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生长视角下的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过程

2016-03-29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曾素林

成才 2016年9期
关键词:经验建构阶段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曾素林

自主生长视角下的教师专业自我发展过程

■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曾素林

教师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过程,是一个逐渐认识教育职业并认识其自身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基于社会的期望、自身对教育活动的认识以及教育经验的累积,逐渐建构出一个专业自我。所谓教师专业自我,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对教育教学专业及其自身的自我感知形象,它使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随时处于敏感、准备状态,它强调教师自身独特的个性与教学风格,强调教师自己的感悟与反思。

教师专业自我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与必经途径,是合格教师的必备要件以及优秀教师的显著标志,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按理,应依据教师专业自我的独特性、阶段性、不同步性、可塑性等特征,挖掘教师自身的优势和资源,而现实中不少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教师培训理论陷入了程式化、模式化的弊端,把教师专业发展看成是一个同质化、同步调的过程,大多采取“讲授——接受”、“我讲你听”的培训模式,或者找一些优秀教师的范例,让培训者加以模仿。潘海燕教授及其团队创立的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主张“让教师立足自我经验自主生长与应用自己的教育思想”,非常强调教师自我经验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即把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理解为这样的过程:从亲身体验中提炼“事例经验”——在系列事例经验中整合“类经验”——努力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在课堂里应用自己的教育思想——根据实际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根据这样的思路,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就是根据教师自身的个性与独特性,深入挖掘教师自身的优势和资源,在此基础上形成教师专业自我。因此,在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看来,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经过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分别是教师专业自我的萌芽阶段、雏形阶段、确立阶段和更新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每个教师在这四个阶段所经历的发展速度、程度是不相同的。

一、教师专业自我的萌芽阶段

每个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师专业自我也是如此。它萌发于职前教师对教育教学专业以及自身的设想与规划。很多教师在入职前,都会对教师职业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设想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教师,怎样与学生打交道,怎样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等等。这些设想便成为教师专业自我的萌芽,对于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积极的方面。很多教师带着对美好的憧憬、满腔的热情投入教育工作,对教师职业充满崇敬之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挫折也不退缩、不灰心,从而能够顺利地建构良好的教师专业自我。其次是消极的方面。由于不少教师把教育职业设想得过于完美,设定的职业目标很高,高估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对未来工作面临的困难估计不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挫折后灰心丧气,对教师职业失去信心,易于形成不良的教师专业自我。例如,目前在我国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学校,条件非常艰苦,有的教师适应不了该环境而最终选择了离职。因此,在这一阶段,职前教师应准确衡量自身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设定合理的职业发展目标,积极深入中小学校见习、观摩,避免对职业产生过高或者过低的期待,为建构良好的教师专业自我奠定基础。从中也可以看出,教师专业自我来源于教师自身,而不是外界强加给教师的。正因为如此,那种把某个或者某种教师塑造为模型,让其他教师进行模仿、复制的培训方法难以取得成功。

二、教师专业自我的雏形阶段

正式入职后的初期,教师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把自己的教育理想付诸实施,把自己的职业目标加以实现,逐渐积累了一定的个人教育经验,这当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透过这些经验,教师开始重新认识、审视教育工作以及自身:教育是什么;教师是怎样的职业;怎样处理好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自己是怎样的教师;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怎样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对这些问题的初步反思中,教师逐渐对教育专业及自身有了初步的认识,建构起教师专业自我的雏形。例如,有的教师在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偏远山区中小学校工作,经过一两年的教学实践,认识到其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发现偏远山区教育的落后、学校设备的简陋,同时也感受到这里优质师资的欠缺,于是主动调整自己的职业期望,以适应这里的环境,并开始探索适合山区学校儿童学习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开始塑造初步的专业自我。教师专业自我的雏形阶段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它是教师职前的理想与目标在进入教育教学实践后的产物,这些理想与目标或多或少地制约着教师专业自我雏形的建构。另一方面,它是良好的教师专业自我得以确立的基础,它对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自我起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的作用。在这一阶段,如果教师能顺利地适应学校的环境并顺利开展教育教学的业务,就能建构良好的教师专业自我打下基础;反之则为建构良好的教师专业自我设置了障碍。因此综合来说,这一阶段的教师专业自我还是不完备的,教师对于自身的认识还不是非常清晰,对于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水平还不高。教师有必要继续积累更加丰富的个人教育经验,积极参与各类校本研修等活动,通过充分的反思和感悟,进入教师专业自我的确立阶段。

三、教师专业自我的确立阶段

在教师专业自我的雏形形成之后,经过较长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获得了大量的个人经验。例如,怎样备课?怎样导入新课?怎样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怎样调控课堂学习氛围?怎样上一堂别开生面的课?怎样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怎样对待有错误的学生?等等。教师在反复的实践摸索中,把这些经验整合为“类经验”,从体验到反思,从反思到感悟,从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体系,对教育专业以及自身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最终良好的教师专业自我得以确立。在教师专业自我的确立阶段,教师对于教育教学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能采取适宜的技能方法解决这些问题;能得心应手地应对各种教育教学工作;能全面认识自己,并采取适宜的方法使自己获得发展;对教育教学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风格;能自觉遵循并利用教育教学的规律,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教师专业自我的确立,标志着该教师的专业发展进入成熟、稳定的阶段,该教师拥有了独立个性、独特教学风格、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能够充分独立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并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四、教师专业自我的更新阶段

教师专业自我得到确立之后,并非意味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停滞、教师专业自我的僵化,而是随着教育经验的厚积、教育实践的深化、教育实际情境的改变以及教师自身对教育工作的潜心钻研,教师专业自我将得到不断更新。在这一阶段,教师对教育专业以及自身的认识更加成熟、深刻、全面;教师个人的教育理论体系更加完备;对各类教育教学问题能够驾轻就熟、触类旁通、了然于心;教师的个性与教学风格更加鲜明,并能够不断超越,用于打破教育的陈规陋习,开创新的个性与风格。然而,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顺利地从专业自我的确立阶段过渡到更新阶段。如果教师满足于固守专业自我,放弃了对教育工作以及自身的进一步探索,将不能使专业自我得到更新,而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的状态。不少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之后,开始满足于已有的业绩,没有再进一步探究教育教学专业,也没有再进一步挖掘自己的潜力,所以很难取得新的业绩,在工作中缺乏创新。而有的教师成为优秀教师甚至名师之后,仍然能够坚持探索,不断推陈出新,取得新的进步。例如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在自己的教学探索中大胆创立了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理论,之后又在此基础上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2014年,她的成果“情境教育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荣获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李吉林老师在教师专业自我的更新发展上所付出的努力,值得每位教师学习和反思。

以上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过程启示我们,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是需要每个教师付出艰辛的努力、长期的探索才能形成;教师专业自我发展的动力根源于教师自身,根源于教师丰富的个人经验以及充分深入的反思与感悟;教师专业自我的长远目标在于建构教师独特的个性与教学风格、个人的教育思想与理论体系,并能在实践中使教师专业自我本身得到不断更新;教师专业自我的发展过程是其自主生长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展示了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崇高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支持计划》背景下乡村教师评价的挑战及其应对——以赣南地区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JY1502)

责任编辑成弘

猜你喜欢

经验建构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