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我国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措施
2016-03-29李智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
李智(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探析我国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措施
李智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 610100)
伴随人们对茶文化需求不断被挖掘,如今茶文化已经形成了相关产业链条。可以说,茶文化已经从单一的文化内容,延伸到从饮茶到品鉴文化的全过程,而融入茶文化的旅游开发模式也不断发展、成熟。而想要实现深度开发,就必须贴近市场,融入市场。在我国诸多茶文化发展成熟的区域,都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人文历史,因此,其具备深度开发、构建与茶文化旅游相关产业链条的优势。本文拟从实施茶文化旅游开发的背景出发,结合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从而尝试提出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消费模式;价值理念;体系化思路
实践证明,只有融入行业发展需求,才能跟上市场变化。近年来,我国旅游市场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然而从当前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形势来看,现有旅游项目很难满足社会化发展需求。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势在必行,而实现成功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就在于转型思维的选择。目前人们对养生、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同时人们对原生态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也更加向往,在这一背景下茶叶产地就不仅是茶叶生产区域和茶文化聚集区域,也成为茶文化旅游线条上重要的环节。因此,通过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业,不仅能有效提升人们收入水平,同时也为茶文化发展壮大提供重要帮助。
1 实施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背景分析
1.1当前市场发展变化的客观影响
随着整个行业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速度不断加快,以服务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核心和动力。旅游业恰恰是以服务业为主要载体的行业。近年以来,旅游行业其发展优势逐渐明显。随着市场发展不断优化,原有单一旅游产业开发思路的弊端进一步凸显。原有开发理念与现行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进一步突出。如今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已经从单一的观光体验发展升级为参与式旅游,人们从单一的旅游观光发展为对旅游产品的深度消费,旅游产业深度化、体系化已经成为市场发展的整体要求。
1.2与当前国家相关政策之间的高度契合
与此同时,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无论是旅游投资,还是旅游开发都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可以说,当前在政策利用上,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除此之外,发展茶文化旅游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通过重视发展茶文化旅游,茶叶产地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得到有效保护。而茶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开发也能够对茶叶产业升级发展提供重要动力支撑,符合我们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客观要求。最后,如今我们在强化扶贫理念,探索一系列解决人们贫困问题的具体思路,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将为解决茶文化发达区域人们脱贫问题提供重要帮助。
1.3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求之间的直接要求
需求就是市场。如今在供给侧与需求端改革推进过程中,不难发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使用旅游消费作为娱乐、消遣的融入点。此外,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过程中,减“过剩”产能是其中重要内容。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大力发掘人们的消费需求,即需求端改革,实施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就是对需求端进行深度改革的表现,也是解决当前旅游市场发展需求的直接要求,通过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产业,将能够满足人们最大限度的消费需求。
1.4与当前旅游经济消费、投资模式之间的关联
随着国民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人们的消费水平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以休闲、度假、养生、体验为内核的消费模式正在成为多数人的选择,在旅游消费需求不断大众化的今天,茶文化现有的业态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大众度假消费需求。茶文化产业开发优势不断明显,通过延伸产业链,丰富业态。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养生、健康的需求,同时也能满足人们多元消费理念。消费模式和投资模式的新变化使得我们必须从经济形势新变化入手,对茶文化旅游相关的业态内容进行深度开发,走全新发展道路。
2 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2.1茶文化产地有着突出的自然环境
通常情况下,茶文化所在地水质和空气质量特别优良,自然环境保护比较好,具备充足的观赏性,而成片的茶树基地就如同优美画卷一般,极具观赏性。因此,在进行旅游衍生品的设计开发时,应该以此类属性为基础进行充分考虑,这样不仅有助于宣传茶文化产地的优质资源,也能在初期降低衍生品成本和风险。茶文化产地突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具备开发观光游的基础和可行性。
2.2人们对茶文化的推崇和关注度不断增强
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复兴,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和思维理念逐渐被社会所重新发掘,茶文化中所包含的一系列积极价值理念,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焦点。人们研究茶文化,关注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关注茶文化的关联产品,研究各种茶叶的历史等等,这一系列新的需求点的出现,正是我们进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保障点,也让整个开发过程,极具可行性。
2.3人们旅游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参与体验成为新趋向
与以往相比,如今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已经实现了质的飞跃。当前人们在生活消费时,已经不再追求某一单项内容,多元文化、多重生活理念已经成为人们的消费理念的新选择。同时,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观光、欣赏,深入参与、体系化融入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新的消费需求和增长点。在这一背景下,只有延伸产业链条,将茶文化旅游开发从单一的点,延伸到体系化的链条,才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所以,从这一点看,进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极具可行性。
3 深度开发茶文化旅游的具体措施分析
成熟旅游产业开发思路中,旅游产业开发与旅游产品开发是整个产业链条建设必备的双核要素,缺失其中任何一个产业,都将影响开发。而从产业深化实际、市场发展需求角度来看,通过深度发展旅游及相关产业,打好“融合牌”,将为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融入提供重要保障。
3.1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
茶文化聚集地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秀美的自然环境。茶叶在生产过程中有着较高的环境要求,无论是水资源,还是空气资源等等,都需要较高的标准。而一般情况下,我国茶文化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域,通常都是自然环境极为优越的风景区,因此,其自然资源可以被我们充分利用发展为旅游开发景区。结合我国市场对养生、健康产业发展热度持续升温,以茶文化产地项目自然资源为内核,融入环境特色,打造产业链条,逐渐成为项目发展创新的突破口。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一点,就是注重对自然环境的维护和重视,如今最难得的是优美的生态资源,因此进行深度开发时,必须做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充分重视自然环境的利用,最大限度地避免茶叶生产环境的破坏。
3.2构建产业链条,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效融合
在拓宽项目开发经营思路,构建茶文化旅游产业链条过程中,就必须明白所要建设产品的内容及形式。产业链条建设的核心理念就是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紧密融合的综合型产业链条。而对产业链条建设来说,其重要要求就是将最时尚、最市场的元素融入其中,确保融合后有消费市场。因此,想要有效切入这一产业链条,在理念学习上,向旅游景区开发较为成熟的地区学习,积极打造现代茶文化旅游区。在投资模式上,引入众筹、跟投等多种投资模式,降低运营风险。在实际管理上,引入专业的管理公司,确保该项目实现科学、高效运营。
3.3重视产业创意与创新,尽可能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旅游市场的成熟与完善,如今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要求和标准逐渐提升,传统的经济形式和运作思路已经无法适应当前要求。因此,必须对传统运营方式进行深化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创意就成为优化形式的重要方式。创新时代背景下,有创意才会有市场,有创意,才能满足人们的多元要求。可以说,有创意,才有竞争力。因此,在进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时,不能简单的拆分链条元素,要将时代元素融入其中,充分重视创意和发展创新,在满足市场需求前提下,有效增强旅游产品的新颖度。通过创新,最终实现深度开发有市场。
3.4丰富旅游产品类型,提升产品品质,增强竞争力
进行茶文化旅游的深度开发,实质上是将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过程,因此不能单一地推出旅游产品,必须构建从茶产地风景观光到茶叶生产制作、茶文化品鉴、学习等等一系列产品类型,通过丰富产品类型,实现对消费市场需求的有效满足。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对旅游产品品质的把控,并通过有效提升旅游产品品质,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随着旅游市场发展不断成熟,如今各种旅游产品竞争日益激烈,因此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融入游客的需求,还要对自身产品的质量进行充分把控,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有效把控,最终实提升现市场竞争力。
4 结 语
通过对茶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深度开发,不仅能有效增加茶文化的附加值,同时也能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消费需求。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养生理念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茶文化旅游这一融入了养生、旅游等多项内涵的旅游形式必将成为人们新的消费追求点。对旅游产业来说,只有融入文化,才能实现其长远、高效发展,而进行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过程也是现代旅游发展日益成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茶文化进行深度旅游开发,将为茶文化多角度、深层次挖掘提供重要基础,从根本上满足人们的旅游需求。满足人们多元需求,就是适应市场,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要求,也是茶文化旅游成功实现深度开发的关键。
[1]钱明.茶文化旅游开发—以某市茶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经济导报,2014(11):129-134.
[2]吴显军.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探析[J].现代园艺,2014(21):231-235.
[3]王子君.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茶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J].北京农业,2015(8):65-73.
[4]赵斌.庐山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问题分析[J].旅游市场,2015 (11):125-131.
[5]文燕.浅云南普洱茶文化旅游的可行性与存在问题分析[J].新经济,2016(3):92-96.
李智(1978-),男,四川绵阳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酒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