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整思政课程标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6-04-04渠章才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段课程标准价值观

□渠章才

( 岭南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37)

调整思政课程标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渠章才

( 岭南师范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广东 湛江 524037)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调整思政课程标准就成为一种必然。要调整思政课程标准,就必须从现有思政课程标准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出发,依据青少年心智成长规律和学习核心价值观十二个方面各自所需的知识前提,在从小学低年级到大学的五个学段中,先以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要求为主,然后逐步过渡到以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要求为主,在高中学段开始实施有重点的全面教育,最终在大学学段设立专门的核心价值观课程。

思政课程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学段循序提升;核心价值观课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社会思想多元、多变,一些曾经普遍认同、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念正在被消解、被曲解。[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在这一时代变化基础上提出的,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思政课程标准以跟上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

阶级碎片化和思想多元化已成为当前中国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构建一种“对多数思想和信仰兼具包容性,能够为社会上各阶层、民族、宗教派别和各社会团体普遍接受”的理论,就成为当代中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实现中国梦”的迫切需求。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为中国在新时期凝聚正能量,弘扬主旋律树立了一面新的旗帜,使中国人民知所趋赴,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理论保证。

二、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工作

为全面、系统落实核心价值观,党中央和国务院相关部门先后颁发了一系列文件。中央办公厅于2013年12月发文提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2]教育部在2014年4月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3]。教育部党组和共青团中央于2014年10月联合发文提出,“建立和完善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教学有关标准,根据标准调整课程教材,构建各级学校有机衔接的课程教材体系”[4]。

三、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急需调整现有的思政课程标准

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教育部及时制定并颁布了包括思政课程标准在内的一系列课程标准。但是,随着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有的思政课程标准已明显落后于党的指导思想的发展。

(一)从时间上看,现有思政课程标准的制定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可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程标准是2011年12月颁布的,普通高中的思政课程标准是2004年颁布的,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标准》是2011年1月份颁布的。这些文件的颁布都先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不可能全面、系统地体现核心价值观。

(二)从内容上来看,各学段的课程标准没有全面、系统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只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明、和谐、敬业、爱国、友善五个方面。其中,体现爱国的标准最多,共有五条;体现文明的标准,共计有四条;体现和谐的有三条;体现敬业的有两条;体现友善的只有一条。课程标准中,几乎没有涉及到诚信和友善。那么我们看看同样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韩国小学道德课程标准是什么样的。韩国在本阶段的道德课程标准为“学会日常生活中所需的道德规范和基本生活礼节,培养基本的道德判断力和实践能力,在共同体中具有与他人和谐相处的道德能力和习惯。”[5]这说明,在韩国的小学教育中,诚信、和谐和友善是教育的重点。

在针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除了富强、公正和自由三个方面外,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涉及到了。其中,关于爱国的标准最多,共有十五条;关于文明的有十一条;关于和谐的有七条;关于友善的有五条。其余几个方面,涉及的很少,如关于平等的有三条,关于敬业、诚信和法治的各有两条;而关于民主的只有一条。自由、民主和公正的抽象性太强,可不必涉及,但是不让开始尝试认识社会的学生了解关于富强(市场经济)的知识是不对的。因为,中国已经是市场经济社会,商品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玩,自然也包括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针对初中生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除了自由、富强、民主之外,其余内容都体现了。这其中,体现法治的标准最多,共有十五条。体现爱国的有十条;体现文明的有六条;体现敬业、友善、平等的各有五条;体现和谐的有四条;而体现公正的有两条;体现诚信的只有一条。对于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说,仅仅了解法律的约束是不够的,一些未成年人就是因为“了解”法律但不理解自由才走向了犯罪道路。2014年1月,河北16岁少年张磊在“研究”了法律之后,杀死一人,捅伤4人。法庭开庭前,张磊平静地对检察官说:“我是未成年人,就当去监狱里历练历练,等我出来以后,正值青壮年,还是一条好汉!”。[6]如果他能够理解“自由比生命更可贵”,就不会走向不归路了。

针对高中生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必修课程主要围绕富强、民主和文明展开,选修课程主要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法治来展开。其中,必修Ⅰ主要围绕富强来展开,涉及到诚信和公正的标准各有一条;必修Ⅱ主要围绕民主来展开,其中涉及到爱国的标准有四条,涉及到平等的标准有两条;必修Ⅲ主要围绕文明来展开,其中涉及到爱国的标准有七条,涉及到敬业、诚信、友善、法治等标准的只有一条;必修Ⅳ主要围绕“三观”来展开,其中涉及到爱国的标准有三条,涉及到和谐的标准有两条。客观地说,在高中学段,几乎涉及到了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但高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其学习的重点应该是民主、自由、法治和文明,而课标中只强调民主和文明,没有涉及到自由,法治也仅仅是集中在一本选修课程上。

高等院校专门进行思政教育的课程是“高校两课”。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部分内容涉及到爱国和富强的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只是提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展开。高校是培养国家建设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地方,是思想最活跃的地方,也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7]如果大学生不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就很容易被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所侵蚀,前沿阵地的丧失最终会使我们丧失社会主义的未来。

四、调整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标准,全面、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后,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部门及时做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落实到对大中小学学生的教育中去”的重要指示。及时调整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标准,使其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要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从实际出发,明确不同学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侧重点

课题组认为,要全面、系统落实对大中小学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要从大中小学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出发,又要充分考虑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方面的理论深度和学习每一方面的内容时所必备的知识前提。据此,我们提出了“五学段循序提升,终段设立专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的思政课程标准调整方案。

课题组认为,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应该以“诚信、友善、和谐、爱国”教育为主;在小学中高年级学段,应该着重强调“富强、平等、敬业、爱国”等四个方面;在初级中学学段,教育的着力点应该是“平等、公正、自由、法治”等四个方面。到了高级中学学段,一方面,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放在“富强、民主、法治、文明”四个方面;另一方面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核心价值观十二个方面的内容全部融入思政课程标准中。在高等院校学段,应该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专门课程。

(二)分学段调整思政课程标准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一体化

1.小学低年级学段以诚信、友善、和谐和爱国教育为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约6-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控能力,但还不具备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其知识的获得离不开生活中具体形象的材料,学习即生活是这一学段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小学低年级的思政课程标准指出,本学段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8]所以,在本学段,要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着眼于良好行为习惯和正确的生活态度的养成,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看,主要是“诚信、友善、和谐和爱国”等四个方面。

诚信即真诚待人,一诺千金,这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立足并形成道德品质的基石,是一个人入学之初就必须学习并积极践行的基本品德。人,在其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交往,而友善则是增进交往以赢得友谊,避免孤寂的必然要求,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但是友善不等于和谐。和谐,在当今中国指的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是一种大爱,是宽容和博爱,是现代的公民精神。1994年8月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不管是诚信、友善教育,还是和谐、爱国教育,都是一个小公民从自然人顺利成长为社会人,适应社会并奉献社会的起点,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他方面教育的基石。

2.小学中高年级学段以富强、平等、敬业、爱国教育为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约8-12岁,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开始学会分析、综合、比较和简单的抽象概括,自我意识增强,不再“唯师是从”,开始尝试认识和了解社会。小学中高年级的思政课程标准也指出,本学段的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认识社会事物和现象的方法……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9]所以,本学段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是,学生通过简单的分析和概括能够初步认识生活和社会,即“富强、平等、敬业和爱国”等四个方面。

我们首先说富强。富强,即财富充裕,力量强大,富强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学习富强就必须让学生了解经济。因为经济是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了解经济,就不可能全面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社会。况且,了解经济,一方面有助于逐步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金钱观、财富观;另一方面又可以为平等、自由、公正等观念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课题组认为,本学段是对学生进行平等教育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经过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学习和各种实践活动,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许多的感性材料,加之本学段正处于“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时期,正是学习简单抽象问题,提升分析和观察社会能力的开始。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现在的孩子在家里都是做“皇帝”的,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毛病,早一点对学生进行平等观念教育,能够早一点消弭学生的“唯我”意识,为他们形成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打下和谐的根基。敬业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者学习的负责任态度。从本学段的学生所处的生理阶段来说,他们的身体发育进入高速发展期,智力、活动能力和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由于年幼和青春的萌动,自控能力不足,极易感情用事。及时进行敬业教育可以使他们形成锲而不舍的学习品质,学会自控,减少冲动,为下一步顺利渡过心理断乳期创造条件。至于爱国教育,保持其在现有思政课程标准中的比重即可。

3.初级中学学段以平等、公正、自由、法治教育为主

初级中学学生的年龄大概是12-15岁,这个时期的学生身心迅速发展,有了“成人感”,希望以成人角色进入社会并得到成人认可。初中学段的思政课程标准提出了“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10]的培养目标。但是,初中生又处于“心理断乳期”,叛逆是初中学段学生最典型的特征,虽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但是发展水平比较低,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走极端。所以,本学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较为抽象但又有规范教育意义的方面,即“平等、公正、自由、法治”等四个方面。

在本学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教育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把平等放在与公正的比较中去教育和引导学生。课题组认为,在本学段,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是公正,而且是超越平等理解公正。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平等并不一定就是公正,过度追求形式上的平等反而是破坏公正,只有建立在公正基础上的平等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追求,才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该全力追求的社会理想。在本学段,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二个重点就是自由。之所以把自由作为本学段教育的一个重点,是因为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最渴望的是自由,这种“自由”是摆脱包括父母和老师在内的一切束缚的自由。他们渴望得到自由,但不了解自由的相对性与有限性,不懂得自由的真正内涵。如果我们开口就是纪律和法律,闭口不提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的价值和意义,那只会激发学生的叛逆性格和叛逆行为。近十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攀升就是最好的例证。所以,在初级中学学段,必须让学生在理解自由的真正内涵基础上去学习法治,这样就可以使我们的教育事半功倍,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4.高级中学学段以富强、民主、法治、文明教育为主

高中学生的年龄大概15-18岁,本学段的学生刚刚渡过了“心理断乳期”,抽象思维能力迅速发展,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学段的思政课程标准也指出,“引导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11]是本学段的培养目标。因为高中学段的学生发育已届成年,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思考问题,所以本学段核心价值观教育着力点是最具抽象性的富强、民主、文明和法治等四个方面。同时,高中生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正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全面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使他们初步形成完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框架。

“文明、富强、民主”,是从社会价值层面的高度抽象,它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处于最高层次,需要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才能理解。至于法治,则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余十一个方面的法治保证。无论是从高中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知识结构来看,还是就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说,高中学段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都应该放在理性分析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几个方面,即“富强、民主、法治、文明”。之所以要使高中学段的学生在重点把握“富强、民主、法治和文明”的同时,还要系统地学习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高中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这样就可以使他们在离开学校前初步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这样做也是为那些能够继续深造的学生在大学学段学习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5.大学学段开设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课程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从年龄上讲,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其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已经成熟,且有着近20年知识的积累,正处于构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完善其知识体系的重要时期。但是,大学生长期在学校中生活,对社会了解不深刻,对自己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认识不足。1998年6月,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两课”的培养目标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2]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的接班人”,必须使大学生经过学习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课程,全面、系统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体系,吃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发展对他们提出的新要求。

在本学段开设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课程,可以使大学生准确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理论渊源、理论本质和现实意义,深化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完善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坚定他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优秀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同时也成为自觉践行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坚力量。

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来讲,大学生是中国社会中掌握较多知识和文化的积极分子,是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未来的精英和社会发展的栋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旦被大学生理解、接受并融为大学生的“三观”的一部分,将不仅能够确保中国未来的发展不变质,而且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助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实现中国梦。

五、结论

意识形态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领域,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3]如果说学校是系统培养人才的主渠道,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主战场,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就是我们对大中小学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只有及时调整和完善大中小学的思政课程标准,全面、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彻底贯彻到对大中小学学生的教育中来,才能牢牢把握中国现在和未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从而赢得中国社会主义的现在和未来。

[1]徐长发.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笔谈[J].中国德育,2011(10):38-40.

[2]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 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23/c64387-239241 10.html.2013-12-23.

[3]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R].教育部:教基一[2014]4号.2014-04-01.

[4]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在各级各类学习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R].教育部:教党[2014]40号.2014-10-17.

[5]李文哲.中韩小学品德(道德)课程标准比较[J].教育现代化,2015-12-(下半月).

[6]杨凤临.15岁少年受调侃谋害室友被诉[N].京华时报,2015-3-26(012).

[7]赵长春.十八大视域下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3013(5):115-117.

[8]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R].教育部:教基二[2011]9号.2011-12-28.

[9]教育部.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R].教育部:教基二[2011]9号.2011-12-28.

[10]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R].教育部:教基二[2011]9号.2011-12-28.

[11]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R].教育部:教基[2004]5号.2004-3-2.

[12]中宣部,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两课”课程设置的规定及其实施工作的意见[R].教育部:教社科[1998]6号.1998-06-10.

[13]成长春.站稳守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N].光明日报,2015-11-27(07).

本文责编:杨 萍

Adjus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tandard to Implement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Qu Zhangcai
(School of Basic Education,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37)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adjus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tandards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o adjus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tandards, it is necessary to start from the existing deficienc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the core values of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knowledge of the twelve aspects of the law of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re values of young people, in the five periods from the elementary school to University, we first take the core values of the individual level requirements, and then gradually transition to the national and social level of the main requirements, and in high school, we begin to implement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and finally set up a special core values curriculum in the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tandards; socialist core values; sequential lifting of five states; the course of the core values

2016—05—20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课题“中小学与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体化教育的内容、途径、方式研究”(GDJY-2014-A-b257)

渠章才(1976—),男,山东聊城人,岭南师范学院基础教育学院,讲师,法学硕士。

G640

A

1008—8350(2016)03—0027—05

猜你喜欢

学段课程标准价值观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