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中构建“工匠精神”的载体与制度保障
2016-04-03杨严严李妙迪
杨严严,李妙迪
(1.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天津 300087;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天津 300222)
在职业教育中构建“工匠精神”的载体与制度保障
杨严严1,李妙迪2
(1.天津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天津300087;2.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职业教育学院,天津300222)
工匠们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被称作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笼统地来说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长期的创造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职业教育构建“工匠精神”的载体与制度保障具有重要的时代性和现实性.
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载体;制度保障
作为中高端制造业的精神支撑,“工匠精神”确是一种在当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值得塑造的价值观[1].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劳动者最为直接有效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开放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这个要求中,已明示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要加强为职业教育构建“工匠精神”的载体提供制度保障的问题.
21世纪初启动的新课程改革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一个课程分支,但是职业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却始终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劳动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也是培养个人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大量的事实证明学校要坚持“立德树人”,没有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不能实现的.社会的生产劳动本质上不仅存在经济价值,而且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价值.正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指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2]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关乎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相信职业教育这朵“野百合”,一定会开遍原野,让更多的“大国工匠”,为更高更强的“中国制造”筑基.
1 构建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载体与制度保障的时代背景
新的时代背景下弘扬工匠精神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中国制造业的现实需要,是企业基业长青、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中国远非制造业强国.在当前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想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建立令世界尊敬的中国制造,就要培养中国的职业人,而这种职业人就必须具备工匠精神.唯此,中国才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1.1国家经济发展的定位,规定了职业教育的任务
“工匠精神”是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精神成果.是工业文化(也称产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主流文化,是产业经济与工业精神的统一.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中国制造的紧要时期,面对这些重大的发展契机,职业教育必须明确自己在新的历史时代下的历史使命,在立德树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找准位置,找出差距,领先发展,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前培养和储备人才.未来国家的发展定位,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构建“工匠精神”的载体、完善职业教育的制度保障.必须树立“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坚持提高质量,注重改革创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实现新跨越[3].
1.2经济社会的新常态,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质量效率型发展
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根本、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所以,职业教育在本质上,就应该以这种精神成果,作为自己的价值根本和导向.发挥“工匠精神”的文化先导性作用,提升中国企业形象、增强中国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新常态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发展的新逻辑.它不仅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意味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摆脱“旧模式”,进入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进而走向“正常化”和“规律化”.为此,必须把握新常态.并据此对职业教育的宏观政策、教学改革的方向进行战略选择和决策,继而引导各级各类职业教育走质量效率型发展道路,使职业教育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变.
2 构建职业教育“工匠精神”载体的建设思路
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到2020年要形成服务社会、服务现代产业体系,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人才资源需求相衔接,产教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结构合理、规模适度、机制灵活、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高水平的高标准、常态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了改变当前职业教育学制体系中普通教育进入职业教育易,职业教育进入普通教育难的现象,在未来的职业教育改革中,建设高职、本科、硕士、博士衔接,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融通的学制,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通过学制设计,打通职业教育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必须通过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置和普通高校联合培养、改革招生办法等制度设计,完善职业教育中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学制体系;必须通过搭建人人皆可成才的“立交桥”,全面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内部各个层次之间的通畅衔接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有效沟通,使职业教育逐步形成常态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类型.为此,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为职业教育寻找依托和载体.
2.1职业课程载体
学校课程全面反映着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定位和文化生态,它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载体和主要依据,关乎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4].凸显劳动与技术教育.
加强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建设.职业教育要通过劳动本身的实践来进行,无论有没有独立的职业教育课程,都应该让学生参加一定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得到劳动职业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超越单一的接受学习,亲身经历实践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职业教育的实践载体
“工匠精神”要通过实践来培养,要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抓手,给学生和教师一个密切合作互动的机制.实践活动是进行职业教育的有效载体,特别是进行有科技含量的劳动职业教育时,强调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时(包括调查研究能力、设计能力等),这一载体的独特效果.在实施职业教育时,学校可以依托当地所特有资源和环境,组织学生定期到业绩突出的农村、工厂、企业等生产一线学习参观,让学生直接接触现代劳动技术教育.也可以依托现有科技馆、职业体验馆等机构,利用假日展开劳技知识普及、宣传和推广,广泛利用实例、图片、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全面参与到劳技教育中,建立与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应用关联度密切的职业技术教育载体.
2.3整合渗透职业教育载体
职业教育与通常的学科教育不同,它具有综合性特点,它与校本课程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特别是与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都能够整合在一起,显示了劳动世界与技术世界的内在联系.同时,在政治课程、历史课程,尤其是技术课程相关内容的教学中,都可以渗透并进行职业技术教育,让学生直接或间接理解劳动的艰辛与收获、奉献与快乐、丰富与新奇、继承与创新.
3 构建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制度保障
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建构和职业教育的有效性得以实现,不仅要研究职业教育的教学课程及教育理念这些软环节,同时,也要在职业教育的相关制度保障这些硬环节上下工夫,只有从制度上给予保障,才能有效推动职业教育的实际展开.
3.1立法保障机制
将“工匠精神”正确引入职业教育,并向社会广泛宣传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十分重要.在日益强调法治化的现代社会,立法已经成为社会活动走向规范的基本依据和保证.对职业教育而言,科学、完备的立法更是其健康发展的可靠保障,我国职业教育立法改革、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立法体系的紧迫性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立法中有关职业教育地位的规定更多停留在文本上,缺乏更为有效的法律体系支撑.在我国《职业教育法》修订和职业教育法律体系的完善过程中,应以更为明确的法律语言充分反映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以及人的发展功能,特别是明确职业教育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国民基本素质、提高产业和产品质量水平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体系框架中的作用,推动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通机制,明确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并建立与义务教育、高校工科教育等领域的衔接与合作通道.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再辅以具体的实施举措,逐渐引导民众转变忽视、轻视职业教育的陈旧观念,真正使职业教育成为民众必须接受且乐于接受的教育类型,吸引更多的职业院校学生传承工匠精神,为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3.2师资保障机制
教师的专业性和教学水平决定着职业教育工匠精神的成果与质量.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性支持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数量充足、质量较高、能够较好地胜任教学工作、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师队伍,并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事部门研究建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机制,设立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参照理科教师的标准为其核定工作量、确定职称评定标准,将其纳入继续教育及评优等相关体系中,并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领域尽快成长,不断健全专业队伍建设[5].教研部门要协助学校制订培训计划,分批次组织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准.重视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有计划地选拔和培养学科带头人.
3.3资源开发机制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单纯依靠书本说教式教学,效果非常有限,更多地需要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借助社会资源来实现课程的有效性.首先,要建构一个平台将社会资源与学校资源有效整合,政府要在政策、财政、人力方面的支持学校办学.有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己行业或领域的特色,为学校提供服务,同时,学校可以把课程需求上报给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反馈给政府,建立起合理的社会资源需求供给关系[6].其次,需要在积极盘活、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开发新的资源.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并整合本地区的教育资源,发挥辖区内职业学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厂矿企事业单位在技术人才、设施场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使学生尽可能在本区域内完成实践教学.
政府在产教融合上,不仅要发挥宏观管理的角色,更应该参与其中,共建校企合作基地,推进学校与企业合作,并给予院校、企业优惠政策,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学校、企业、社会三方的积极性,实现互利共赢.
3.4物质保障机制
毋庸置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经费不足、设备不齐、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在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师资流动性大是其发展的一大瓶颈,提高职业院校教师地位、待遇,降低教师流失率,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7].首先,政府应着力强化资金、政策等激励措施,给予职业院校合适的财政补助;其次,优化职业院校发展环境,加快高水平复合型人才培养,以满足社会、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但是也应该看到,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构建多元的资金支持体系.鼓励企业、社会为学校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拓展职业教育资金来源渠道.
4 结语
职业技术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培基固本的关键,知识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要与时俱进,要关注互联网思维、创客思维、云计算服务、个性化学习等发展趋势,认真吸纳各类创新的思维营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坚决扭转职业教育只停留在课程表上的现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职业教育,建立连贯的职业教育体系.则更加有利于学生劳动价值、劳动文化、劳动技能的养成,将会极大地提升劳动技术教育的综合水平.可以预想,有连贯的职业教育体系,健全制度保障,不久的将来必定会从校园中走出更多的大国工匠、中国能手.大国工匠,匠心筑梦.这梦是个人价值实现的梦,也是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强国之梦.中国梦的华章里必然会写下中国职教的辉煌篇章,也必然会烙上大国工匠极致绽放的高端职业素养的印记.
[1] 祝成.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J]. 宁夏教育,2014(2):1.
[2] 徐健. 工匠精神:职业素养的极致绽放[J]. 江苏教育,2015(11):38-39.
[3] 程超,刘诗琼,刘红岐,等.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势在行[J]. 大学教育,2016(1):19-20.
[4] 赵婧. 学校课程建设的“教育学”思考[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2):6-10.
[5] 何鼎鼎. 让职业教育铸造更多“大国工匠”[N]. 人民日报,2016-02-29(1).
[6] 李妙迪,杨严严. 中职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衔接困境及出路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26):37.
[7] 牛怀岗. 浅议学术期刊编辑的“工匠精神”[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8):90-93.
(责任编辑:李 平)
Construction of the Carrier and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the “Craftsmen's Spiri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YANG Yan-yan1,LI Miao-di2
(1.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2.Schoo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Tianj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222,China)
The craftsmen's uncompromising attention to the details of their own products and the concept of excellence are known as craftsmen's spirit. Craftsmanship, in general, is a social phenomenon, which is the product of people's creation in the long term; it is also a historical phenomenon, the fruit of the accumulation of social history. In this new era, the carrier and the institutional guarantee of constructing “craftsmen's spirit”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times.
craftsmen's spirit;vocational education;carrier;institutional guarantee
G718.5
A
1008-5475(2016)03-0055-04
10.16219/j.cnki.szxbzk.2016.03.011
2016-05-11;
2016-06-12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OA120325)
杨严严(1989-),男,安徽阜阳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教育史、职业教育研究.
杨严严,李妙迪.在职业教育中构建“工匠精神”的载体与制度保障 [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