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部信用合作:农民的“草根金融”

2016-04-02■文/贺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2期
关键词:信用合作草根出资

■文/贺 潇



内部信用合作:农民的“草根金融”

■文/贺 潇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多少新型经营主体“望钱兴叹”!融资已经成为他们最迫切的要求。有这样一批合作社,通过信用合作,开展资金互助,帮助成员发展。这种探索得到了党中央的肯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多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信用合作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在“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熟人社会里,大家凭借相互间的信任,拿些钱放一起,谁用谁借,抱团取暖,互帮互助。但又没这么简单,它需要完善的机制和系统的制度。笔者去过的江苏常州万叶水产合作社就是个典型。这个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主要养殖青虾和螃蟹,2011年开始信用合作,主要解决了四个问题。

首先,钱从哪儿来。主要是成员出资,不吸纳社外资金。出资的下限是2000元,上限不得超过总股本的20%。现在已有80户成员参与,资金规模达到350万元。

其次,钱怎么用。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借钱的必须是合作社成员。社外的来借,不行。第二,必须用于发展农业生产。要盖房娶媳妇的,还是不行。发展至今,已为成员提供232笔、累计超过1000万元的借款。

三是怎样保障资金安全。

这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他们想了几招。第一招,出资成员相互担保,以出资额为限。第二招,以养殖面积来定借款额度,每亩水面可以借5000元。第三招,用实物替代现金发放,到手的只有等价值的种苗饲料。最后一招,合作社统一销售产品,锁定还款来源。这样风险就小了。

四是怎样实现长久生命力。

这既要有动力,也要有效率。他们设置了资金使用费,标准是信用社同期贷款利率的80%。年终结算按出资额进行分配,2014年1万元可以分到200多元。

在信用合作的支持下,万叶水产合作社的成员数和经营规模4年内翻了一番,经营收入已经过亿,被评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这不是个例。2014年起,笔者及所在调研组对全国信用合作的情况进行了摸底,实地调研了12个省市的60多家合作社。调研组发现,尽管他们产业不同、规模各异、做法各具特点,但在坚持内部性成员制的信用合作机制这一点上,却万变不离其宗:都是成员出资入股、内部封闭运行、资金有偿使用、收益按股分红、注重风险防控。

也有人说,何必这么复杂,向银行贷款不就好了?现实情况却很无情很无奈。一方面农户有证资产不足,缺乏有效抵押物,还有句话叫做“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银行不愿意提供金融支持。另一方面信用合作提供短期、便捷、无抵押的借款,与合作社成员单笔金额小、周期性季节性强的融资需求特点相适应,具有正规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说,信用合作的出现是在外部金融供给缺乏条件下农民的自发选择。

这几年,发生了一些假借合作社名义、高息揽储的跑路事件,他们既不是合作社成员间的合作,也不服务于农业生产。

信用合作提出了破解农民融资问题的新思路,丰富了农村金融市场,是农民自己的“草根金融”。但作为一种新机制,难免遇到新困难新问题。目前,全国开展信用合作的合作社有两千多家,与近150万家合作社规模和农民旺盛的融资需求相比,不过是杯水车薪。这既有外部制度环境不够完善、发展氛围需进一步营造的原因,也有自身条件不足、基础薄弱的因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必须以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信用合作“草根金融”的优势,慎重稳妥、有序推进,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扶持服务、指导培训,强化监管、防控风险!笔者相信,信用合作一定会有旺盛生命力,必然发挥更大作用,为转方式、补短板、奔小康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农业部经管总站专业合作处)

栏目编辑:史 策

猜你喜欢

信用合作草根出资
茶农信用合作融资实现形式研究
完善FDI外国投资者出资确认登记管理
农民信用合作的风险问题与应对之道
草根艺术家
草根
论第三方出资下商事仲裁披露义务规则之完善
草根
论股东出资瑕疵的民事责任
草根论调
联想“又”上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