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水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6-03-30王虎生孙锦云王德贤甘肃省天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天水74000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74000

甘肃农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天水市农业发展现状

王虎生,孙锦云,王德贤(.甘肃省天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 天水 74000;.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 天水 74000)



天水市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王虎生1,孙锦云2*,王德贤2
(1.甘肃省天水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甘肃天水741000;2.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天水741000)

摘要:天水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内陆中等城市。农村面大,农业人口多,经济欠发达。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尤为重要。农业兴则全市兴,农村稳则全市稳,农民富则全市富。因此,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加快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最艰巨的任务,直接关系到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天水农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天水市;农业发展;现状;对策

一、天水市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陇中黄土高原与陇南山地之间。北部为黄土梁峁沟壑区,南部为西秦岭山地,渭河及其支流经过,形成不少河谷盆地。总面积约1432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590万亩。全市总人口37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3.7万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粮食生产占绝对优势的市。发展农业生产既有有利条件,同时也有许多不利因素。

(一)有利条件

1.自然环境。天水气候垂直和区域性差异显著,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天水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过渡地带,境内年平均气温10.2℃,年平均降雨量480~610毫米之间,无霜期141~200天左右。因受大陆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不均匀,冬春季少,夏秋季多。南部西秦岭山地,为渭河流域与嘉陵江流域的分水岭,降雨较多,植被较好。天水的自然环境特点,为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特色农业。天水是西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蔬菜生产基地和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农林土特产品质优品繁。花牛苹果、秦安蜜桃、秦州樱桃、下曲葡萄、航天蔬菜驰名中外。依托天水(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一城两园”(天水花牛苹果商贸城、北山生态产业示范园、南山花牛苹果产业园)的创新示范和技术带动,全市林果、畜牧、蔬菜三大支柱产业和中药材、花卉等优势产业迅速发展,节约型农业技术广泛推广,优势农产品基地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和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前景广阔。

3.市场趋向。天水农产品品种比较丰富,质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和人民生活需求。表现在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普遍产品多,优质名牌少;一般品种多,专用品种少。产品的商品率比较低,比较利益不高。难以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迫切要求加快农产品多样化、专用化、优质化的开发步伐。这是天水农业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

4.种植业潜在优势。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群众科技意识的增强,抗旱增产的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目的的高产高效农田建设得到大范围实施,种子工程,沃土工程和植保工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至2015年,全市粮食作物平均亩产278公斤。但其推广潜力依然较大,推广效益仍然显著。设施栽培和地方特色农产品开发种类较多,但其潜在优势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因此,随着科教兴农战略的继续实施,综合开发种植业生产潜力,一定会使其生产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5.资源供给。天水有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野生中草药。全市适宜生长的农作物共有78个,其中:粮食作物20个,油料作物8个,蔬菜及瓜果类37个。天水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人口列全省第一。

(二)不利因素

1.基础条件。天水是一个完全的旱作农业区。在全市590万亩的可耕地中,旱地面积达546.93万亩,占92.7%。秦安、甘谷、武山三县和清水、张川的西部,秦州、麦积的北部属典型的干旱地区,正常年份降水仅为480多毫米,靠天吃饭是天水农业长期不能改变的事实,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就能获得丰收,如遇到自然灾害的侵袭,农业就要减产。农业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低温、冰雹、暴洪、冻害等。山多川少,旱多水少,土地贫瘠,农业增产后劲不足,抗灾能力脆弱是制约粮食生产上台阶的主要因素。

2.农业结构。改革开放以来,天水种植业突破了“以粮为纲”的旧格局,生产稳定增长,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与此同时,农产品阶段性、结构性矛盾逐渐突出。区域布局,作物结构,品种和品质结构不太合理,地区间种植结构雷同,尚需进一步优化。

3.市场狭小。市场是产品流通的场所,天水农产品市场规模小,带动辅射范围大的农产品市场还很少。市场现代通讯设施及新技术应用程度低,交易方式落后,市场供求信息不灵。使农产品不能及时得到流通和销售,农产品价值不能实现,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而影响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4.人才素质。天水农村人口占到全市人口的87.5%,文盲、半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9.4%,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思想观念陈旧,开拓进取意识不强,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市场经济和现代科技知识贫乏,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对实用技术的接受能力弱,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欠缺。城乡技术人员难以衔接,缺乏技术“二传手”,从而导致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速度慢,高新技术覆盖率差,已成为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二、天水农业发展的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天水要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机遇,种植业生产要不失时机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川水地区以蔬菜生产为主,全面发展设施农业;在川台地和土壤肥力较高,适于间、套、复种的梯田地,积极发展以粮食生产、农民增收为主的高效农业;在药材、油料及主要农产品集中地,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退耕还果地块,要因地制宜,积极间套粮、油、菜、药等作物,发展立体种植。从而形成天水区域特色明显,种植结构合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种植业生产格局。

三、天水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天水农业发展要紧紧抓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围绕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两大主题,坚持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坚持不放松粮食生产,保证农产品的社会有效供给;大力发展支柱产业,重视农产品的深加工,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其总体思路是:实施“两个战略”:即科教兴农战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一个调整”:即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好“三条路子”:即川道地区走好高效农业的路子,浅山干旱地区走好旱作物农业的路子,高寒阴湿地区走好生态农业的路子;加强“四项建设”:即加强以中低产田改造为主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以农业立法、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农用物资质量鉴定监测为主的农业法制化建设;加强以良种引进、示范、繁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以农业科技教育、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业综合信息为主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天水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调整农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

适应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结构,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中心环节。在产品及品质上,通过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抓紧淘汰低劣品种,加快农产品更新换代和优质化步伐,积极开展名、特、新、优品种引进示范,努力扩大种植面积,尽快建立优质专用农产品基地,使优质专用品种种植面积达三分之一以上。

(二)坚持科教兴农战略,加强绿证培训工作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发农村智力,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扩大、普及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农村科技应用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工程。也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根本途径。因此,要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农民技术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成为当地农民发展的技术尖子和科技带头人,去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的两个转变

今后农业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这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转变、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主要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是确立主导产业,发展龙头企业。一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选择优势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路子,不断扩大生产基地。二是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组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集团,将

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和产品优势,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正确处理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

(四)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鼓励农民闯市场

市场建设包括市场信息和市场体系建设。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生产基地与连锁经营相结合的新型流通方式。加快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营销信息网络,充分发挥信息的引导作用,准确、及时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等信息,帮助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同时引导鼓励农民闯市场,大力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流通渠道和销售队伍,降低流通成本,建立绿色通道,并大力培养流通中介组织,形成个体运销大户,合作组织,专业运输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的流通组织体系。

(五)制定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

要抓住国家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机遇,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在认真进行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选择一批好项目,争取国家的立项投资。同时要制定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等多种融资渠道,千方百计吸引外资和城乡居民闲散资金以及城市大商业的资金,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改变天水加工企业少,设备老化,技术水平低,产品档次低,加工能力不高的局面。

(编辑:刘国华)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19(2016)06-0020-02

收稿日期:2016-01-18

作者简介:王虎生(1974-),男,甘肃天水人,农艺师,主要从事蔬菜栽培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工作。

通讯作者:孙锦云(1974-),女,甘肃天水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天水市农业发展现状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走进天水市秦安县王窑初级中学——大山上最美是坚守
汝南县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浅议水利现代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