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退化林及中幼林养护促进三北工程健康循环式发展
2016-04-02陈隽情
陈隽情
随着三北防护林工程的不断开展,各地兴建的防护林工程也日益增多。但在不断建设新防护林工程的同时对于已建防护林也必须进行有效保护。
在过去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许多省市地区在建设期间或多或少都有未考虑的隐患问题。例如防护林林木品种单一化造成各类虫害,生态需求快速增长与工程建设总体水平较低、效益较差的矛盾日渐突出等问题相继出现。
在各地对生态防护、生态景观、生态文化以及各类林副产品等多样化的生态需求日益增长的前提下,由于工程投入严重不足,造林苗木规格、整地标准及施工队伍专业化水平等一直偏低,加之栽后抚育管护措施跟不上,都影响了苗木的成活、成林,林分质量和工程综合效益处在较低水平。
为在新建设进行的同时更好地完善保护已有林地,各地林业部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集中管护、承包管护、自包管护三管齐下
当前我们所指的现有林主要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阶段和第四期工程建设,达到成林标准的乔木林和灌木林。在第五期建设中将主要采用集中管护、承包管护和自包管护三种管护模式。其中,集中管护主要针对国有公益林,在交通不便的地方可以采取设立固定管护点,实行封山管护。承包管护主要针对集体林,可以采取合伙承包、家庭承包、个体承包和股份合作等方式。自包管护则针对商品林。三北防护林体系作为多元化发展、多模式推进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为指导思想。在对现有林进行管护的同时也应顺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客观要求,顺应广大群众渴望致富的心理需求,缓解工程投入不足的矛盾,突破技术限制,放开群众手脚。在建设模式上,坚持多元化发展、多模式推进的办法,创造性地实现绿化达标+多元产业模式、营造防护林+林产业模式、一林多用+复合生产模式、绿色防护+产业生态模式等建设模式,为全省防护林体系的养护工作注入新的管理思潮。
其中,新疆建设兵团三十八团为解决职工群众的困难生活,让职工利用果园养殖家禽增加收入。团场为鼓励职工进行田园养殖出台了鼓励政策,凡是养殖达到一定数量的都给予补贴,家禽5元/只,羊100元/只,并且工会免费发放鸡苗。职工群众积极响应,田园养殖平均创收5000元/户。
除此之外,三十八团在沙漠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沙产业,种植梭梭接种肉苁蓉,寻找团场经济发展和职工脱贫致富的新增长点。2014年已成功种植梭梭并接种肉苁蓉240亩,长势良好。2016年新种植梭梭4000亩,预计两年后亩收益达到6000元左右。发展林下养殖和种植产业,不仅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还改变了团场职工的生存条件,加快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在遵循以上现有林管护模式下,实现林木管护、林地管理、森林防火、病虫鼠害防治、气象灾害预防等管护工作。不仅如此,对于现有林管护工作,需要各单位合理安排管护站点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必要的管护设备。在原有基础上必要时可新建与改扩建,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根据三北工程第五期规划内容,管护工作中的森林防火、病虫鼠害防治将纳入全国防火规划和全国病虫鼠害规划,不计入五期工程建设投资。
强化队伍建设严格制度管理
三北五期工程实施以来,按照“生态优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兼顾”的建设原则,坚持以精品意识统揽全局,强化责任落实,严格制度管理,突出规模治理,营林水平明显提高。同样,在现有林地保护及管养过程中,我们也应强化队伍建设,严格制度管理,确保现有林地以及新建林地健康发展。
在管养工作中,首先应科学规划设计,突出重点区域治理。从规划上就要体现突出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特点,突出规模造林、集中治理的意识,突出重点区域优先管养的思想。实行严格的逐级审批程序,使现有林地的规划方案、施工设计都能达到精品工程建设的要求。
其次,严格技术规范,实行技术承包。在工程建设中实行技术承包制,强化了技术承包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将现有林地管养各环节责任落在实处。最为重要的是严格检查验收,强化质量意识。对现有林地的检查,可实行县级自查、市级复查、省级抽查的办法,同时要求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整改。此外,还可规范现有林地档案管理。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要求,实行了专人、专柜、专室的“三专”管理办法,使现有林地养护工程档案管理,达到统一化、规范化的要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十二五”期间,十团把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协调开放发展统筹考虑,一方面保护好老军垦开发边疆留下的绿色资源,把已有的林地管好护好。另一方面,抓住“三北”防护林体系的契机,切合十团自身特点,挖掘适合当地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老棉区,棉花虽然是团场的经济支柱,但棉花市场波动大,职工增收难度很大。2002年开始,十团探索发展红枣产业种植,在风沙前沿地块,建起一片片枣园,由团场搭台,职工参与,林权到户,带动了一大批职工实现百万元户的目标。
这一切的变化,都缘自于林果业+绿色产业的强强联合。职工向果农的转变,作为兵团团场长期种植棉花的人员来讲,这是一个新课题。向服务要效益,就要扭转管理粗放、知识短缺难题,促进林果业的持续发展,重视培训。每年冬季,组织果林业专家为果农专业授课,年培训1200余人次。培训结合阿拉尔本地林果业种植的资源优势,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重点讲解修剪、施肥、病害虫害防治等技能,枣农也受益匪浅。
十团的一位枣农说:“在果树管理上以前人家怎样施肥,我也就跟着怎样施,听了讲课,我感触很深,知道要结合枣树的年限和生长特性来施,对提高红枣品质很有帮助。”
老残林带更新、低效林修复迫在眉睫
近年来,“三北”防护林多地区杨树大面积死亡的新闻,一度让这个全球最大的人工造林工程陷入争议之中。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在采访中就此问题作出过深入评析。按照张建龙局长意见,从客观上来讲,由于当年造林任务具有极强的紧迫性,中央重视,社会重视,因此在大众迫切建立林带的心理驱动下,大规模地选择了种植杨树。杨树栽得快,来得快,长得更快,再加上杨树不用育苗,可以无性繁殖,由此一来,杨树无疑成了首选。但媒体多番报道的杨树林干死并非完全因为树种单一,实际上是由天牛造成的。而在三北工程进行了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被虫害性病残林可谓是不胜枚举。而对此,各地专家也制定了专门方案。
通常情况下,退化林不仅有如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和护路林等超过防护成熟年龄或残缺严重的老残林防护林带,还包括防护功能低下的各类低效防护林。部分防护林在建设形成后防护功能低下通常是因经营管理不科学而种植单层、单一树种导致,或因病虫鼠害、火灾等自然灾害危害形成的病残林。这样的病残林主要树种平均年龄(防护成熟龄)达到规定标准,或濒死木超过30%以上,或单位面积保留株数不及初植密度的30%,现已不能起到防护林带的主要功效。
由于前期对现有林地的管养不及时不全面不科学也造成了许多低效防护林。有的低效防护林林木分布不均,林隙多,郁闭度不到0.3;有的年近中龄而仍未郁闭,林下植被覆盖度<0.4;有的则为单层纯林尤其是单一针叶树种的纯林,林下植被覆盖度<0.2,土壤结构差,枯枝落叶层厚度<1厘米;还有的每公顷蓄积小于90立方米或因病虫鼠害或其他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病腐木超过20%。因此退化林修护迫在眉睫。目前所提及的退化林分修复主要是对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阶段和第四期工程建设保存下来林分、工程建设区范围的其他退化林分以及不计入五期工程建设的退化林老残林带进行更新,对低效林进行改造。
在合理规划、植树造林的同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未来更新低效老残林坚持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四原则,即坚持林地不流失、不变更的原则;坚持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原则;坚持采造挂钩,公开民主管理,依法确权的原则;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定期组织人力对原有退化林进行修复。对全团农田防护林、道路林、防风基干林成活率、保存率进行核实、检查,对达到残次林、低效林标准的林带备案登记,并纳入来年造林计划;近年来有效更新低效林、老残林带160余亩。
中幼林抚育因材施法
除去老残林低效林带外,现有林地中还存在许多中幼林。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第一阶段和第四期工程建设保存下来的防护林中有不少中幼林。这些中幼林人工幼龄林郁闭度大多在0.9或0.8以上,天然幼龄林郁闭度在0.8或0.7以上,林木分化明显,林下立木或植被受光困难。对于此类防护林带,若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抚育措施,中幼树种将难以得到良好的生长,不利于三北工程的健康循环发展。因此对防护林的中幼林进行抚育,对过密、过纯的林分进行定株抚育、生态疏伐和卫生伐登抚育,改善生长条件,促进生长发育在现有林地养护工作中不可或缺。
在中幼林抚育中,可按照其生长状况采取以下方式:
若在幼龄林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定株抚育,以调整树种结构。对那些坡度小于25°、土层深厚、立地条件好,兼有生产用材的防护林则采用生态疏伐法。在中龄林至近成熟林阶段进行,伐除生长过密和生长不良的林木,将立木密度调整合理,使保留木具有较好的营养空间,促进林木的干形生长,培育优良木。
在生态疏伐运用中还可采用上层疏伐、下层疏伐、综合疏伐三种方法。下层疏伐法应用于同龄纯林。林木按5级划分。伐除Ⅳ、Ⅴ级木,部分Ⅲ级木,以及过密的或受害的Ⅱ级木、个别Ⅰ级木,以扩大保留木的营养空间,有利于促进保留木的生长。
上层疏伐适用于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尤其是复层混交林。该法主要砍除居于林冠上层的非目的树种,或虽为目的树种,但干形不良,分叉多节,树冠庞大的林木,以形成复层林,利于充分利用光照,促进自然整枝。综合疏伐(自由疏伐)用于反复多次不合理择伐所造成的复层混交林和天然混交林。林木分为3级。保留优良木与有益木,伐除有害木。用于天然更新的单层同龄林时,伐除树冠庞大的I级木和位于林冠下层的V级木。除了上述中幼林抚育法,那些遭受病虫害、风折、风倒、雪压、森林火灾且坡度大于25°的防护林原则上只进行卫生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