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心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2016-04-04冯丽萍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镇江21200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心外科呼吸机气道

冯丽萍(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1)

胸心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冯丽萍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镇江 212001)

目的总结胸心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护理措施并评价其措施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接受胸心外科临床常规护理的胸心外科ICU重症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另取2016年3月于我院采取综合护理的胸心外科ICU重症患者46例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将两组护理满意度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6%,显著优于对照组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而言是十分必要的,在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治疗效果,临床实用性与推广价值颇高。

胸心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护理

需要设置较多参数且具有较为复杂的管理系统的机械通气在胸心外科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十分常见,人工气道的建立使得胸心外科重症患者排痰困难。机械通气护理措施的实施旨在改善胸心外科重症患者患者不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回顾性分析我机械通气胸心外科重症患者46例的综合护理过程与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3月胸心外科收治的重症机械通气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8.4±5.7)岁。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2~68岁,平均年龄(56.4±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按胸心外科临床常规方法护理对照组患者,为避免胃内内容物流出,防止发生肺部感染,机械通气前患者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5度。进行密切的生命体征观察护理,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处理呼吸机异常故障。为防止压疮形成,需对患者实施必要的皮肤护理与体位护理,如做好皮肤清洁工作,使其长期处于干燥状态;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而确定间隔多久为其变换一次体位,按摩局部皮肤。患者每天接受2~3次口腔冲洗,维持口腔清洁。全面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及时为其补充机体所需营养物质,为患者提供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成分多且易消化的食物,采取静脉营养支持护理无法进食的患者[1]。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呼吸机性能监测、机械通气护理、吸痰护理、脱机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评价依据为评分法,实施途径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以0~100分作为有效评分范围,根据评分高低划分满意度等级,具体参考标准如下:①护理满意度评分达85~100分表示非常满意;②以65~84分视为满意;③以0~64分视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41.3%(19/46)非常满意本次护理,54.3%(25/46)满意本次护理,4.3%(2/46)不满意本次护理,护理总满意率为95.6%;对照组19.6%(9/46)非常满意本次护理,47.8%(22/46)满意本次护理,32.6%(15/46)不满意本次护理,护理总满意率为67.4%,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胸心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能使患者不适感得以明显缓解,提高胸心外科重症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治疗效果。立足大众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水平所提出的高标准,在我院胸心外科专业医师的共同研讨下制定出一套胸心外科ICU重症患者可行性的心理护理方案,通过对患者的面部表情、音调、手势、身体姿势进行仔细观察与揣摩,以了解患者内心诉求,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加强护患沟通,沟通方式可选择手语、书写小字条。及时将病情发展近况反馈给患者及其家属。向患者介绍人工气道的基本知识,建立人工气道的目的、意义、作用,提高患者治疗护理依从性。为避免医疗器械故障因素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临床护理中需对呼吸机相关参数、性能、运转情况、气道阻力、吸氧浓度进行密切监测,对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仔细分析。患者床边备留简易呼吸器以防呼吸机故障或停电,依据血气分析监测结果适时调整通气量与吸氧浓度[2]。

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早、中期呼吸衰竭自主呼吸较强的患者建议采用BIPAP型呼吸机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采用S模式自主通气。对于病情危重,自主呼吸薄弱,意识障碍的患者建议选用同步性性能好的多功能呼吸机[3]。维持呼吸道通畅,保证通气有效,气体交换充足为临床救治争取更多时间,同时加强心、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保护。吸痰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无菌操作原则,保证人工气道通畅,将气道内分泌物及时吸除。注意观察心电图变化,心电图一旦发生改变或患者心律失常、发绀,立即停止吸痰,加强对胸廓起伏、节律,颈静脉怒张程度与神志变化等表现的观察,尽量实现对上述症状发生的早识别、早发现、早干预。

达到脱机标准的要求包括:病情维稳,意识障碍解除,基础疾病控制良好,PaO2达60 mmHg,Paco2<50 mmHg,呼吸次数≤35次/min,自主潮气量>400 mL,肺活量在10~15 ml/kg以上,最大吸气压>20 cmH2O。由专业人员负责脱机,脱机后30 min复查血气。对于呼吸机依赖者采取白天间断脱机,夜间进行机械通气的措施护理[4]。达到自主咳嗽的标准包括:患者生命体征在脱机后24~48 h后维持平稳状态;无呼吸困难表现。在开始自主咳嗽且血气分析指标理想后可将人工气道撤除。先行气道清理然后再进行拔管,为防止拔管过程中发生意外,事先在床边预留纯氧以备不时之需。对拔管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咳嗽、吞咽、发音等是否存在异常进行逐一排查。本文经胸心外科ICU重症机械通气临床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患者95.6%满意本次护理,仅接受胸心外科ICU重症机械通气临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仅67.4%患者满意本次护理,由此反映,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包括心理护理、呼吸机性能监测、机械通气护理、吸痰护理、脱机护理等在内的综合护理能显著提高提高胸心外科ICU重症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从观察组患者给予本次护理的高度评价可以看出胸心外科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对机械通气护理服务的迫切需要,医院应重视胸心外科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临床实践证明,本文胸心外科ICU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所实施的护理干预措施是可以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与推广。

[1] 尹淑静,肖莹莹,孙海燕,等.探析心胸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护理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5):174-175.

[2] 刘 洋,高 健.探讨护理心胸外科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效果[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9):267-268.

[3] 熊雪梅,刘秀娟.胸心外科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2):226-227.

[4] 陈 丽.ICU心胸外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5(15):255-256.

本文编辑:刘帅帅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11.083.02

猜你喜欢

心外科呼吸机气道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心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
混合模拟工作坊在低年资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