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2016-03-31学1欢2
彭 学1,彭 欢2
(1.赣南医学院;2.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赣州 341000)
茶类词汇英译翻译策略及成因
彭学1,彭欢2
(1.赣南医学院;2.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赣州 341000)
当前阶段,国内对于茶类词汇的英译翻译存在许多细节上的问题,这也使得我国的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收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英语中茶类词汇的翻译进行研究,以提高我国在茶类词汇英译方面的水平和词汇表达能力,从而促进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进步与发展。
茶类词汇;英语翻译;策略及成因
在当今文化交流趋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为我国向世界展现大国风采的一个重要窗口而逐渐受到重视。若要实现茶类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则必须要借助翻译手段得以实现,而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拥有着极为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但在现代茶类词汇的翻译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我国的茶文化始终难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认可和传播,因此,对于茶类词汇翻译策略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当前的翻译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可以更好的改善我国茶类词汇翻译的现状。
1 茶类词汇翻译的问题
1.1茶名相似的翻译问题
我国作为文化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进行事物的命名时往往会将其与另一种事物进行联系,一方面可以体现一种寓意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记忆。而在茶叶的命名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与实物重名的茶叶名称,以至于产生错误的关联,使得翻译不够准确。以福建地区的水仙茶为例,实际上水仙茶当中的水仙源自于福建省的祝桃洞,在被人们发现之后经过繁育而成,而之所以被叫做水仙茶是由于当地的“祝”字在发音上与附近地区的“水”字方言发音相似,在人们的误传之下而形成了水仙茶这一名称,由于方便记忆,久而久之便以这种名称延续下来。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功夫茶这种茶类的泡制工艺之中,由于在英语中缺乏对于功夫茶中“功夫”的词汇,因此使得在翻译时只能借助词面意思以“功夫”进行翻译。但是却有另为一种也被称为工夫茶的茶类,使得在进行翻译时难免会出现错误。实际上所谓的工夫茶是指制作比较精良的一种红茶,而功夫茶则是一种特殊的泡茶饮茶方式,属于茶艺中的一种。但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发音与拼写采用一种方式代替,使得在进行翻译时难以实现准确翻译,从而导致国外的茶文化研究者在对茶文化的书籍进行阅读时会造成理解层面上的障碍,使得其对我国的茶文化认识缺乏正确的理解。
1.2茶文化中术语翻译标准不一
在茶文化中各类专业术语的命名缺乏统一的标准,使得在进行茶文化工作的翻译时困难重重。通常情况下国内对于茶以及茶类术语的命名多以其特点进行命名,而上文中所提到的工夫茶不仅是对某一类茶的总体特点的概括,同时其详细的命名含义也缺乏相应统一的标准,其对于制作精良的标准并未有相应的明确,因而在对该种茶类的总结时缺乏统一的标准依据。又比如以洞庭碧螺春为例,该类茶在进行命名时有着详细的特点陈述,以“洞庭”指出茶的产地,以“碧”字指出茶的颜色,以“螺”字指出茶的形状,以“春”字指出茶的采制时间,通过种种特点对茶的名字进行了详细的命名。然而却给实际的翻译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由于需要做到对于茶类词汇翻译的准确性表达,使得各翻译版本在具体的翻译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表述,由于缺乏统一的命名标准,因而难以使国外的茶文化爱好者无法对洞庭碧螺春的形象理解,妨碍了国内外茶文化的交流。
1.3关于茶文化中所涉及典故的翻译问题
由于我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而丰富,因此茶文化中的文化典故也较多,在进行茶类词汇翻译时,难免要涉及到茶文化典故的讲解,这就需要翻译人员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从而能够确保在进行典故事迹的翻译时的准确性。以常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铁观音为例,在对其进行文化宣传时,需要对其来历与典故进行翻译,而这就要求翻译者拥有一定的茶文化历史研究水平,对铁观音的来历以及命名缘由进行详细的讲解。铁观音按照其字面理解则会理解成铁制观音,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铁观音的命名是有其一定的历史典故的,相传在清朝的乾隆时期,在安溪地区有一位笃信佛教的茶农,在每天的清晨,茶农都会为观音菩萨侍奉一盏清茶,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一株在阳光下发着微弱光芒的茶树,随后他便将这株茶树挖走进行精心的呵护培养,从而制成了最早的乌龙茶。由这段历史典故可以得知,铁观音当中的“观音”二字确实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而存在的,而“铁”字则并不是对观音菩萨的形容,也不是像字面意思一样理解为铁质的观音菩萨,而是用来形容茶叶的,一方面是对茶颜色的形容,表示它如铁般呈现墨绿色,另一方面则是指这种茶的茶叶相对于其他而言较为厚重,也即是重如铁。故而在进行翻译时不能仅仅依靠字面意思的理解进行翻译,必须要结合历史典故的内容,使读者能够结合这段历史从而领会到铁观音名称的实际含义。
2 茶类词汇翻译的策略
2.1依据茶类词汇特点进行灵活翻译
由于我国在茶叶以及茶艺等方面的茶类用语较多且复杂,因此在进行实际茶类词汇翻译时,应当在遵循翻译目的的基础上进行词汇的灵活翻译。通常比较常见的方法有直译、意译以及音译这三种方法,具体选用何种的翻译方法可以依照词汇所在的上下文位置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选择,尽量保证翻译的正确性。对于部分比较常见或者是享誉中外的茶叶名称则可以依据读者的理解能力进行简单的音译即可。而对于部分较为复杂或者是相对较为生僻的茶类词汇若三言两语无法解释清楚则需要相应的注释,以避免因错译而造成读者阅读困难甚至是对茶文化认知的错误。
2.2提高翻译人员的茶文化知识水平
由于我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进行茶类词汇的翻译时难免会涉及到茶文化历史的讲解,因此必须提高翻译人员在茶文化历史方面的水平,从而提高茶类词汇的翻译水准。同时对于茶类文化的品评鉴赏方面,翻译人员也应当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当翻译人员具备了在茶文化方面丰富的知识后,才能对茶文化中所涉及到的茶文化概念、制茶原理以及茶文化的鉴赏用语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选择出更加合适更加准确的翻译方式进行翻译,保证翻译的高质高效。由于我国许多的茶类词汇在字面意思和实际含义相去甚远,因此在进行茶类词汇的翻译时必须要拥有充足的茶类文化知识,并且对该类词汇进行多方考察,以确保翻译的正确性。
2.3以读者的立场进行茶类词汇的翻译和注释
在进行翻译时,应当站在读者的立场上进行考虑,茶类文化作品的翻译是需要获得读者的认同与理解的,因此在进行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读者生活环境以及文化观念,将原著的内容尽量与读者的思维世界进行紧密的结合,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茶文化的含义。由于国家之间文化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在进行茶类词汇的翻译时,尽量将原文中的意思与读者的文化观念进行相应的拼接与联系,使其能够更好更自然地接受异国文化,并能够形成正确的理解。然而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实质以及精神寓意方面缺少英语词汇的对应物,因而使得中外茶文化之间的交流比较困难,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某一茶名或者是茶类术语的翻译时,不能仅仅依靠名称的翻译,而是应该进行详细的注释以作说明,以免含义的表达错误导致读者难以接受,避免因此而阻碍我国茶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4对茶类词汇中相关术语以及专有名词进行统一翻译
在中国文化的对外宣传翻译工作中,不仅仅是茶类词汇出现了缺乏统一翻译标准的问题,其他领域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这类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含有大量的词汇在英语中缺乏对应的翻译所致,使得在进行实际的翻译时往往会依据个人理解的不同而出现各式各样的翻译,导致了翻译水准的参差不齐。一词多译的现象在茶类词汇的翻译中极为常见,这主要是由许多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注重于对参考率较高的版本进行翻译而缺乏鉴别能力,这样的现象使得读者难以掌握文章所要表述的真实含义,严重阻碍了我国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鉴于此种情况,翻译人员在进行茶类词汇的翻译时,应当尽量进行茶类词汇翻译标准的统一,包括相关术语以及专有名词的统一命名。而统一茶类词汇的术语和专有名词的工作量极为复杂,对于翻译水平的要求也较高,因此难以依靠个人力量完成,必须借助于相关的茶学文化专家以及外语专家通力合作,从而共同商讨和制定关于茶类词汇中的相关术语以及专有名词的译本,并且进行相应的规范标准的制定以及学术翻译词典的编纂,从而有效地促进我国在茶文化方面的传播和交流。除此之外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对统一术语的宣传工作,以促进茶类词汇中相关术语以及专有名词的统一使用,并提高茶类词汇翻译的社会关注度,争取做到全民参与,以提高茶类词汇统一翻译标准的深入普及。网络文化的发展可以实现对于茶类词汇的更新与补充,使得茶文化的词汇翻译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并且为茶文化的交流提供相对良好的发展平台。
3 结语
茶类词汇的翻译工作对于促进国外茶文化爱好者对我国茶文化的理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我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虽然现阶段国内在茶类词汇的翻译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我国的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传播受到一定的阻碍,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在茶类词汇翻译方面的进步,通过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我国在茶类词汇方面的不足,这对于促进我国翻译事业发展以及茶文化传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茶类词汇的翻译若要做到翻译的准确性,仍然有极为漫长的路要走,翻译人员必须要提高茶文化水平,尽量保证翻译的内容能够忠实于原著,并且在符合读者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保留其原文的文化特色,而茶类行业应当尽量完成对于茶类词汇翻译标准的统一,从而提高我国在茶类词汇翻译方面的质量和水准。
[1]黄晓玲.浅析茶叶名字英译的影响因素[J].价值工程,2014(35):219-220.
[2]郝全喜.翻译目的论对改进英译茶叶广告的分析 [J].福建茶叶,2016(2):41-42.
[3]柳菁.目的论指导下的茶名外宣翻译问题与对策研究[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4(4):51-54.
[4]梁莉莉,胡建辉.茶学科技论文英译原则与技巧[J].中国科技翻译,2011(4):13-16,20.
[5]张立力.互文视阈下的茶文化内涵翻译 [J].福建茶叶,2016(1):211-212.
彭学(1982-),女,江西赣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