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资源丰裕度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的分析

2016-03-29薛平平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资源诅咒自然资源经济增长

薛平平(兰州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自然资源丰裕度对山西省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资源诅咒”理论的分析

薛平平
(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自然资源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发展经济学家通过对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的国家的实证研究发现,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这一学说被称为“资源诅咒”.本文以山西省存在的资源诅咒现象为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及传导机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资源诅咒;山西省;自然资源;经济增长

1 “资源诅咒”学说

“资源诅咒(Resource Curse)”这一概念是由Auty于1993年在研究矿产丰富的国家经济发展问题时首次提出的,它是指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非完全有利,相反可能是一种限制,并将这一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所以,资源诅咒是指丰富的自然资源限制了经济的长期增长,相反资源匮乏的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往往快于资源丰裕的经济体.自然资源禀赋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且也会导致其他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出现,一是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收入差距较大,收入的不平等分配成为一个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二是自然资源丰裕的国家人力资本匮乏,教育水平不发达,对人力资本投资相对较少.丰富的自然资源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而言,不仅仅是一种财富,长期来看可能是抑制经济发展和导致社会问题的诱因.

2 山西省的“资源诅咒”现象及原因分析

就国家层面而言,我国的自然资源相对比较匮乏,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不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是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中西部地区是资源密集区,但东部沿海资源相对匮乏.因此从区域或者省际层面来看,有可能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下面以山西省为例进行分析.

2.1山西省的发展概况及“资源诅咒”现象

山西省地处内陆,位于华北平原以西,黄河中游,地形复杂,经济发展一直受地理位置的制约.山西具有得天独厚的煤炭等矿产资源,山西的经济发展一直以煤炭资源为主要贡献力量,其他工业和第三产业在整个GDP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按照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丰富的自然资源理应成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然而实践证明,丰富的资源并没有成为推动山西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反而成为了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障碍.

从改革开放时期开始,山西省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工业和农业共同拉动,到20世纪末,虽然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仍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2000年的GDP总量位于全国各省市排名第20位;农村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国省市排名第22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于全国省市排名最后一位.党的十四大以后,由于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注重基础建设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在这一阶段,山西省开始加大对电力工业的投资力度,实施以输煤和输电的发展战略来代替传统的挖煤的做法,并开始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在这一时期,山西的能源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却忽略了对农业与第三产业的投入,导致了严重畸形的产业结构.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针对过去严重畸形的产业结构进行战略调整,经过十多年的努力,2014年山西省全年的GDP为1.28万亿元,位于全国省市排名第24位;第一产业增加值788.14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6343.29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5628.01亿元,增长7%.在第二产业中,以煤炭产业为主的重工业依然占有很大的比重.在生活方面,全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4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于全国第20位;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为8809元,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位于全国第23位.

山西经济发展的同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21世纪以来十多年的经济增长主要依托于煤炭资源,但是从全国来看,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一直处于落后位置,居民的实际收入也低于全国水平,并且差距越来越大;产业结构方面,山西省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重工业所占比重较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严重.因此,从山西省经济的发展状况来看,其丰富的煤炭资源及能源资源并没有成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相反由于过度依赖煤炭产业的发展,使得其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经济循环发展能力较弱,大量的煤炭资源不断运往全国各地,支持了全国经济的发展,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丰富的煤炭资源带来的煤炭产业的快速发展却并没有带来山西经济的同步发展,相反却给山西造成了“资源诅咒”.

2.2山西省“资源诅咒”现象的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引发的“荷兰病”效应

由于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因此长期的高度依赖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了产业结构的过度单一化和初级化,引发了“荷兰病”效应.2014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产业中,煤炭、焦炭、冶金、电力四大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77.3%,非传统的产业占比仅为22.7%.在重工业内部,煤炭采掘业与原料工业一直占绝对比重,从1950年到2014年,其占比重平均为70%以上,其他加工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不到30%.由于煤炭行业投资的加大,对其他制造业的投资产生了影响,“一五”时期煤炭、冶金、电力三大行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44.59%,而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纺织工业等其它工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工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55.41%,到“十五”时期这一比重变为74.29%和25.71%.

因此,无论从产值比重还是从投资比重来看,山西省对于煤炭有关的采矿业等初级产品加工业所占的比重一直较大,这一现象严重抑制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长期的结构单一化必然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使山西错失了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时机,经济缺乏长期的发展动力与引擎,发展水平始终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

2、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进而引发其他生产要素的流失

在山西煤炭行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同时,资源浪费、环境问题等等因素所造成的经济与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由于长期的过度采掘,煤炭、焦炭和炼焦企业的粗放型的经营模式,使山西在很多年来都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水土流失、土地塌陷与资源消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环境的破坏不仅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降低了生活质量,同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不可估量.

生产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恶化降低了外来人才的流入与外部资本的注入,而且也导致了本省的资金与人才的大量外流.由于就业环境、政策等原因,山西每年的人才流失及其严重,高层次人才的流失情况也是如此.这些资金与人才的流失,不仅对山西省的教育水平产生了影响,对山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3、制度弱化导致腐败现象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不完善,我国的资源产权方面存在严重的弊端.在实际的开采过程中,资源的所有权、经营权和收益权相混淆.一方面,由于国家产权制度的弱化,使得地方官员为了个人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大肆进行“政治寻租”.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一些官员利用各种手段与煤炭企业相勾结包庇非法经营,从中获取暴利;此外,经营者为了获取巨大利润,通过行贿等途径确保其开采权.另一方面,由于煤炭交易机制存在弊端,交易价格非公开非透明,因此不可避免地纵容了暗箱操作,政府与经营者从中牟取暴利.公平竞争的环境难以形成,制度的弱化与腐败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严重阻碍了山西省的经济发展.

3 山西省“资源诅咒”现象传导机制的探究

由于资源诅咒效应传导机制各式各样,不同的研究对象结果不同,但其主要传导机制是由于产业结构所带来的“荷兰病”效应,即对其他产业的挤出效应.现就山西省的“资源诅咒”现象的传导机制做简要分析.

3.1资源诅咒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

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山西省的煤炭行业开始了迅速的发展,到现在为止的十几年之内,通过统计数据可知,煤炭采掘业和制造业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从整体而言,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速度要慢于煤炭行业.到2010年底,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超过了制造业.因此,从投资方面而言,整体的发展趋势表明,由于煤炭行业的投资增加对制造业的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

此外,从职工人数来看,煤炭行业的职工人数与制造业的职工人数大体呈反向变化的趋势,煤炭行业的职工人数增加,则制造业职工人数就会减少,从2006年开始,两者的从业人员的差距越来越小,按照现存的趋势不断发展,煤炭行业的职工人数将超过制造业的职工人数.不仅如此,在工资方面,按照全国分行业的城镇工资水平来比较,山西省煤炭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也高于制造业等很多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一直处于所有行业之首,而且高于煤炭行业全国平均水平,相反制造业的平均工资水平却低于全国水平,其增加幅度也满足上述情况,因此,煤炭行业的发展不仅对制造业的职工人数增加有“挤出效应”,而且对其工资水平也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由于煤炭行业的工资水平高于制造业部门,因此会吸引更多的劳动力从制造业迁移到煤炭行业,从而导致制造业的规模不断萎缩,竞争力下降,煤炭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会带来长期的经济发展问题.

3.2资源诅咒对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

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也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不能忽视人才和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山西省,由于资源型产业为其发展的主导性产业,而资源型产业对劳动力和技术的能力要求比较低,会使人们造成虚假的自信,会使人们意识不到教育的重要性,且由于教育的投资效应具有滞后型,不可能对经济在短期之内带来明显的促进效应,因此会使人们更加不注重教育,从而会不断减少对教育的投入,长期看来就会形成人力资本储存不足,人才匮乏,进而导致科学技术落后,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因此,自然资源的丰裕会使人们意识不到教育的紧迫性,限制了未来依赖人力资本和技术扩散投入的部门扩张,阻碍人力资本的积累,对人力资本有“挤出效应”.

3.3资源诅咒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

丰富的自然资源通过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主要是通过自然资源对产权保护的削弱和对创新者的限制来实现的.山西由于煤炭自然资源的富集,可能会鼓励企业家和创新者进入初级产品部门,因此企业家和创新者的才能会受到限制,科技创新的挤出效应会很大.Murphyetal (1991)也指出,当杰出的个人创办公司,他们就不断创新并促进经济增长;而当他们变为寻租者时,他们就只会注重重新分配财富,从而削弱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对于山西省而言,技术创新的真实能力较弱,科学技术的创新水平明显不足.不仅如此,由于人力资本的“挤出效应”,高素质人才的不断流失,使得创新的主体不断减少弱化,这一恶性循环所带来的问题,对山西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

综上所述,由于山西省的丰富的自然资源所带来的“挤出效应”,对制造业、人力资本以及科技创新的挤出,造成了制造业的萎缩和衰落,也导致了重要的生产要素的流失,或者抑制了其他生产要素的发展.这些问题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山西省经济的长期发展受阻,带来了“资源诅咒”现象.

参考文献:

〔1〕邵帅,范美婷,杨莉莉.资源产业依赖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效率——有条件资源诅咒假说的检验及解释[J].管理世界,2013(02).

〔2〕姚予龙,周洪,谷树忠.中国资源诅咒的区域差异及其驱动力剖析[J].资源科学,2011(01).

〔3〕邵帅,齐中英.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基于“资源诅咒”假说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8(04).

〔4〕张亮亮.自然资源富集与经济增长——一个基于“资源诅咒”命题的研究综述[J].南方经济, 2009(06).

〔5〕冯宗宪,于璐瑶,俞炜华.资源诅咒的警示与西部资源开发难题的破解[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2).

〔6〕徐康宁,韩剑.中国区域经济的“资源诅咒”效应:地区差距的另一种解释[J].经济学家,2005(06).

〔7〕韦结余.中国西部地区“资源诅咒”传导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8〕段利民.资源诅咒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9.

〔9〕梅冠群.我国“资源诅咒”形成的条件与路径研究[D].南开大学,2013.

〔10〕邵帅.煤炭资源开发对中国煤炭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资源诅咒学说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0(03).

〔11〕冯宗宪,姜昕,王青.中国省际层面“资源诅咒”问题的再检验[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 (10).

〔12〕王智辉.自然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的悖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8.

收稿日期:2015-12-25

中图分类号:F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4-0089-03

猜你喜欢

资源诅咒自然资源经济增长
论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方法
浅析越南经济发展展望
在“自然”课堂中探索幼儿教育新途径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三江并流 “资源诅咒”与发展路径
比“资源诅咒”更可怕
“资源诅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