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活动设计:同桌的你(5~6岁,重点领域:社会)

2016-03-29海军工程大学幼儿园刘晓颐

成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座位同桌小学生

■海军工程大学幼儿园 刘晓颐

主题活动设计:同桌的你(5~6岁,重点领域:社会)

■海军工程大学幼儿园 刘晓颐

一、设计意图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关系良好的儿童往往表现出积极、乐观、自信的个性特征和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应鼓励幼儿结交新朋友……”本活动以幼儿进入小学后会结交的第一个朋友——“同桌”这一角度切入,探讨幼儿对小学生活所担忧的有关同学、朋友的交往问题。让幼儿通过模拟的“小学课堂”体验平台,建构“认识新朋友——喜欢新朋友——如何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使孩子体会友谊建立的方式和朋友间交往的乐趣。

二、活动目标

1.对模拟、讨论小学生活感兴趣,体验快乐的同桌之旅。

2.习得与同桌(同学)交往的多种方式。

3.能与同桌(同学)友好相处,共同面对小学生活。

三、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对小学有了一定的认知,好奇和向往小学生活。

(2)教师已与小学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往情形有过沟通。

2.物质材料准备

(1)配乐PPT《同桌的你》、小学生发生矛盾的视频。

(2)桌子按小学教室的要求摆放,椅子16把、讲台一个。

(3)座位小卡片一套、塑料卡牌16个、笔袋16个、书包16个、纸杯若干。

四、活动过程

1.走近小学生活,充分调动幼儿关于小学各方面认识的已有经验。

请幼儿说说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根据与幼儿的谈话内容,教师进行提炼和总结。

2.遇见同桌的你,迅速熟悉新的环境和朋友。

(1)在幼儿谈到座位问题时,引导幼儿观察现场座位的安排。

(2)抽签确定自己的位置,并能迅速找到位置坐好。

(3)教师介绍“同桌”的概念,幼儿简单认识感受新的座位和同伴。

组织幼儿说说对新的座位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引导幼儿感受环境变化的“新”和“趣”。

教师出示“同桌”卡片,请幼儿解读“同桌”的含义,教师进行最后的定义。请幼儿和同桌打招呼,简单地互相认识。当幼儿出现好的交往技巧时,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和总结。

3.体验同桌之旅,通过游戏、讨论、互助等多种形式习得与同桌交往的基本方法。

(1)师幼进入小学课堂,开始“上课”。

通过建立小学课堂的氛围,使幼儿产生自己是一名“准小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律意识。

(2)同桌体验活动:制作名字牌。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处理意外事件,以情境促使幼儿与同伴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教师提出制作时发生的事件,请幼儿谈谈自己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同桌协作游戏:搭杯子。

幼儿尝试与同桌通过协商与合作完成任务,自然习得同伴间协作的经验。通过两次合作完成任务,整合与同桌协商的方式,并感受合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4)同桌讨论活动:发生矛盾怎么办?

播放小学生发生矛盾的视频,请幼儿谈谈与同桌发生矛盾时应如何处理。整合提升幼儿的经验,再次播放视频,请幼儿即时对小学生进行劝说。

(5)师幼简单讨论今天和同桌一起的收获与感受后,教师宣布下课。

教师对三个体验活动进行简单的小结,进一步提炼幼儿今天获得的与同伴交往的方式。

鼓励幼儿在“课间十分钟”与同桌一起活动。打下课铃时,教师要和幼儿互相行礼,使小学课堂氛围贯穿活动始终。

(6)教师播放小学同桌的校园生活照片集锦,在音乐中自然结束活动。

换个角度感受同桌之间的亲密与快乐,使幼儿产生继续与同桌相处、期盼自己的新同桌等情感。

五、活动延伸

1.继续开展《我要上小学了》主题活动,组织幼儿去小学参观,更加深入直观地了解小学生活。

2.开展相关区域活动,增加“我的教室”特色活动区,将黑板和条桌投入区域,鼓励幼儿在区域里扮演老师和同桌,继续玩模仿小学课堂上课的游戏。

3.开展亲子活动,请幼儿回家向家长介绍自己今天交到的新朋友。

责任编辑廖林

猜你喜欢

座位同桌小学生
换座位
我的新同桌
换同桌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巴士上的座位
新同桌
换座位
我是小学生
羡慕我同桌
那个没抢到座位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