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民生林业推动三北工程进入深度开发阶段

2016-04-02陈品

中国林业产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三北治沙管护

陈品

三北工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下应运而生的新型工程项目,其推动与发展也离不开我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型所产生的经济原动力。因此,在思考三北工程如何顺利开展走向更高的辉煌的同时,决不应忽视经济原动力的强大推力。

张建龙局长就曾发表感言,三北工程要想迈上新台阶,就要积极创新工程建设机制。

积极探索“开发式”“合作式”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积极推行专业队造林、招投标制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探索“购买式”造林模式,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放活林地经营权,推动集体林权规范化流转,积极培育家庭林场、股份林场、林业经济合作社、造林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林业适度规模化经营。最终创新森林资源管护机制,落实利益主体和责任主体,优化管护模式,巩固和扩大工程建设成果。

坚持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创新

2015年12月1日的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库布齐沙漠的治理模式让世界惊叹。甚至有学者总结说:“中国是全球沙漠治理的典范,内蒙古是中国沙漠治理的先锋,而库布齐是中国沙漠生态治理的缩影。”

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三周年之际,2016年6月17日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上举办了一场关于“一带一路”的高级对话,中国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表示,中国的荒漠化治理,沙化治理代表着世界范围内的较高水平,而这样的高水平离不开制度改革与技术革新。在此次对话上,我国签署了防治荒漠化共同宣言,这也意味着中国将把自己的治沙模式、治沙经验传播到世界各地去。对此张建龙局长表示,在日后传播先进性治沙经验的同时,我国各省市也要不断坚持,做好制度革新,保持领先水平。

“十二五”期间,山西省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坚持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理念,在完善和创新造林体制上下功夫,在创新产权制度上做文章,采用不同的营林机制,多种形式推动民营林发展,实现了防护林建设的良性循环。在造林机制上,不断创新,陆续推出了开发式、购买式、合作造林等造林机制。以山西省为例,中阳县与省直林局驻地林场开展的合作造林,以林场出种苗、出技术、出队伍,县政府落实土地和配套资金,共同建设林业示范工程,不仅促进了优势互补,取得了合作共赢,而且推动了造林绿化,实现了工程提质增效;岚县推行的购买式造林,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购买已造林地,充分调动了大户、群众参与造林的积极性。

今年山西省推出的扶贫攻坚贫困户专业合作社造林,将林业生态建设与扶贫攻坚紧密结合,为贫困人口增收作出了新贡献。在工程管护上,认真落实造管并重、以管促造的理念,积极推行专人管护、建站管护机制,按照每3000亩配专人管护、每10000亩建站管护、每30000亩建场管护的标准,建成了县、乡、村、户参与,工程措施与人力措施齐上阵的管护体系。

对于制度的创新,还体现在工程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上。

河北省已累计完成林地登记发证1882.5万亩,建立林权交易服务机构28个,流转林地55万亩,发展林果合作组织871个,带动农民20万户,培育壮大了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广的新型林果经营主体。

同时,各地积极创新市场化造林模式,加速土地流转,扩大造林规模,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其中廊坊市总结创新的群众造林、政府补助模式;规模造林、政府奖励模式;无偿供苗、户栽户管、资金补助模式;政府流转租用农民土地,再发包公司、大户承包模式;政府无偿发包土地,承包主体保栽保活,收益归己模式等14种造林新机制尤为突出。2014年,省委、省政府在香河县召开全省环首都地区造林绿化工作调度会,要求各地学习推广廊坊经验,14种新机制为全省造林提供了典型模板。

发展民生林业,逆向拉动工程建设进程

为实现林业全面开发,三北各区应逐步加大民生林业扶持力度,积极发展林沙产业,努力实现大地增绿、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通过防护林、工业原料林、饲料林、能源林、经济林、沙生药用植物等基地建设,加快林沙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牧区生产结构的调整,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农牧民收入。民生林业的发展,逆向拉动了生态保护和建设,广大群众造林、护林、爱林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建设生态文明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其中,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三北五期工程建设直接带动了全盟林沙产业的发展,每年完成30多万亩梭梭,通过种树梭梭接种苁蓉,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了农牧区产业结构调整,成为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辽市每年栽植锦绣海棠、小型苹果、葡萄等经济林9万多亩。

巴彦淖尔市在全力开展三北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优化林木种苗生产,建立以新疆杨、小美旱为主的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以枸杞为主的经济林种植面积近9万多亩,产值达8.94亿元;盘活沙漠资源,变沙害为沙利,主要产业有人工接种肉苁蓉产业、酿酒葡萄种植业、畜牧业和饲草料基地建设的草产业、沙漠生态旅游业及太阳能发电绿色能源产业,经营主体达64家,年产值达2.4亿元。

2011年开始,宁夏香岩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西北部的腾格里沙漠南缘(西风口)进行沙漠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实现沙坡头区“一年两熟”制种植模式,形成良好的循环农业生产体系,展示了沙漠中循环农业良好的生态模式。

提高沙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沙产业的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与防沙治沙双盈。同时对全市现代农业乃至全国防沙治沙和沙产业发展具有很好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有效促进沙漠地区土地治理区域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逐步实现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协调发展,对现代农业发展、建设西部生态屏障、打造公司有机奶源、铸造绿色健康生态养殖园区具有特别重要的示范样板和推动意义。2015年年底,集团公司总销售收入33707.95万元,净利润7311.39万元。

除去对国内项目的扶持与发展,我国也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创建一些治理项目。例如非洲的大象保护、肯尼亚的治理设施建设,等等,在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也创设相应建设项目。在各国人民全方位交流治沙造林经验的基础上,突出两类项目建设,一个是荒漠化治理的项目,再一个就是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

创新资金管理和投入机制

对于三北工程建设资金,可严格按照“三专一封闭”的项目资金办法管理,并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做到资金的专项管理、专户储存、单独核算。

通过报账制、政府采购制、招投标制等措施,形成对资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机制,从根本上保证资金合理、规范运行。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筹集工程建设资金,国家投入和地方投入相结合,政府组织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参与的多元化长效投入机制,鼓励单位、企业、个人承包宜林地,参与工程建设。

近年来,特别是从2013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原则,采取了财政投入、工程带动、部门筹集和社会、企业、个人出资等办法,多渠道筹措造林绿化资金,集中用于造林绿化工程。

呼伦贝尔市五年共投入造林绿化资金34.5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呼伦贝尔沙地治理。通辽市招商引资造林每年都在30多万亩,投资近亿元。

除此以外,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就曾在谈话中提到内蒙古库布齐治沙模式。

曾经的内蒙古沙化严重,草场衰减,在三北工程开展过后,内蒙古人民不光靠着政府的经济财政支持,也自发地搞起了各种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牛羊畜牧业,等等,既实现了生态效益又体现了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内蒙古库布齐模式从经济角度来讲就是创新资金管理与投入的模式,是值得各单位学习的先进管理理念与制度。

注重科技兴林,强化技术培训

在工程建设上,坚持实行工程三级规划,即省、市、县三级技术人员一起搞规划,一起搞技术指导,确保工程建设从规划布局的源头就做到更科学、更合理、更具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遏制各县随意安排工程的做法。

坚持把科技支撑落在实处,要在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去完善各级建设结构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到梯级分布规划,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建立起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即省里负责对市、县领导和林业局长进行培训,各市负责对县级林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县负责对乡镇林业站技术人员和造林施工队进行实地培训。

2.1.4 稳定性考察 精密称取Lut-SD和Lut-PC-SD适量,置于25 mL量瓶中,乙腈超声并定容。分别于0、2、4、6、12、24 h进样测定Lut的峰面积变化情况。结果显示Lut-SD峰面积的RSD为0.93%,Lut-PC-SD的RSD为1.07%。

坚持以专业队造林为主体,统筹规划与综合治理相结合,是全省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确保造林质量的关键。

坚持以现代林业理论为指导,以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以水定林为原则,以抗旱造林技术为支撑,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人工造林与封山育林相结合、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现三北工程建设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十八团的西梅基地里就引进了“基质化栽培”技术,通过“空格容器”采取高畦垄上“空格容器里装基质”的改革方针,进行全程管道化灌溉,机械化辅助管理模式。

通过上述模式,西梅基地现已解决了沙土荒漠化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增大了千亩西梅的结果率,拓宽了团场增收渠道,有力地带动了团场经济发展和职工增收致富。

通过建设1000亩西梅基地项目,可有效解决团场示范园周边职工就业问题;有效解决团场稳定问题。

作为治理典范的内蒙古地区还有着科技创新的典范企业——内蒙古毛乌素生物质热电有限公司。

该公司于2010年开发了利用生物质发电碳源中二氧化碳养殖螺旋藻生产性试验。该产业项目在“碳吸收”、“碳减排”、“碳捕捉”三方面形成有机的统一,形成生物质能源产业治沙吸收二氧化碳—生物质发电减排二氧化碳—生物碳源养殖螺旋藻捕集二氧化碳的产业链,开辟了一条在持续性治沙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的产业途径,是在低碳经济领域做出的一项新的尝试。

在强调科技的同时,还需充分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统筹兼顾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坚持林业生态建设与改善民生相结合的总原则,依靠科学技术,坚持山、水、林、田、湖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工程建设成效。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统筹生态建设和民生改善的理念,在保护和巩固好现有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依靠先进科学技术,合理配置营造林模式,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分修复等手段,逐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积极扩大和巩固治理成效,进一步改善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

但是在学习先进科技,仿效成功模式的同时切记要因地制宜。

内蒙古库布其治沙模式先进有效,但是就如张建龙局长所讲,曾经新疆部分地方也希望能够效仿这种模式,张建龙局长在去欧洲的途中转机于新疆,在实地考察过后,发现新疆地区地下水系极其丰富,并且大多为苦咸水,难以直接用于树木种植。

因此,库布齐模式的推广还需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在秉承其核心理念的同时,做到因地制宜。

猜你喜欢

三北治沙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我的三北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三北工程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北工程:将沙海变成林海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