通过线条、色块、肌理等原始的图式与构成,使得色、线、形等初始的绘画语言成为绘画中表现的主体对象,并直接诉诸于视觉。因此,我们可以说,抽象表现的是纯粹的绘画视觉语言,是自然被转化的符号和秩序的整合,是主观的“图像符合”。
一、抽象绘画艺术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我们在进行抽象绘画的欣赏与实践表现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没有接触抽象绘画的学习前,往往会有以下几个认识:抽象画看不懂、抽象画就是乱画的、抽象画简单、抽象画没有评判的标准……
其实,在抽象绘画艺术的欣赏教学中,我们可以由大众通俗的审美情感进入。如“好看不好看”“喜欢不喜欢”,来进行审美衡量。并由此分析,从表象上来看,抽象绘画中看似简单的寥寥几笔的涂鸦、几个符号、几块随意的颜色,就构成绘画语言丰富的抽象艺术作品。抽象绘画创作所表现对象是从无到有、由主观生造的客观,即原创。由于图式是最有价值的原创抽象表现,因此,在抽象绘画的审美价值标准中,原创应是排在第一位的。
二、抽象绘画教学对艺术素养养成的影响
康德认为,知识有“感性”与“知性”两个源头。如果说抽象艺术家康定斯基的热抽象是抽象感性的代表人物,知性则是以抽象绘画艺术家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为代表的。
在对抽象绘画的艺术语言进行探究的教学中,不仅可以打破学生对美术造型的具象认识,帮助学生提升创造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抽象绘画的形式美,并对抽象绘画形式的欣赏持有正确的审美态度,进而促进美术素养,以至于人文艺术素养的进一步完善。
(一)首先,对于美术素养中的基本造型能力而言,抽象绘画形式打破了具象绘画所表现的形象的真实性与写实性。作为20世纪抽象艺术形式的实践者康定斯基认为:抽象绘画放弃了具象的真正目的在于,直接导向“内在需要原则”——绘画不应受对象外形的束缚,而是要捕捉其精神和灵魂;强调作品表现的主观感受,并致力于追求作品精神性的探究。在他的早期抽象绘画作品里,我们能看到,他把绘画的基本语言——点、线,独立出来,并辅助于表现的媒介材料:颜料的不断流动,以及轻松灵动的笔法和强烈笔触的表现手法,组织勾画出各种形态与色彩,使它们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些作品中的形态与色彩,是其内心意象的形象化,是纯粹心象的抒发。
而在抽象绘画艺术家蒙德里安看来“艺术就是直觉”。我们能在他的画面里看到反复出现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排列。这些排列线,组合成理性到极致的矩形,并在这些大小不等的矩形里填满单纯的原色,以达到视觉稳定的平衡感。
(二)其次,抽象绘画的多样化表现形式,能启发美术的创造能力。这种多样化,体现在原创的多样化、材料的多样化、表现形式的多样化等。由此,学生可以在这些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中,受到或多或少的启发,从而激发他们大胆地进行多样化的美术创作的意愿与尝试,进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再次,抽象绘画表现形式的赏析,对审美能力及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提升意义。审美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能,如我们经常会在晚上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时,感叹夜空很美;看见一件喜欢的衣服时,觉得这件衣服很漂亮……这就是人的审美能力。而这些伴随着我们的“好看”“不好看”的日常生活审美,其实就是抽象审美。
因此,对抽象绘画的赏析,不仅是依靠审美感官,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知识,并能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一种心理视觉化的审美体验。并通过赏析抽象画的非理性表达,来体会绘画的图式、风格、构成、色彩、线条、细节、肌理、气氛、效果、装饰性等绘画语言符号的最本质、最纯粹的形式规律和审美表现。赏析抽象绘画不仅能增强学生欣赏抽象绘画的审美能力,提升专业美术素养,且能使学生的美术欣赏、创作,以及人文艺术素养上升到更为广阔和自由的空间。
三、抽象绘画艺术欣赏的教学方法
(一)首先是通过图片等实例进行知识点讲解。让学生了解抽象绘画的表现方法,以及抽象绘画的发展与表现形式。
总结起来,抽象表现的方法大概有三种:简化的归纳、分解重构与几何形的抽象。简化归纳,是将自然形象删繁就简、抓住物象的主要特征或局部,然后越过简化的界线,从而构成抽象形态,如毕加索的牛、蒙德里安的树;分解重构是将物象本来的形体进行分解后,提炼出表现特征的某些局部,把这些局部经过夸张变形后,再组合成新的形体;几何形的抽象,则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或数学逻辑,以单纯的点、线、面组合成几何形,使之成为画面的基本形。
而抽象绘画的发展,则是从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受到启发,然后打破地域的限制,到荷兰的风格派或者是新造型主义的抽象意识萌发的蒙德里安,再到俄罗斯的康定斯基。康定斯基作为抽象艺术的创始人,使得“抽象艺术”一词出现在了大众的审美视野里。然而在康定斯基之后还有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一直到二战后的各种抽象表现形式,并发展至今,成为当代绘画的重要表现形式。
如在进行抽象绘画艺术知识点的讲解时,可以以具体的抽象绘画艺术家或者作品为例进行。从历史背景、个人经历、艺术主张、绘画表现形式等多方位进行比较分析。如康定斯基作为抽象艺术的奠基人,认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是追寻对象的精髓与灵魂。因此他的抽象绘画艺术表现,可以说纯粹是心象的抒发。如作品《音乐会》,从造型上来看,画面中没有客观的形象,但观者又可以根据标题的启示进行猜想。比如,把画面中大块的黑色猜想为钢琴,把旁边类似于人形的形象猜想为听众。而从色彩上来讲,画面中的大片黄色与大块黑色形成强烈的对比,就像交响曲中激情的旋律一样。在康定斯基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他试图通过音乐来表现绘画的纯粹语言——色彩、线条、空间和运动,这使他的艺术表达形式因脱离了语义的内容而变得更加纯静。
而蒙德里安受到过“通神论”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他画面中表现的黑、白、灰几何形,感受到他对神的绝对表现。蒙德里安的作品不仅醉心于追寻神性,更使他认为色彩只有三原色存在。如作品《构图》,在规矩的黑色格线下,填充了红、黄、蓝三原色的色块表现,并与留白的空间相得益彰,使整幅作品呈现出一种宁静与平衡的秩序。在此幅作品上,画面中的色彩与节奏感已凌驾于几何形体之上。因此,我们可以说就表达的抽象形式研究而言,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表现的方式各不相同,一种极其奔放,另一种却又高度容忍。
(二)多感官通道,感悟启发
在抽象绘画欣赏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于音乐的表现,进行多感官的情感体验启发,如可以通过让学生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和旋律来感受情感的传达。并通过色彩的主观情感表现,来表达声音所传达的情绪变化,利用听觉与视觉的双重感官,通过音乐与色彩的相互转换,体会抽象艺术物化的情感表现。
如康定斯基就认为:“颜色是直接对心灵产生影响的一种方式,色彩是琴键,眼睛是音槌,心灵是绷满弦的琴。”画面上的颜色,经由视觉通道拨动着人的心灵。使人们对色彩的表面印象发展成一种视觉的审美经验,以引起灵魂的共鸣。因此,在他的抽象绘画作品里,抽象的色块,以及简单的点、线、面的集合,被人们称为“凝固的音乐”。康定斯基始终也把绘画看成是一种能唤起听觉的“内在音响”。在他看来,绘画中的色彩犹如音乐里的音符一样能打动观众。因此,他经常从音乐的角度来体会绘画的色彩,比如把“色彩”看作是生活中各种有声音的物象。比如在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中,他试图通过音乐去尝试探索绘画的构图形式或配色规律。康定斯基以强烈的视听觉感受,通过抽象绘画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因此,在欣赏抽象绘画艺术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第一感受。这种第一感受是可以通过听、视觉,甚至是触觉,进行多感官的抽象审美感受体验行为。在这个过程里,启发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以审美的意识去感知作品,将审美情感升华至审美判断,从而提高我们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
(三)在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中融入抽象绘画的实践体验训练,让审美体验的欣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美术欣赏和美术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在进行解读抽象绘画语境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习抽象绘画艺术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欣赏的问题。审美体验的欣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难于实践训练的,尤其是当学生所面对的欣赏作品又是现代的抽象绘画表现形式时则更难。在教学过程中,当我们把一幅抽象绘画作品摆在学生的面前时,经常会遇到学生这样的表述“这张画到底好在哪里”“这种画是随便画出来的吗”等类似的疑问,而不是直接说出“我看到这幅画时,我感到了什么”等审美感受体验或评价性的意见。因此,我们在进行抽象绘画艺术的解读时,可以把欣赏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进行全方位的审美体验教学。
在绘画实践训练课程的教学中,首先,可以通过分析和探究抽象绘画的“图式符号”,也就是绘画的基本语言:点、线、面等的各种形式的表现力和不同形式的构成,来体验和感受抽象化的线条、色彩的纯粹美等;其次,可以通过让学生临习抽象绘画艺术家的作品,并通过改变原作的图式、色彩、构成等绘画表现形式,进行抽象绘画作品的模仿学习;再次,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各种抽象绘画语言符号,及各种绘画表现形式,大胆地进行抽象绘画创作的尝试。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抽象绘画表现的主要绘画语言:线条和色彩。线条在摆脱了形体的束缚,而独立地成为绘画的本质符号因素出现在抽象绘画表现里时,利用自身曲直、粗细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得到了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发展。在抽象绘画艺术里,我们认识到线条不仅可以表现物象的基本轮廓,还可以利用深浅和疏密的不同组合表现物体的空间。单纯的线条是纯粹的、优美的,是所有人都会描绘的最基本的、最原始的绘画造型语言符号。而色彩作为绘画中最具有影响力的表现语言,在抽象绘画出现之前,它往往是依附于形体而存在的。但到了抽象绘画艺术表现中,画家更多的是将色彩作为一种独立的绘画语言符号,利用绘画的形式语言的表现功能,把色彩所表达的主观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抽象绘画中,刻意地安排或偶然形成的线条与单纯的色块或色彩表现,共同呈现出冷静和热情的情感表达。如在蒙德里安的冷抽象作品里,经常用直线组成的几何形来分割画面,表达其理性的精神形式构成,并辅助于单纯的色彩填充分割好的大小不同的矩形,营造出一种宁静、简洁、高尚之美。又如康定斯基的热抽象作品《构成第八号》,画面中能明显地看到由两条直线构成的一个大的锐角置于画面的中间,以及线条和色彩共同组成的各种角和曲线的表达。在这幅作品里,“角”成为了画面的主角。这些“角”,体现了康定斯基在其理论著作——《点线面》中所提到的“角”。康定斯基认为:“直角”表现出冷静和压抑的情感;“锐角”表现出尖锐的发泄,及运动感的特性;而“钝角”则呈现出一种软弱的无力感。这幅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线条的聚散,以及相互穿插的纯色块面,就像欢快的乐章一样,形成了画面的动感与节奏,也体现了康定斯基所主张的绘画中的音乐表现。
因此,对于抽象绘画艺术,首先我们要帮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我们要通过审美教学体验,并由其过程来揭开抽象绘画艺术表现的精神核心,从而提升学生欣赏抽象绘画艺术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以达到美术素养及艺术素养的全面养成。
【张冉,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