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序善诱,迎难而解”

2016-03-30黄燕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

黄燕

摘 要: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诱导学生,让学生的思绪得到扩散. 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对策.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

数学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更加抽象,这无疑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长此以往,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还会产生抵触的情绪. 课堂教学过程是“实际教学生成与预设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过程,全面反映着教师倡导的基本教学理念,也直接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是当前广大高中数学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主要问题.其中,通过长时间的实际教学发现,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坚持应用“循序善诱”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那么,如何将“循序善诱,迎难而解”的教学理念融入高中教学过程中,本文笔者着重以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合理引入数学新课

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相应的数学问题情境中,从而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让学生能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扩散自己的思维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尤其是教师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合理联系起来,坚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设计逼真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高中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便将课堂中学习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到数学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教师在遵循“循序善诱,迎难而解”的教学理念时,创设教学情境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让课堂教学情境充满生命力和时代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能够有效推动教师和学生的情感认识和能力发展. 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知情意行等四方面行为因素发展,以及学生的自主行为能力的提升. 循序善诱的教学情境,能够让抽象的数学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简单,从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时,教师便可以结合教材内容,采用讲故事的形式导入课堂. 以“父母带孩子”和“带父母的孩子”进行租房子的故事为例,其主要讲述的是:“一对年龄较小的夫妇带着孩子进城务工,需要立即租一套房. 但是,在寻找房屋的过程中,大部分房主都以孩子会弄脏房子为借口,不愿意将房租给这对夫妇”. 正当这对年轻的夫妇感到无措时,孩子勇敢地走到房主的面前,说:“叔叔,我带着我的父母需要租一套房子,你能把房屋出租给我们吗?”这时,房主被孩子的聪明伶俐所感动,便一口答应将房屋出租给这对夫妇. 通过教师讲述这个“租房子”的故事,能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倒过来,反过来”思考问题,能够取得不一定的效果. 当学生兴趣正浓时,教师便可以指出我们即将学习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通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提出合理的教学问题,诱导启发学生的思维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人们重要的思想意识. 一个人如果无法发现问题,便无法进行创新.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能力为中心,坚持循序渐进的诱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发现的问题,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同时,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地诱导学生,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时候应该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

在高中数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设置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高中数学课堂沉闷生硬的状态,并且有利于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 尤其是教师选择合理的时机进行问题探究式指导,将教学问题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以便完成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圆的方程》时,首先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下列两个问题:

其一是:如果一个圆在直角坐标系中,其圆心为(3,-4),并且与直线3x-4y=5相切的圆的方程式是什么?

其二是:圆(x-3)2+(y+2)2=13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问题诱导”必须紧密结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合理的设置. 同时,还应该结合当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中所设置的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以便真正发挥“循序善诱”教学理念的作用.

灵活进行知识拓展迁移,深入探究数学结论

在当前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知识拓展迁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其中,所谓知识拓展迁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长时间学习,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点进行灵活运用,从而让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点融入新的数学情境中,以此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探究《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关系》时,教师便可以要求学生主要从函数值的关系和函数图象的关系来进行分析:

(1)要求学生观察y=2x和y=log2x的函数值,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将知识面合理拓展到一般形式的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值的关系.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指数函数y=ax(a>0,a≠1)与对数函数y=logax(a>0,a≠1)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沟通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2)通过让学生学习函数图象的关系,让学生能够将思维逐渐延伸到一般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象的关系学习上. 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教师再进行问题升级,逐渐让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反函数的定义.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进行知识拓展迁移,有利于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问题,且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从而让学生能够逐渐掌握反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原理等相关知识,以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较为完善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 久而久之,有利于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更好地完成高中数学新课标深化改革的目标.

善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检查反馈学习成效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及时检验循序善诱教学理念应用的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通常情况下采用练习和测验的方法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从而有效转变“学教”情形. 同时,在练习反馈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效进行反思,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习方法,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完《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时,教师便可以设置下列几个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其一是: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0,公差为2,求该等差数列的前20项之和;

其二是: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6=S3=12,则{an}的通项an=_______.

结论

综上所述,“循序善诱”教学理念能够满足当前高中数学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要求,并且能够转变传统高中数学“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现状,从而让高中数学课堂充分体现出“以生为本”的课堂关系. 因此,坚持应用“循序善诱”的教学模式能够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