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以蚌埠学院为例
2016-03-29郭有强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安徽蚌埠233000
马 程,郭有强(蚌埠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安徽 蚌埠 233000)
计算机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以蚌埠学院为例
马程,郭有强
(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安徽蚌埠233000)
摘要:针对国内高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现状,本文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校企合作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及优势,围绕学院人才培养定位及社会用人单位需要,对我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政策落实、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基地建设、课程体系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等方面应开展的具体工作进行思考,研究构建蚌埠学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
1 引言
长久以来,国内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一般都是以校方与企业自愿结合为主,多数属于短期、自发、不规范的较低合作层次上,没能形成规范、统一协调的合作模式机制.近年,随着国家对高素质人才培养重视程度的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显现出活力发展的态势,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得到了社会、政府、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认可[1].
目前,经过高校和企业的探索和共同努力,已形成了多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计算机专业作为各类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热门专业之一,以其注重实践操作的特殊性,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受到高校的重视.多数校企合作也由早期的自发行为逐步发展到有政府引导的自觉行为,并逐渐向规范行为靠近.归纳起来,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校企联合培养、企业配合培养、委培式培养和订单式培养等多种.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蚌埠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了蚌埠学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实践证实,通过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的更多接触,强化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加强了学生的实践及创新能力,有效提高了求职中的竞争能力和专业内就业的比例.
2 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多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和输送一批现代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目前,有多位专家一致认同:国内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质量正在逐渐下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2.1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需重构
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和频率很快,这种快速发展的势头,要求我们必须将新的知识概念和结构不断引入到教学中来,将新的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制定出一套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定期动态地更新教材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技术观念和技术水平[2],为达成社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一致性,应对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优化,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进行重构.
2.2实践指导的师资薄弱,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伴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双师型教师资源缺乏的现象比较明显.另外,部分高校对待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学习和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方面的安排也很缺乏,以致于出现大多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弱,教师实践操作指导能力不强的现象.
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加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强化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2.3封闭实训教学,校企合作缺乏
多年来,一些高校的实习和实训教学,从教师布置实习、实训项目题目和任务书开始,到学生选题、设计并调试程序、实现完成项目,整个过程都是在校内实验室完成[3].在设计开发的全过程中,学生不了解市场的需求和企业的需要,导致自我就业定位不明确,存在就业困难等现象[4].
要培养出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IT人才,需要摒弃封闭的实习和实训教学模式,从企业的需求和人才的培养规律出发,探索出一条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应该注重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基地.按照“以生为本,分类培养”的理念,根据行业特点、本科专业设置以及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大力发挥校企合作优势,积极安排学生到企业锻炼,开展暑期小学期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项目共同研发等.让高校充分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企业,清楚自身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这种三方交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逐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3 校企合作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及益处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应有别于单独掌握某一工种技能的技术工人,又有别于计算机专业领域的科研开发人员,对于高校背景下培养的校企合作式计算机应用型人才,需体现出一种较为广泛的专业背景和层次分明的专业特征[5].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共享了学校、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分别依托企业的技术、设备、生产和管理特长,将企业的生产需求和学校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使高校、企业、学生之间建立起广泛联系,通过三方交互融合,真正实现三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⑴高校受益
校企合作模式符合高校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在高校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有利于组建优秀的校企教学实践团队,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推动高校实践教育的发展.
⑵企业受益
校企合作模式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企业将企业文化、理念传递给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的宣传影响,有利于企业在人才招聘方面成本和风险的降低.
⑶学生受益
校企合作模式符合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为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和企业提供便利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前进行职业规划,对提高学生就业率和促进就业有一定帮助.
4 构建蚌埠学院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4.1蚌埠学院大力倡导校企合作
蚌埠学院提倡在夯实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走出去寻求校企合作,积极鼓励建立灵活多样的合作方式,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技能水平和工作能力,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近年来,蚌埠学院与中通安徽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密切合作,2014年深化校企合作成果,建设蚌埠学院“智慧校园”,带动相应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师资培养、管理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实现项目合作共建效果的最大化.双方合作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智慧城市”等企业冠名班,开辟了学院“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新天地.
4.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高度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把产业、专业、就业相连接,构建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清晰.针对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度高,就业门槛高(素质高、技术能力强、有工作经验)等特点,逐步将企业引进到教学各环节中,追求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无缝对接,最终实现“零距离”就业.
4.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建立多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根据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一直重视校企合作和实践基地建设工作,从2011年开始积极稳步拓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校外基地主要分布于无锡、南京、苏州、合肥、蚌埠等地,目前主要与无锡NIIT、南京网博计算机软件系统公司、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肥求精电子有限公司、上海凡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易嵌教育)、安徽鸿奥软件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进行合作,建立稳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这些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教学环节,如非毕业生的课程设计、暑假小学期实践培训及毕业生的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实训工作等,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构建校企合作下的新课程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结合市场的需要和企业的要求,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了几次大的修订,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从发展的角度和开放性角度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等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4.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促进教改
为提高我院计算机类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系内每年选派2-4位专职教师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进行交流和培训,学习工程实践项目从设计开发、到实现完成的全过程,以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和项目开发能力.教师在深入企业学习后,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既摸清了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理论知识的要求层次,又把握住该技术的应用层面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更好更快掌握实用技术打下坚实基础,从本质上推动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
5 基于蚌埠学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构建的校企合作模式初见成效
蚌埠学院校企合作下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长远目标,是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强企专业强校互利双赢”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计算机专业特色的教学运行模式,形成稳定的技术应用型教育平台和校企合作机制,保证校企合作长久制度化、可持续的运行,达到“实习、实训、就业基地全程合作”,并逐步探索由“校企合作培养阶段”过渡到“校企联合培养阶段”,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实基础、适口径、重应用、强素质”的具有高素质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人才,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质量的明显提高.
根据计算机行业、专业和课程特点,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灵活地采用适合计算机类的多层面、多种类的合作模式,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既能带动专业和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协作能力,真正实现高技能、高素质、切合现代社会需要的IT行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又有利于提高合作院校的师资水平,促进“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形成.
5.1校企合作模式思路融入计算机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稳步推进与企业的密切合作,蚌埠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开展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工作,确定了实施“3.2+0.8”人才培养模式,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通过不断实践,建立紧密的联合办学合作关系,形成与企业互动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的业内就业质量和竞争力,同时考虑注重学生专业发展后劲,为服务信息行业和地方经济产业升级发展培养人才.在理论基础上,为学生提供项目实践训练,搭建专业发展平台.为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各专业将逐步开展“611”教学体系改革,总体上确定了“6个学期理论教学、1个学期项目实习实训、1个学期毕业设计”,前三年内穿插企业参与的专业单元训练、课程设计等的教学计划,在1个学期的实习及项目实训阶段,学生需要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通过在企业中开展实际项目模拟训练,提高工程实践能力.课程体系设置主动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促教学;在教学和实践运行中,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走出去,工程师走进来,重视校内实践教学环节、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及双能型教师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提升
校企合作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校期间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和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提前进入准工作状态,学会了如何做人、做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了与人团结协作的能力,完成了对应用型人才的全面培养.
近年来我系毕业生,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用人单位反映我系毕业生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时间、效益观念,肯吃苦,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善于与人合作,求职中提高了毕业生的专业内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李茜燕.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5,22(7):194-197.
〔2〕陈传斌.基于地方特色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5,13 (4):76-79.
〔3〕林双娇.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18(4):94-96.
〔4〕占奕瑜.校企合作培养土木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莆田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7(5):112-115.
〔5〕曹丽颖.物联网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20(1):85-87.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2014年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安徽省教学研究资助项目)(2014jyxm396);安徽省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247)
收稿日期:2015-12-11
中图分类号:TP3;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4-02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