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茶戏与巴蜀地区采茶戏之音乐关系

2017-01-18孙锐

福建茶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采茶戏巴蜀唱腔

孙锐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采茶戏与巴蜀地区采茶戏之音乐关系

孙锐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采茶戏是一种汉族戏剧,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色。采茶戏与盛产茶叶的地区有关,起源于赣南安远一带。每到采茶的季节,采茶的妇女们就会上山,一遍采茶一遍唱歌,来鼓舞劳动的热情,这种在茶区流传的山歌,就被称为采茶歌。后来采茶歌又与民间的舞蹈相结合,形成了采茶戏。由于地区的不同,采茶戏延生出了丰富多彩的形式。巴蜀地区的采茶戏非常有自身的特色,虽然与传统的采茶戏有所区别,但其在音乐上有很多内在的联系。本文从音乐关系的角度,比较了采茶戏与巴蜀地区采茶戏之间的关系及其音乐特征,分析出两者之间的渊源。

采茶戏;巴蜀地区;音乐;关系

采茶戏起源于赣南远安一带,流行于江西、湖南、福建、广东等地,根据流行的地区的不同,常常冠以不同的地名来进行区别。采茶戏在江西地区比较普遍,种类也比较多。虽然采茶戏的种类比较多,分布的地区也很广,但是其核心内容是相似的,在音乐上也有很多联系。本文就采茶戏与巴蜀地区采茶戏之间的音乐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挖掘出音乐中的内涵和相似之处。

1 采茶戏音乐

采茶戏鄂皖赣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的采茶戏最为繁盛。在地理位置上,这三个地方相邻,同属九江这个区域范围。九江区域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中心,是一个富饶的地区,物产也很丰富,且盛产茶叶,这些条件都为当地采茶戏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采茶戏在这些地区的发展也尤为繁盛。该地区经济的繁盛,也为此地带来了频繁的经济交流,经济交流使得民间艺术向各地流通,所以各地的采茶戏虽然各有各的特色,但在音乐的特征以及剧目上,都有很多联系,这些联系也与其经济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

1.1 采茶戏音乐的介绍

采茶戏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剧种,在我国传统戏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其唱腔属于民歌的唱腔,较为接近的结构形式为曲牌体。采茶戏音乐的取材多来自于民间,源于当地的民歌、小调以及彩灯音乐,采茶戏音乐的声腔系统主要是由几种曲调融合而成的,分别是灯歌小调、专戏专曲、采茶本调等。采茶戏音乐的演唱的声腔也有区别,分为正调和杂调,其中正调又包括了河调、本调等;杂调则包含高腔、民歌小调等。采茶戏的传统是演绎农民的故事,很多采茶戏都取材于当地真实的故事进行改编而成的。

采茶戏音乐是由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距今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采茶戏的产生,多于盛产茶叶的地区,采茶的妇女上山,边劳作边唱山歌以鼓舞劳动热情,这种广为流传的歌曲就成了采茶歌。采茶歌最早只唱小调,后来随着发展,逐渐形式丰富起来,后又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得到更多的发展和变化,逐渐发展成现在的形式。

1.2 采茶戏音乐的特色

每个剧种都有其特定的特色,采茶戏音乐的特色尤为突出。首先,采茶戏音乐的起源环境是农村茶叶的劳作场所,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艺术形式。其次,采茶戏音乐的曲调,是在茶山上采茶劳作时唱的歌曲,是特定的劳作歌曲。第三,采茶戏音乐也是有性别的区分的,由于采茶的工作比较琐碎和轻松,适合女性来工作,所以采茶戏音乐多为女性创造的,采茶戏音乐的内容也多与茶叶有关。第四,采茶戏音乐也有特定的地域,多为盛产茶叶的地区,这些地区孕育了非常有特色的采茶戏音乐,是采茶戏音乐的发源地。第五,采茶戏音乐由于其特殊性,也有特定的动作,这些特定的动作与其他剧种不同,也来源于采茶的劳作而产生的。采茶戏音乐的伴奏多为竹子为主,这伴奏音乐也多是当地就地取材而形成。

2 巴蜀地区采茶戏

2.1 巴蜀地区采茶戏的形成

巴蜀地区的采茶戏,形成于四川、重庆地区,巴蜀地区土地肥沃,盛产茶叶,采茶戏的产生与其环境息息相关。采茶戏在当地又称为“采篮戏”,其声调在早期已经流传到了江西,并且对江西南昌等地的采茶戏的唱腔都有一定的影响,巴蜀地区的采茶戏在清代晚期就已经趋于成熟,称为一种有特色的剧种,被当地人广为传唱。采茶戏的形成得益于巴蜀地区的环境,巴蜀地区的茶文化历史也非常的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巴蜀地区就已经盛行饮茶,并且茶叶是四川的特产,四川东鄂西是茶树的发祥地,也是三皇五帝的生息之地。巴蜀地区多大山,自然环境优越,气候适中,物产丰富,也有很多有名的茶,例如,四川的蒙顶茶。蒙顶茶是茶中的极品,该茶产于山势雄伟的峨眉山一带,那里群山环绕,云雾缭绕。巴蜀地区的茶农每到采茶时节,边劳作边唱山歌,后经过发展,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当地采茶戏。

2.2 采茶戏的发展

巴蜀地区采茶戏形成之后,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传唱,巴蜀地区采茶戏虽然只是一个地方剧的剧种,但是在全国的地方戏中也小有名气,在当地更是广为流传,当地人民对采茶戏音乐也是津津乐道的,因为采茶戏音乐是取材于当地百姓的生活,对于当地百姓来说是非常熟悉和亲切的,采茶戏音乐的本身生活气息非常浓厚,表演以及演唱的形式也很诙谐幽默,歌词以及曲调朗朗上口,传唱率很高。采茶戏音乐经常载歌载舞,是当地人民最熟悉且最亲切的剧种,当地人民也非常爱看这种家乡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变化以及各种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观众们对音乐的喜好逐渐发生改变,采茶戏音乐面临着现代艺术的冲击,必须要接受各种流行音乐的考验和竞争,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面临着继承与发展的危机。

3 两者之间的音乐关系

采茶戏音乐与巴蜀地区采茶戏音乐有着很多的联系,本文就两者的唱腔腔名,以及其音乐特征来进行分析,阐述了两者之间的音乐关系。

3.1 唱腔及音乐特征的比较

巴蜀地区采茶戏的唱腔主要是平板唱腔,其中又有平词。采茶戏中的唱腔通常被冠以词,称为南词或者北词。武宁采茶戏的主腔也叫平腔;南昌采茶戏的强调称之为本调;赣东北采茶戏的主调是湖广调。这些采茶戏音乐与巴蜀地区采茶戏音乐相似,都是由起板句、正板、腰板、落板,四个部分组成,形成起承转合的模式,分为四段的结构。虽然巴蜀地区采茶戏音乐与其他采茶戏音乐的主腔不同,但其性质基本是相同的。起板是采茶戏的开端部分,正板则是采茶戏的主体部分,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并且负责主要的叙事、抒情部分,腰板式采茶戏的转折的部分,由腰板部分转入其他形式的表演,例如,说白等,最后的落板则相当于采茶戏的收尾部分,主要是用散板的形式来收尾。巴蜀地区采茶戏音乐与其他采茶戏音乐主要腔调的比较见表3-1:

表3 -1巴蜀地区与其他地区采茶戏音乐腔调比较

3.2 唱腔及音乐特征的共同特征

从以上巴蜀地区与其他地区采茶戏音乐特征及腔调的比较,可以发现巴蜀地区采茶戏音乐与其他地区有很多的亲缘关系。各个地区的采茶戏虽然经过长期的发展,以及拥有了各自不同的形态以及特色,也有其自身的音乐风格,但在唱腔之间的结构以及共同特征的依然十分明显。从比较中可以看出,巴蜀地区的采茶戏与其他地区的采茶戏,结构和腔式都很相近,基本上都是以四句腔为主体,将第三句和第四句进行反复,形成起承转合的段落,以及特定的四段式的结构。其次,巴蜀地区采茶戏音乐与其他采茶戏音乐相比调式都基本一致,只是主音有所不同。第三是有相同的乐器进行伴奏,有相近的定弦。采茶戏音乐最早是不加管弦乐的,只有锣鼓和人声的演唱,后来才加入了管弦乐,由于发展根据男女腔的不同,定弦的乐器也有所不同,所以巴蜀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采茶戏音乐同宗同源,都有一样的采茶戏音乐的形式,内在关系千丝万缕,外在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巴蜀地区采茶戏音乐与其他地区采茶戏音乐之间在腔调以及音乐结构上存在着很多的联系,但在外在的表现形式上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变化都是由于采茶戏音乐在发展和流传的过程中受各种不同的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结果。采茶戏形成以及发展的地区虽然各不相同,但在地理位置上有所关联,并且相互影响,才形成了如今丰富多彩的采茶戏形式。巴蜀地区的采茶戏非常有自身的特色,虽然与传统的采茶戏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其在音乐上有很多内在的联系,结构上与传统采茶戏一样,遵循采茶戏的段落结构和腔调板式,伴奏方面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巴蜀地区与其他地区采茶戏的相似之处,说明了巴蜀地区和其他地区的采茶戏音乐同宗同源的亲缘关系。

[1]陈海燕.析江西采茶戏声腔分类的误区兼谈江西各路采茶戏声腔的形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6(1):81-85.

[2]董立平.黄梅采茶戏与鄂皖赣部分采茶戏之音乐关系[J].黄冈师专学报,1997(2):66-71.

[3]冯光钰.采茶戏音乐的生发、传播与变异[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2(4):5-14.

[4]朱黎明.江西采茶戏的起源与流派[J].农业考古,2011(5):201-212+ 218.

[5]郭起华,钟俊昆.30年来赣南采茶戏研究综述[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5):3-7.

[6]蒋燮.赣南客家采茶戏路腔曲牌《对花(II)》的音乐形态研究[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4):63-70.

[7]孙家国.论采茶戏音乐中的“喜剧性”——以粤北传统采茶戏音乐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2(3):16-22.

孙锐(1981-),女,湖北宜昌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育。

猜你喜欢

采茶戏巴蜀唱腔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夏布谣(新余采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