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凉州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2016-03-30程国辉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733000

甘肃农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工作措施试点建议

程国辉(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甘肃 武威 733000)



凉州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程国辉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西营河水利管理处,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2015年,凉州区被列为全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县区,积极推进农业水权分配,完善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建立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开展用水合作组织建设和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用水计量和监控等硬件设施,初步形成了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推进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进程。概括阐述了凉州区在这些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采取的措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改革工作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措施;建议

一、基本情况

凉州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总面积50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5.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39万亩,辖37个乡镇,2个生态建设指挥部,449个行政村,总人口103.1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78.15万人。区内属冷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171mm,蒸发量1943mm,上游四条河流多年平均年径流量9亿m3,是典型的资源性、结构性缺水区域。全区现已经建成中型水库3座,总库容9994万m3,兴建引水渠首枢纽8座,建成各级输配水渠道14219条7262km。

随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的纵深推进,凉州区稳步推进水价改革,对农业水价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地表水计量水价由2006年以前的0.08元/m3调整到了目前的0.2元/m3,地下水由基本水费每亩8元单一制水价调整为基本水费每亩2 元+计量水价0.05元/m3的两部制水价。

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灌区水价改革情况

2014年起,凉州区将清源灌区作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

清源灌区属纯井水灌区,涉及6个乡镇、1个生态建设指挥部,65个行政村、523个村民小组,受益农民11.09万人,灌溉面积20.68万亩。建设有农(井)渠道1036.14km,机电井1660眼,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8万亩。主要种植玉米、甜高粱、葡萄、豆类、油料、蔬菜、花卉及瓜果等作物,近年来积极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清源灌区2015年农业灌溉全成本水价为0.0948元/m3,其中:国有水管单位供水全成本为0.064元/m3,末级渠系全成本为0.0308元/m3;运行维护成本0.0794元/m3,其中:国有水管单位供水运行维护成本为0.055元/m3,末级渠系运行维护成本为0.0244元/m3。2015年,清源灌区开始实行农业终端水价,终端基本水价标准为0.0958元/m3,其中:国有水管单位供水水价仍执行现行水价0.065元/m3,末级渠系水价为0.0308元/m3。同时,对国有水管单位供水水价实行差别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水价成本测算时未计入灌溉电费0.17元/m3,由电力部门核算收取)。

三、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措施及成效

(一)农业水权分配

逐级制定下发了全区、灌区、乡镇、协会、小组2015年度水资源使用权配置方案,将水权明晰到了具体用水户,向2.6万用水户逐户核发了水权证。按照先确权、再计划,先申请、再配水,先充卡、再供水的程序,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在用水过程中,细化轮次供用水计划,建立分类作物供用水台账,分轮次刷卡取水,实行水权网格化管理,推行年初预算、年终审计决算制度。通过逐级审核、层层监管、凭卡供水、台账登记、轮次控制,实现了水权的精细化管理和严格的过程性控制。项目区农业用水控制总量为8404.5万m3,农业灌溉综合毛定额为400m3/亩,净定额为336m3/亩,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84。在灌区设立了1个水权交易中心、6个乡镇水权交易分中心、65个农民用水户协会水权交易点,应用网上在线水权交易信息化系统,搭建形成了快捷、方便的水权交易平台,创造条件鼓励用水户开展水权交易,实现了水资源的余缺调剂和二次优化配置。2015年,已组织开展水权交易6起,交易水量5.8万m3,交易金额5220元,开展水权转让10起。

(二)水价形成机制

2015年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区清源灌区实行了农业终端水价,终端基本水价标准为0.0958元/m3,其中:国有水管单位供水水价仍执行现行水价0.065元/m3,开始收缴末级渠系水费,水价为0.0308元/m3。同时,在项目区对国有水利工程水价实行差别水价,对日光温室等设施农业、大田实施滴灌的种植作物,地表水水费优惠25%,地下水优惠50%;采用传统方式种植的小麦、大麦、露地平作玉米等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地表水水费上浮25%,地下水水费上浮50%;特色林果业种植和生态用水,按农业用水价格的50%计收。目前,新的水价已执行,项目区粮食作物水价0.1208元/m3,经济作物水价0.0958元/m3,均达到了微利水价。按照“年初预收,轮次核算,年终结算,多退少补”的方式进行,水管单位供水水费由灌水小组收取,水管单位管理使用;末级渠系水费由灌水小组收取,协会统筹使用。全年水管单位共收缴供水水费785.01万元,末级渠系水费209.82万元。

(三)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

坚持“财政补贴、节水有奖”的原则,通过区级财政筹集资金30.43万元,水管单位水费中提取120万元,建立形成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对种植特色林果、甜高粱节水高效作物的用水户,按水管单位供水计量水费50%的额度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0.025元/m3。2015年清源灌区种植特色林果业2.24万亩,甜高粱等高效益作物6.3万亩,计划补贴95万元,目前已向农户补贴40万元;对农民用水户协会按类别给予补贴,一类协会每年补贴3000元,二类协会2400元,三类协会1800元,目前完成对65个协会的补贴资金发放工作,共补贴资金10.34万元。对实现节水的用水户进行奖励,以综合灌溉净定额每亩340m3为基准,实际灌溉定额按照降低“30%、31%至50%、50%以上”的三级梯度,节约部分水量分别按计量水费“150%、200%、300%”的标准予以奖励。对进行了土地流转并将水权随土地同时流转的农户,每亩奖励1元。2015年清源灌区发展全膜覆盖、垄膜沟灌、滴灌等节水技术面积17.86万亩,开展土地流转面积0.57万亩。节水奖励资金根据灌溉情况,按季度分两次核算,计划发放节水奖励资金50万元。奖补资金发放由灌区水管单位和乡镇政府具体实施,农民用水户协会配合,区水务、财政部门监督。农业节水奖补政策让用水户尝到了节水的甜头,激发了用水户节约用水意识,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凉州区目前已发展特色林果业55.1万亩,日光温室9.9万亩,甜高粱8.8万亩,建成大田滴灌41.01万亩,组建运行农民用水户协会433个。按照以上标准进行奖补,预计全区需补贴资金1150万元,其中:农户补贴565万元,农民用水户协会补贴资金90万元,节水奖励资金495万元。

(四)用水合作组织建设

项目区现已组建运行农民用水户协会65个,有工作人员190人,在民政部门进行了注册登记,由水务部门以用水小组为单位向会员发放集体会议证。农民用水户协会在管理中实行分类管理,制定了《农民用水户协会规章》、《农民用水户协会工程管理办法》等各项工作制度,对协会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通过年度考评、达标晋级、互学互促,不断规范协会管理。经过多年的建设,现已建成一类协会5个、二类协会12个、三类协会48个,形成了“农户+用水户协会+水管单位”的民主参与运行模式。农民用水户协会自成立以来,积极组织用水户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对已建田间渠系、节水设施、机电井进行维修、养护、管理;根据水管站制定的水权分配方案,将水权明确到灌水小组和机电井,向用水户逐户发放水权证;核实作物种植面积,制定协会轮次灌溉计划,组织灌水小组进行分轮次灌溉;及时化解灌溉期间出现的各类水事矛盾纠纷,维护辖区内正常的灌水秩序;配合水管站核算水费,督促灌水小组长完成水费收缴工作,定期对水费收缴、水权使用情况进行公示。

(五)工程设施产权制度改革

制定了《凉州区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区实施方案》,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调查了登记,建立了工程管理台帐。按照“谁使用、谁管护、谁负担”的原则,以国家投资或政府补助为主建成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确定给受益的农民用水户协会所有,社会资本以各种形式投资建设的,产权确定给投资人所有。权属明确后,由区政府向2272条农井渠、1660眼机电井、11.8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产权所有人和使用权人颁发了工程设施所有权证和使用权证,项目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发证率为100%,并由工程设施所有人与管护人签订了管护协议书,明晰了工程设施权属,落实了管护责任,解决了工程有人建、无人管的问题。

(六)完善用水计量和监控等硬件设施

为确保试点灌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的实现,清源灌区对已安装运行的1203套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并增加了信息化采集模块;对邓马营湖原为柴油发电机为动力的200眼机井,配套安装了智能化计量设施,新建计量设施管理房140座,全部机井实现了井口精准计量;建设了4处乡镇水权交易分中心,配套了水权交易分中心软硬件设备,搭建了水权交易平台,为水权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础保障。

同时,项目区全面推广区域化种植和全膜垄作沟灌为主的大田节水技术,要求在同一农井渠范围内,同一作物集中连片区域化种植,限制作物“小而全”零星种植,积极推广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2015年清源灌区推广高效节水和农艺节水技术面积17.86万亩,实现了节水和增效“双盈”目的。

四、在全区推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资金筹集困难

按照试点灌区补贴标准,在全区全面推行农业节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需资金约1150万元。凉州区财政相对困难,加之水管单位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筹资能力弱,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资金筹集存在一定困难。

(二)末级渠系计量设施配套不完善

凉州区河水灌区末级渠系量水、测水设施不健全,田间用水难以实现精准计量,井水灌区需要更新改造地下水智能化取水计量设施,经测算河水灌区末级渠系计量设施配套和机电井智能化计量设施更新改造需费用1.1亿元,限于资金筹措原因,难以在短期内完成改造。

(三)基层水利管理站和农民用水户协会运行管理条件相对差

目前,凉州区基层水管单位全部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运行管理费用不足,部分乡镇基层水管站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农民用水户协会没有经营性收入,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基本上与村委会合并办公,日常管理经费不足,工作人员报酬低,不利于协会的规范运行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末级渠系管护仍然缺位

由于凉州区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产出效益不高,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群众在田间工程管护维修中投入不积极,造成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有效管护。按照产权制度改革要求,实现末级渠系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长期发挥效益,还需进一步监督指导和规范管理。

五、今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是充分考虑凉州区地方财政相对困难的实际,由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对农业节水奖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给予补助。

二是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对对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和机电井智能化取水计量设施更新改造、田间末级渠系计量设施配套完善给予专项资金扶持。

三是因地制宜制定出台农业节水奖补政策。凉州区资源性缺水和结构性缺水问题并存,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效益相对低,近年来全力推行“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推广节水高效作物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限制高耗水低作物种植,节水增收效果明显。建议出台水价和奖补政策时,对种植节水高效作物和使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用水户进行精准补贴和奖励。

四是继续加大灌区节水改造和高效节水技术投资力度,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为全面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创造基础条件。

(编辑:刘国华)

中图分类号:S2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19(2016)06-0034-03

收稿日期:2016-01-11

作者简介:程国辉(1980-),男,甘肃武威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工作措施试点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高校系部教学管理工作之初探
西海子管护站森林防火工作措施
林业生态建设的思路及对策分析
“以生为本”理念下的高中班级管理工作探索
固废试点“扩容”再生资源或将纳入其中
省级医改试点的成绩单
国家医改试点再扩容
国家级医改试点医院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