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设计中运用
2021-12-06杨峰
杨峰
(闽江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1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中的概述
1.1 广义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中的运用
广义的茶类植物指山茶属植物,山茶属是盛产观赏植物品种的一个大类,古代统称为踯躅,在长江南部地区广泛种植,以小乔木、灌木等观赏型花卉居多,山茶属植物普遍生有较大的花冠,而且颜色丰富、排列整齐,人工培育种类繁多,植株造型可塑性大、不同种类花期交错,在暖湿地区能够形成“四季有花”的观赏效果,在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艺术中的应用价值极大,在我国园林景观传统审美中的地位也非常高,目前东南亚、日韩等国家也大量应用山茶属植物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植属,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
1.2 狭义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中的运用
狭义的茶类植物指作为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的茶树,人类在对经济茶树的改造、互动过程中,逐渐挖掘和推广了茶树的观赏价值,与其他观赏类的山茶属植物相比,经济型茶类植物的寿命更长,更易造型,抗逆性强,经济成本低廉,既可作装饰植物,又能与茶树的衍生文化广泛连接,而且保留了采摘、制茶的传统价值。因此,很多园林的配置和造景都广泛利用茶树作为装饰植物以表现南国特色园林风格,经济型茶树更多地参与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并广泛地进行了应用。
2 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艺术中的发展
2.1 与观赏文化的关系
我国传统园林设计中处处可见茶类植物的身影,从最初的培育观赏类茶树,到近来应用经济类茶树进行植树造景、培育副业。例如黄山、西湖、洞庭湖、太湖沿岸等我国著名茶叶产地和旅游风景胜地,都将茶树的生态价值和商品价值发挥出来,既作为观赏植物又作为经济作物,在古典式的园林和建筑当中,把茶树作为视觉审美的一部分,实现园艺树种的综合利用。
2.2 与衍生文化的关系
茶类植物在园林文化中不仅只有茶文化一种衍生文化,水文化与茶类植物互相搭配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衍生[1]。茶水不分家,从园林景观来看,水资源是种植茶类植物的必须资源,水景与茶树的配合相得益彰;从茶文化来看,更是与水相互渗透、密不可分,使茶类植物的欣赏价值全面地链接了传统文化的载体。
3 茶类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优势
3.1 丰富的种类
茶类植物种类丰富,既有灌木树种,也有乔木树种,其中高大者能达10m 有余,低矮者只有几十厘米,不使用其他树种也能搭配出丰富的层次感。在形体处理方面的园艺手段也相对成熟,枝干的朝向、屈伸度和朝向均能人工控制,在花、叶色泽变异等的种类培育方面也具备深厚的历史经验,各地均不乏名品、名种,丰富了我国山茶文化的资源宝库。茶类植物最初以赏叶为主,尤其是经济类茶树,叶片常年青绿,寿命悠久,满足四季有绿的园艺设计要求,花期主要在下半年,能越冬,又满足冬季有花的园艺设计要求,而且每年春季长出轮芽时还兼备制茶效果,使其超越了一半园林设计的文化内涵。
3.2 形体易于设计
茶类植物通常枝叶层次分明,而且生长速度极快,而且树枝内疏外密,枝体下粗上细,属于适合修剪造型的树种。部分茶类植物幼条细软如同藤蔓,可塑性极强,可以按照园艺审美的需求进行塑造设计,部分种类的植株姿态苍老而富有古意,方便利用古典审美眼光进行个性化设计,与奇石、水景进行搭配设计相得益彰,凸显自然之美与枝叶繁荣的生命活力。
3.3 适应能力强
茶类植物易于种植,适用扦插、压条、嫁接等各种栽培手段,成活率很高,培植成本低廉,不需要频繁管理[2]。茶类植物能够适应渗透性强、有机物贫瘠的土壤,抗病虫害的能力较其他树种更为优良,对水肥的要求不高而且生长周期较快,全植成型的速度也比其他园艺树种更高,在行道树、绿篱等方面的应用也比较广泛。
3.4 文化内涵丰富
茶类植物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园艺本身,只要与“茶”有直接联系的,一般都会在国人的脑海中产生清雅、自然、宁和等意境的通感,对茶树也有爱屋及乌的好感。因此,应用在园林景观的茶类植物能使游客联想到茶文化,引起思想共鸣。茶类植物对园林景观观赏价值的外延有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等,茶类植物等同于茶文化的心理效应,又会增进茶类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推广和应用。
4 茶类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路径
4.1 绿篱设计中的应用
街道的绿篱、隔离带等长距离带状绿化带是应用茶类植物的重要场所,茶类植物叶片致密且多为灌木,低矮者能够起到分割外围空间的隔挡作用,高大者可以阶段式排布作为灌木球[3]。茶类植物中大多数种类生命力强且生长速度快,利于修剪且具有天然芳香,有利于缓解机动车驾驶者的精神疲劳,提升城市的宜居指数。
4.2 盆景盆栽上的应用
应用在盆景盆栽上的多属于小植株品种,其树身小且有丰富姿态,枝叶弯曲富有古典之美,作为室内的景观点缀能够给建筑内部带来自然的体验感。或者应用于装饰性盆栽装点居室、阳台等碎片化空间,不但能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味而且能增加自然体验。由于茶类植物有天然的芳香,能够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成活率也较高,观赏效果好且在春季还可以采摘新芽、加工茶叶,起到拓展家居生活乐趣的积极作用。
4.3 原产地、采摘园中的应用
茶类植物的主要产区、种植园区应用茶类植物作为园林应用设计,可就地取材,极大程度地节省了成本[4]。而且茶产地、采摘园等不乏游客来往的地区,茶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此赏茶、采茶、品茶等深度的文化设计能够使茶园兼备经济价值与观赏效果。因此,在展馆中的园林设计、种植园的园林设计和休息区的园林设计中,都能满足生产和旅游结合、增强园林文化内涵的实际需求。
5 茶类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展望
5.1 大面积种植
茶类植物为条树,嫁接、扦插等人工栽培手法均有丰富的经验,成活率高而且节约经济成本,种植面积越大其成本越低廉。茶类植物树形、颜色、花期可选择的层面非常广泛,既能够在平面视觉上营造出极大的色块,这里指单应用单一品种营造出的视觉之美。此外,也可以在大范围内设计成点缀性的色斑,例如在其他植物如女贞、杜鹃等大面积植被中形成条状、块状花斑。
5.2 单独或对比种植
单独或对比种植的主要目的是突出茶树的品种优势,例如以某种植株高大的茶树为主,以植株较矮的多种茶树为辅,或者选用枝条形状规整、叶片形状较大的为主,选取枝条形状特异、叶片形状较小的茶树为辅,或者在颜色上进行差异搭配等。再或者作为其他建筑与树种的补充景观,例如高大乔木下用茶类植物以丰富小景观的层次感,实现赏叶、赏花、赏树一体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在高大建筑旁以灌木的形式作为整体景观的协调配置作用,增加观景的方位感和层次感。
5.3 成列种植
突出茶类植物致密多叶的特性,多在住宅区或公园、道路等地进行集中化设置,例如在住宅区内隔位作为灌木球进行规律式的分布,或者利用小型的茶类树种在形道路旁设置为绿化灌木带,形成带状的绿化体系。在公园中,茶类植物可平面式分布,如迷宫式设计、图案式设计等,形成平面构图上的园艺景观。
5.4 与其他植物搭配成景
利用茶类植物与其他植物的生态差异,例如视觉差异,茶类植物花期集中在下半年,与花期在上半年的植物进行搭配即可获得四季有花的设计效果,再如茶类植物的花冠较大,颜色以清雅为贵,与色彩艳丽且花冠更大的牡丹、芍药或杜鹃花能够起到互补效果。再例如嗅觉方面,茶类植物且富有清香淡雅的特点,搭配不同种类、不同花期的植物,在嗅觉方面也能够丰富园艺的感官刺激。
5.5 与水景搭配成景
水景是茶类植物最重要的自然元素,茶与水密不可分且同为传统园林的代表性元素,必须起到相互映衬,相互突出的效果。茶类植物喜爱排水性良好的坡地,因此地形、水体、植物三者要规划好空间布局,是水体既要起到给茶类植物供水的作用,也要与茶类植物共同形成自然感,体现出茶类植物的生命力和中式园林的自然之美,给游客带来小环境的愉悦和衍生文化的通感效果。
6 结语
在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中,茶类植物形成的独特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园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继承传统文化并不断发掘,将茶类植物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进行美学意义上的嫁接。同时,也要注意在建筑的角度上使茶类植物的应用更上层楼,例如与茶文化有关的小品、休息区的饮茶处等,作为推动茶类植物在园林设计中的一个新的探究方向并继续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