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和养成途径

2016-03-29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范朝阳

成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智慧型智慧情境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 范朝阳

浅论智慧型教师的内涵和养成途径

■武汉市汉阳区教育局 范朝阳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和国际化的飞速发展,当今社会正朝着高度知识化的方向转型,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虽然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基础教育的课堂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但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和灵气仍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释放,教师面对课堂的突发状况和学生的求知欲望仍经常感到无所适从。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只是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被动地接受教学模式,却忽视了教学智慧的养成,因而智慧型教师队伍的打造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智慧型教师”养成的重要意义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正从人力资源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基础教育的重点也从均衡达标变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智慧的学生,离不开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只有用智慧才能启迪智慧,只有智慧的课堂才能产生智慧的人才。因此,智慧型教师的培养在国家人才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社会和家庭的层面来看,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而教师只有运用教育智慧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机智灵动的教学过程,回归服务社会的教育本质,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达到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崇高境界。

从教师自身层面来看,随着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会舆论对教育行业的关注度和要求不断提升。广大教师普遍存在体力精力不济、心理压力加大、发展方向不明、职业倦怠感突出、对新理念新技术不适应等负面表现,这些都需要教师自己运用智慧有效化解。只有智慧型的教师才能不断激活自身的工作激情,探求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享受职业创造的幸福感。

二、“智慧型教师”的内涵特征

智慧型教师不是一种职称或荣誉称号,没有一个可供评分的客观标准,但却是一种接近理想状态的目标,是应该为广大教师所不懈追求的发展方向。智慧型教师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兼具阳光心态和创新意识。智慧的教师首先要是一个成功的教师,一个永葆工作激情的教师。这样才能积极面对繁琐工作中的困惑与不适应,及时消除自身的职业倦怠,在教学活动中体验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苏格拉底说过:凡是知道并且实行美好的事情,懂得什么是丑恶的事情并且加以谨慎防范的人,都是既智慧又明智的人。所以智慧型教师应该有阳光的心态,要放下攀比心和功利心,从选择教师职业那一刻起就能够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使命,并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开发人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的主题中去,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能力得到增长,由此获得持续不断的幸福体验。

智慧的教师还应是一个追求卓越并勇于创新的教师,要充分运用自身智慧,总结梳理教育教学规律,并结合教学实践不断创新,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古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说教学虽有其基本规律,但更要大胆创新,力求达到自由和智慧的境界。如果教师被所谓的教学模式所束缚,就会失去自我,失去智慧产生的基础。

(二)兼具对课堂情境及学生需求的生成、理解和回应能力。智慧型教师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课堂上展现的教学智慧,具体来说就是对教学情境的生成能力、对课堂反馈的理解能力和对学生需求的回应能力。

教师要创设可供学生探索和主动建构知识的课堂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在设置情境的过程中,教师既要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又要关注到不同特点的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还要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智慧,这都需要教师自身的智慧修养作为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对课程文本进行解读,也要对学生的状态、需求和差异进行解读,还要对两者互动的可能状态进行预测,因而必须具备强大的理解能力。特别是教学作为一个师生互动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充满着许多“意外”,教师能否在参与的过程中迅速阅读、提取和重组信息,准确把握整个教学情境的实质和走向,对课堂最终所能体现的教育价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对突发状况临危不乱、机智应对,并作出适当回应的过程,是最能体现教育智慧的。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教师不能固守预案和模式,而是要根据课堂走向不断改变策略,临时生成方案。这是对教师智慧的挑战,这种智慧涵盖了对原有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改变、拓展和深化的能力,对学生的探索进行再分析,并准确引导的能力,以及对预设方案中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并迅速生成新方案的能力。

(三)兼具传授知识和转化智慧的能力。智慧型教师并不排斥对知识的传递和使用,并且还将知识的学习作为促进学生智慧生成的重要基础,所以其必须首先具有通过传授知识来启迪智慧的能力。

但教学的目的不光是要使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和建构知识,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内化为自身的智慧。所以智慧型教师会引导学生将表层的、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概括的、机构的知识内容和方法,并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迁移运用,进而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升华为智慧。

三、“智慧型教师”的养成途径

在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背景下,如何培养智慧型教师,打造适应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教师队伍,笔者认为重点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关注心理和情感状态。作为一个职业劳动者,教师对于自身职业的内在认同和情感依托,会直接影响其整体智慧水平。我们应该不断培育教师对教育的责任感和对学生的责任与关爱,并使其成为构成教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让教师不仅对自身使命有深刻的理性认识,还能真正发自内心地热爱教育事业,厚爱自己的学生,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出无尽的智慧和灵感。

(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在不断地学习中积累,需要在充分占有和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只有通过学习来不断反思,才能使教师的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才能不断地生成新的智慧,所以必须引导教师终身学习。教师的学习必须是全面的,既包括对经典知识体系和方法理论的学习,也包括实践中的学习、经验中的学习以及与学生互动中的学习。

(三)充分运用“教学机智”。教学情境瞬息万变,需要教师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妥善处理,因而智慧型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教学机智。要培养教学机智,就要引导教师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锻炼自身心理素质,通过对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和创造性驾驭来深刻洞悉即时生成的课堂情境,并作出敏锐反应和灵活机智应对。让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不断磨合,持续增强课堂上临场应变的智慧天赋。

(四)展示独特的教学个性。从本质上说,智慧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征,没有两个人的智慧是完全相同的。知识理论只有与教师的个体经验相结合,才能被内化为智慧,因而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智慧水平,首先要关注教师的个体经验。目前,普遍存在一种不尊重教师个人风格的倾向,甚至对教师频繁进行填鸭式的模式培训,导致教师越来越缺乏自身个性和教学特色,其智慧水平也受到了打压。我们应该引导教师充分挖掘自己值得总结提炼的优秀教学经验,鼓励其在教学实践中学会独立并智慧地思考,形成充满个性的教学风格。

(五)强化积累和反思。陶行知先生说过:知识是学来的,智慧是生成的。智慧源自实践,教师学习的教育理论以及自己的教育观点,只有与实践结合并在实践中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智慧。应该让教师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实践,并对自己的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并引导教师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析,及时进行改进,为教育智慧的形成做好充分的准备。

责任编辑成弘

猜你喜欢

智慧型智慧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智慧型万吨站成样板
高速公路智慧型收费亭浅谈
智慧型高中英语教学探究
杜邦智慧型产品及实用解决方案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