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研究

2016-03-30谢凌岩

福建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抚州采茶戏音乐

谢凌岩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研究

谢凌岩

(长春光华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抚州采茶戏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在历代艺人传承中,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是其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对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的分析与梳理,对音乐形态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文化传承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包含着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抚州采茶戏就是茶文化的代表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抚州采茶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变迁,从最初的萌芽到繁荣再到衰落,不仅描绘了一幅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同时也代表着社会的发展历程。抚州采茶戏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历代艺人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方式,这种以人代人、口口相传的方式与时代发展不相符合,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也给抚州采茶戏的传承发展产生了不利的效果。抚州采茶戏作为一种音乐形态,与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的分析梳理,能够对音乐形态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状况

采茶戏是我国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受到了广大戏曲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由于采茶戏流传范围较广,在各个地区也体现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因此形成了以不同地名加以区别的采茶戏种类,并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特征。抚州采茶戏是流传于江西抚州地区的采茶戏种类,也是江西采茶戏的分支,具有极强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风貌。抚州采茶戏具有独特的戏剧特点,许多剧目来自于日常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情节人物十分生动形象,而且唱腔带有极强的民歌风味,因此受到当地人的喜爱。抚州采茶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大致分为三脚班时期、半班时期和新中国至今三个时期。

采茶戏最初产生于茶农的茶事劳作,最早以采茶歌的形式出现,并具有山歌号子的艺术特点。茶农为了提高采茶的乐趣,缓解劳动压力,于是创作出了丰富多样的采茶歌,后来又演变成采茶戏。抚州采茶戏最早起源于宋代南戏,在清朝末年时形成了三脚班,最早期的表演中只有三人组成,在之后的发展中逐渐加入了小生,形成了基本的戏剧框架。这也是最初的三脚班时期。

在清末民初时期,三脚班的表演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又融入了宜黄戏表演,使角色、唱腔和伴奏等方面都逐渐丰富起来。三脚班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被当地人称为半班。半班的出现,也使三角班的发展更加专业化,不仅拓宽了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抚州采茶戏的发展,使抚州音乐得到广泛的传播。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抚州采茶戏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相继成为了抚州戏剧团,后又更名为抚州采茶剧团,成为了职业化的戏剧组织。这一时期也是抚州采茶戏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抚州采茶戏的发展也有逐渐衰败的趋势,采茶剧团也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为了维持生计,剧团不再单纯地局限于演出采茶戏,同时也演出一些其它歌舞小品类的节目,这也使抚州采茶戏陷入了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2 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分析

抚州采茶戏是戏曲艺术的一种。在戏曲艺术中,常常会出现“程式”一词。程式是经过长期的实践提炼而成的一套理论,适用于戏曲表演中的动作配合。抚州采茶戏也具有一定的程式特征,主要包括结构、曲调和伴奏三种程式。其中,结构程式中,抚州采茶戏的整体音乐结构主要以板腔体为主,除唱腔之外的音乐则以曲牌体结构为主。曲调程式中,抚州采茶戏的音乐曲调主要是指音阶、调性等反映出的稳定性特征。伴奏程式中,主要是体现在乐器伴奏等方面,抚州采茶戏的乐器会依据其性能进行划分,主要分为文场和武场类,其中,文场乐器主要包括胡琴、琵琶、唢呐等;武场乐器主要鼓锣类。

3 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传承的梳理

在2010年,抚州采茶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抚州采茶戏的传承保护也被提到日程上来。据相关报道称,抚州采茶戏正面临着急速衰退的现状,亟待加以保护。抚州采茶戏作为民族传统艺术,主要是以人为本的活态传承,即以人代人传戏,延续着民间音乐的生命。

抚州采茶戏是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音乐的发展过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的结合。抚州采茶戏的传承离不开抚州采茶戏艺人,他们是主要的传承力量。在采茶戏产生发展的初期,采茶戏的表演内容基本相同,男女搭配表演,载歌载舞,气氛活跃,节奏明快,各种采茶戏曲目也十分丰富。早期的采茶戏与茶农劳动密切相关,抚州采茶戏也是一种从劳动中演变而来的歌唱行为,受赣南采茶戏影响,表演内容也以茶事为主。初期的抚州采茶戏是在劳动中相互学习和影响,对茶事劳动具有较强的指挥与协调作用。到了中期,尤其是在清代,抚州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这里有许多难民以卖艺为生,他们通过表演采茶戏以及民间小调为主,由于表演形式十分活泼,常常在茶楼或村户中表演,同时还招收学徒,因此在实际表演中也影响了唱腔与动作等方面。随着频繁的演出,采茶戏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三脚班的演出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涉及到了许多与生活相关的故事,演出形式也更为丰富,在这一时期也形成了真正的三角班,这一时期的抚州采茶戏也更加规范。虽然在表演中剧情仍然不够完整,但是却为抚州采茶戏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鸦片战争爆发后,社会整体经济水平下降,音乐艺术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戏曲班子受到压制,三脚班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影响。直至清代民初,一些艺人才开始重新学习戏曲,演员行当中也增加了更多的人物,三脚班也逐渐向半班发展。直至1951年,抚州才成立了地方戏剧团,后更名为抚州采茶剧团。剧团通过举办多场戏曲演出,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抚州采茶戏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抚州采茶戏的影响范围逐渐扩大,采茶戏的演出也遍及全国,并受到广泛好评。在进入21世纪之后,抚州采茶戏也在进行着不断排练演出,并获得了各类奖项。

从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历史来看,从最初的三脚班到之后闻名全国,这背后承载着戏剧人多少的心血与付出,他们将自己的一生付诸于艺术,推动了抚州采茶戏的发展与辉煌。采茶戏的发展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的,是时代精神的代表与体现。

4 抚州采茶戏的文化阐释

抚州采茶戏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特殊性,因此,在对抚州采茶戏的研究当中需要对其地域文化观念有所认知,才能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抚州采茶戏音乐文化。对于研究者来说,对抚州采茶戏的研究应当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进行描述,对当地的文化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在理解当地人生活方式后,才能更好地融入到当地文化当中,对他们所存在的各种文化现象进行阐释。如何理解一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就是将他们置于日常生活当中,在社会生活中感受和理解这种独特文化。抚州采茶戏不仅仅是民族茶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历史变迁的镜子,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只有从抚州采茶戏的发展历程中才能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抚州采茶戏的社会背景中也能够看到它是如何走向繁荣,又如何凋零。历史的发展变迁,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都给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种社会变动也给抚州采茶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其远远落后于时代脚步,呈现出衰败的趋势。

抚州采茶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发展也折射出一个地区的民族精神与价值观念,而这种精神理念与民族文化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抚州采茶戏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也融合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形成了一条独具地方特色的戏曲分支。

音乐与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重要关系,音乐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文化是音乐的土壤,为音乐注入了丰富的思想内涵与情感。抚州采茶戏音乐作为一种民间音乐,同时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展现着无穷的艺术魅力。文化是一种艺术形态,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精神与物质的总和。文化的范畴十分广泛,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音乐同样展示着它无与伦比的艺术风貌。每个民族都有它特有的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体现出来。抚州采茶戏所展现出来的文化特色与精神风貌,与当地社会生活与历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抚州采茶戏音乐的传承过程中,要注重时代文化的渗透。随着抚州采茶戏老艺人的逐渐减少,传统戏曲艺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情形,对于抚州采茶戏音乐形态的追溯到对艺术传承的梳理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由此,民间音乐需要传承与发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虽然抚州采茶戏已经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但是从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相关保护措施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对于抚州采茶戏的弘扬发展工作仍然需要继续坚持努力,才能使民间艺术得到真正保护。

[1]涂传飞,陈志丹,严伟.民间体育、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民族体育的概念及其关系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8):24-32.

[2]孙玫.东西方戏剧纵横.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96.

[3]龚永新.弘扬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97-99.

[4]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广东卷》编辑委员会编.中国戏曲志·广东卷》[C]中国ISBN中心出版.

[5](美)梅·所罗门.马克思主义与艺术[M].杜章智,王以铸,等,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6]潘知常.诗与思的对话: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及其现代阐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7](美)多纳德·霍杰斯.音乐心理学手册[M].刘沛,任恺,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音乐学院毕业生毕业考核形式与就业衔接改革研究”,课题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569号,主持人:谢凌岩

谢凌岩(1981-),女,吉林人,硕士研究生,院长助理,讲师,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学院教学管理研究、音乐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实践研究。

猜你喜欢

抚州采茶戏音乐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Task 10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音乐
VSC-HVDC的不平衡控制研究
爱情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