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语文学习基本方法研究(上)

2016-03-29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凤英

成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拼音识字古诗词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凤英

小学生语文学习基本方法研究(上)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凤英

一、研究背景

1.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国际领导与教育中心威拉德·达吉特博士曾说,“我们的孩子们将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们的学校快四倍的速度变化着。”我们今天知道的东西,到明天就会过时,如果我们停止学习,就会停滞不前。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终身发展等已经作为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要实现语文课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功能,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必须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语文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

通过比较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我们发现2011年版对语文学习“方法”给予了相当程度的关注: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课程基本理念”部分)

“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总体目标与内容”部分)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学建议”部分)

“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学评价”部分)

“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注释和联系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教材编写建议”部分)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们一直强调语文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特质,因此,我们一般都讳于谈语文学习方法,唯恐把语文学习教条化,而往往把学生语文学得好的原因归因于悟性高、学得不好的原因归因于悟性低。其实,悟性高正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悟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法,悟性低也是因为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自己没有悟到语文学习的方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又没有适时、适当地提供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和帮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小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应该成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的重要研究课题,甚至可能成为建设语文高效课堂的有力突破口。

二、小学生语文学习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学习者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过程中所采用的途径或程序等。

结合已有的语文教学经验和四年的课题研究实践,课题组从拼音学习方法、识字方法、阅读方法、古诗词学习方法、习作方法、口语交际方法、预习方法、朗读方法、理解词句方法、概括内容方法、批注方法、背诵方法、表达方法、拓展阅读方法、质疑方法这15个方面,系统地梳理了小学生语文学习需要掌握的基本方法。

1.拼音学习方法

◆学习读音的方法

(1)观察学习读音。口耳相授是学习拼音读音的主要途径,观察学习是拼音学习的首要方法,通过观察掌握拼音的发音要领。这里的“观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看教师的口型,二是听教师的发音。

(2)模仿感知读音。在观察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还需要通过模仿,感知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如,学习b和p时,学生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用纸片或手心感知是否有气流;学习前鼻音ɑn、en、in、un、ün时,学生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用手捏住鼻翼两侧感知发音部位;学习前鼻音ɑnɡ、enɡ、inɡ、onɡ时,学生可以在模仿的过程中,用手指贴住喉结,感知发音部位。

(3)练习巩固读音。读音学习需要反复练习巩固,熟能生巧。

(4)阅读和生活中巩固读音。鄂教版小学语文拼音教材中,情境图、音节词、识字和儿歌,都是读音学习和巩固的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同时,还可以在阅读和生活中继续巩固和强化读音。

◆识记字形的方法

(1)仔细观察准确识记。字形识记准确与否,取决于最初的观察是否仔细。对拼音字母或字形的识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笔画准确,二是笔顺准确,三是占格准确。

(2)借助音形提示图识记。鄂教版小学语文拼音教材中,音形提示图的功能就是提示拼音的音或形。学生借助音形提示图,可以提高识记的效果。

(3)联系生活中的事物识记。除了音形提示图,还可以联系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事物识记字形。如,“o”的识记,除了书上圆圆的鸟窝,还可以联系圆圆的太阳、圆圆的月饼、圆圆的嘴巴等。

(4)做动作识记。做动作可以强化细节识记。如,容易混淆的d、q、b、p四个拼音,学生可以用手臂在身侧摆动作进行识记:左手臂做半圆形向下摆出d,左手臂做半圆形向上摆出q,右手臂做半圆形向下摆出b,右手臂做半圆形向上摆出p。

(5)编歌诀、编故事、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识记。如容易混淆的d、q、b、p四个拼音,学生也可以通过儿歌识记:“左下半圆ddd,左上半圆qqq,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

(6)书写强化识记。通过书写,学生也可以强化字形识记。

(7)阅读和生活中巩固字形。如,读注音读本,认广告牌或标示牌上的拼音,给家具等贴上拼音标签。

◆学习拼读的方法

(1)观察学习拼读。观察教师的拼读示范是学生学习拼读最直接的方法。

(2)掌握拼读要领。拼音的拼读要领有两种:两拼,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三拼,要领是“声轻介快韵母响”。三拼的方法,可以是声母、介母、韵母三者依次相拼,也可以是介母和韵母先拼读,再和声母相拼。

(3)练习巩固拼读。如,拼读有实际意义的词语,既可以巩固拼读,又可以加强拼音和生活的联系,强化拼音的使用价值,巩固拼读的熟练程度。

(4)阅读和生活中巩固拼读。拼读更需要在阅读和生活中巩固。

2.识字方法

(1)借助图画识字。如,象形字、表示动物、植物、事物等实物的字。

(2)游戏活动中识字。如,编歌诀、编故事、猜字谜等。

如,学习“驰、地、他、池”,猜字谜“有马能行千里,有土能种庄稼,有人不是你我,有谁能养鱼虾”(谜底:也)。

(3)比较识字。如,汉字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比多少、比变化等。

(4)字理识字。如,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等。

(5)字族识字。即基本字加部件。

如,鄂教版一下《识字三》:“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庄稼捉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可以识记“青”加上部件组成的“清、晴、睛、情”。

(6)意义识字。如近义词、反义词。

(7)在广泛阅读中识记。

(8)在生活中主动识记。如,标志、广告牌、说明书等。

3.阅读方法

侧重于研究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1)图文并举,绘声绘色读绘本。

如,阅读《亲爱的小鱼》,第一遍讲故事,老师从图入手,引导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细细观察、大胆想象,一点一点地听老师讲故事,故事中猫咪和小鱼的互相亲爱就像一副画卷般展现在学生面前;第二遍讲故事,配上了适当的背景音乐,老师一边翻页一边慢慢地讲,学生一边看一边静静地听,猫咪和小鱼爱的故事就这样渗进了孩子们的心田;第三遍讲故事,老师和学生一起讲,老师讲着“亲爱的小鱼”,学生讲着“亲爱的猫咪”,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成了故事的主角小鱼,动情地讲述着他们和猫咪之间爱的故事,一个绘本故事悄然生长为两个绘本故事。

(2)聚焦人物,串联事件读小说。

如,阅读《水浒传》,老师引导学生聚焦一个个人物,串联一个个事件,让学生用“画面展现”的方式走近了鲁智深,用“对比阅读”的方式走近了武松和李逵,用“联系前后文”的方式走近了林冲,用“拍微电影”的方式走近了宋江。

(3)关注情节,逐步推测读小说。

如,阅读《狼王梦》,老师引导学生依书名推测、依目录推测、依第一章节推测,在读前预测——读中验证——读后对照的过程中,学生阅读如同侦探破案一般悬疑、刺激,小说更加引人入胜,学生真是欲罢不能,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的匠心独运已跃然纸上。

4.古诗词学习方法

(1)初读,借助拼音正诗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是古诗词学习的第一步。

(2)再读,结合注释解诗意。结合注释等资料了解古诗词的大致意思是古诗词学习的第二步。

(3)三读,展开想象入诗境。在古诗词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

如,学习《敕勒歌》时,“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意境,通过草原音乐的渲染、生动语言的描述,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走进辽阔的敕勒川,走近生活在敕勒川的人。

(4)四读,含英咀华悟诗情。古诗词的要点、精神或情感需要仔细琢磨、体会。

如,学习《诉衷情》时,结合陆游不同时代的诗句和人生经历,引导学生体会萦绕诗人一生的“梦”,以及“梦断”后人老体衰之悲、山河破碎之悲、壮志未酬之悲。学习《行路难》时,结合李白不同时代的诗句和为官之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的“四顾茫然”的情绪和迎难而上的乐观精神。

(5)五读,熟读成诵品诗韵。鄂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板块和名称,叫“古诗诵读”。学生品味诗的语言、诗的节奏、诗的韵味,非读不可,并且要熟读成诵。

5.习作方法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2)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3)勤于练笔,积累经验。

(4)相机仿写,积累范式。

如,习作《仿写动物》,就是学习了《蝉》这篇课文以后的仿写,学会用准确的动词描写动物的动作,而且一连串的动作之间还要注意用上表示顺序的词。

如,习作《〈浮冰上〉读中学写》,就是学习了《浮冰上》这篇课文以后,站在雪橇犬尼玛克的角度,抓住动作以及神态揣摩尼玛克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进行仿写,表现尼玛克对诺尼真真实实的爱。

6.口语交际方法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

基本方法:

(1)情境法。在口语交际时,创设一种情境,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进入角色,模拟表演,参与交际实践。

如,口语交际《家里来客人了》,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行动,有的当客人来家里,有的当主人接待。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双向交流活动。活动中主人要询问客人的来意,客人要热情地一一作答。交谈中,双方都必须运用礼貌语言。

如,口语交际《秋游》,教师可以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派两名活动策划员,其他的组员当做被采访的对象。采访内容为:要秋游了,你最希望秋游的地点定在哪里?我么可以组织哪些活动?需要做哪些准备。最后让全班同学举手决议采用哪一组的秋游策划方案,并说明原因,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他们的活动组织能力。

(2)交谈法。交谈法就是让学生“侃”生活、学习中的乐事、趣事。交谈的内容可以是与学习内容有关的事件,可以是观察所得,可以是见闻趣事,也可以是故事笑话等。

(3)复述法。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听故事。可以经常在班级内开展听故事、讲故事活动,以促进学生向生活和周边群体学习口语交际的方法。如,先由老师讲一个故事,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记,接下来再由同学们复述,看谁记得完整、生动。这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记忆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辩论法。每周班级内都会发生一些小事件,每周都会借班会课的一部分时间进行现象讨论,抛出的话题有很多,如,“上了40分钟的课,下课时间同学们应该放松放松活动一下,但课间活动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件的时间,怎么办?”“一天,你们去接水喝时,高年级有一个大哥哥不用杯子,直接用嘴巴接着直饮水龙头喝水,怎么办?”像这样类似的话题很多,根据每周发生不同的事件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在讲述自己想法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的能力,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们的是非观念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5)演讲法。选择学生关心的话题让学生演讲,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方法,其次要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再次教师应选择学生熟悉、兴趣浓、人人都能参与表达的话题。

责任编辑郑占怡

猜你喜欢

拼音识字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识字
识字儿歌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识字谜语
古诗词中的新年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