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土家族刺绣艺术的文献综述

2016-03-29郭东梅朱锦秀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土家族刺绣图案

郭东梅,朱锦秀

(重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关于土家族刺绣艺术的文献综述

郭东梅,朱锦秀

(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重庆401331)

笔者用文献分析法对土家族刺绣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学者们主要从传统土家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土家族刺绣产业发展、土家族刺绣图案和土家族刺绣技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旨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研究土家族刺绣艺术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依据。。

土家族;刺绣;综述

土家族刺绣艺术是土家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了解和梳理关于土家族刺绣的研究文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土家族手工艺术,丰富土家族民族文化内涵,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1 土家族刺绣艺术文献研究现状

本课题组成员以“土家族刺绣”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了主题检索,只检索到3篇文献,再以“土家族刺绣”进行了全文检索,检索到16篇文献,最后以“土家族”并含“刺绣”全文检索了中国知网,共搜索到1881篇文献,通过对土家族刺绣艺术相关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目前直接研究土家族刺绣的文献较少,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1传统土家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土家族刺绣是记录、传播和发展土家族文化、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然而,土家刺绣的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汪荣在《三峡库区土家族传统工艺的保护模式及其路径探析》[1]、贺春霞在《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艺为何后继无人——鄂西土家族T村农村青年的个案访谈》[2]、李婷婷和舒鑫在《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起源及生存环境研究》[3]、颜新元在《沅水中游土、汉杂居区的传统刺绣》[4]等文中都谈到土家族刺绣艺术的传承后继乏人。随着经济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复杂、耗时的传统工艺被现代化的快速工艺替代,社会流动带来民族文化认同上的缺失,传统土家族服装实用功能减弱。绣片是传统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传统服装退出人们日常生活,需求也急剧下降,掌握传统手工技术已不是生存的必要条件,年轻人普遍不愿意花时间学习繁复的刺绣工艺。由于缺乏系统的传统土家族绣片保护和管理机制,很多地方的传统土家族绣片流失严重,其承载的土家族刺绣传统图案、色彩、技法也随之流失,如何保护与传承土家族刺绣艺术已成为土家族文化艺术研究的课题之一。

韩敏在《土家族民族服饰资源开发的思索》[5]一文中提出了三条土家族服饰文化资源保护思路:政策保障型思路、舆论影响型思路和保护开发型思路,笔者认为这三条思路同样适用于土家族刺绣艺术。向思全《基于数码技术的土家族刺绣工艺传承与保护研究》[6]、汪荣等都提出将先进技术,如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于传统手工艺术的抢救与保护中,借助数字摄影、三维信息获取、虚拟现实、多媒体与宽带网络等技术,建立一个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型数字系统,实现对传统手工艺术如土家族刺绣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扬;通过多种媒体,包括网站推广设计、动画展示刺绣过程和工艺,办展览会,拍摄一些大型纪录片宣传传统工艺,达到保护和传承土家族刺绣艺术的目的。贺春霞、汪荣等还认为提升传统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十分重要。汪荣认为要加大对土家族传统工艺民间老艺人的保护,给予传承人政策上的优待和生活上的补助;贺春霞则认为培养年青一代的传承人是极为重要的,提出通过自小学阶段的正规教育、家庭教育,培养年轻人的文化自觉性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通过旅游产业对传统手工艺术进行开发,以及开展各种传统手工竞赛,提升传统手工产品的经济价值,吸引年轻人学习传统手工艺。

1.2土家族刺绣产业的发展研究

土家族刺绣广泛地应用在服装、鞋、围腰、鞋垫、门帘、帽子、被子和床单等服饰和日常家居用品中,开发土家族刺绣资源,推进民族民间手工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者们从土家族刺绣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如何解决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向思全在《大数据思维对土家族刺绣工艺产业的重构》[7]一文中认为现在的土家族刺绣企业+农户的合作的社产业模式,存在产品开发陈旧,营销手段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黄柏权在《土家族民间工艺变迁研究》[8]一文中认为造成民间工艺兴衰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基础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国内外政治气候、新技术的介入、旅游业的发展、文化人在民间工艺继承和创新的作用等。

针对土家族刺绣产业中的问题,李洪海、张黎在《关系式设计与4C原则: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手工艺设计可持续性发展》[9]一文中提出通过建立工艺社群,使手工工匠与设计师建立联系,优势互补,以维持商品和文化之间的平衡,利用设计师了解市场需求和熟知专业的设计方法的优势,促进手工工艺到工艺品的转变,帮助民间工匠在城镇化进程中逐渐适应消费者的文化,同时保持民间工匠在创造具有原始当地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工作中的优势。向思全提出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让数据发出声音,从而指导整个产业的发展,以数据化的思维方式来指导生产。通过建立网站、加入电子商务平台或者是开通自媒体平台等方式,建立会员基础,让每一笔交易都得到记录,尽量多地获得消费者的更多数据和信息,从而了解产品的走向和消费者的评价,通过分析和处理收集的数据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基于大数据的精确推广大致分为三类。首先,是对潜在消费者做定向推广;其次,是定制产品;再次,是以消费者差异化特征为依据,细分受众,开展精准营销。汪荣提出政府要主导,政府可以寻找一些优秀纺织企业与手工艺人合作,双方共同出资建立土家族传统工艺生产线,实现传统工艺的产业化发展,同时可借力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手工工艺。

1.3土家族刺绣图案研究

图案是土家族刺绣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学者们主要从创作题材、素材处理、图案构成形式、色彩、风格特色等多个方面对土家族刺绣图案进行了研究。

土家族刺绣图案主要取材于生活,如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动物形象、植物花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日常生活中的人物,具有吉庆喻意或具有时代特征的汉字。余继平在《武陵山区、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挑花刺绣图案构成特征》[10]、钱舜在《民族艺苑中的一朵奇葩——石柱土家族刺绣艺术》[11]、吴玉红 《探析湖南土家族民间刺绣图案文化意蕴》[12]、彭毅、欧阳彩蓉在《湘西少数民族手工刺绣鞋垫的艺术特征》[13]等文中都研究了土家族刺绣图案的取材,认为其取材范围广泛,寓意丰富。吴玉红则认为湖南土家族民间刺绣图案采用比拟、借喻、象征、谐音、寓意等手法巧妙地传递着人民祈福求祥的信息,构成了民间刺绣造型艺术的象征符号系统。同时有学者认为少数民族刺绣艺术取材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如颜新元认为沅水中游土、汉杂居区的刺绣题材喜用貔貅,貔貅曾是古代军队的别称,这与历史上该地区曾是朝廷和军队驻扎之地有关。

余继平认为在素材处理方面,土家族妇女善于进行简练规整的抽象化构成,构图均衡对称,还喜欢将各种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形象相互嵌套进行复合化构成设计,其作品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颜新元认为沅水中游土、汉杂居区的传统刺绣常采用“推近观”的方法,使物象“逼近”观者,物象造型注重平衡与对比,构图饱满,喜用超现实处理方法,配色时色与色之间常常有类似“素描”的明暗关系。

在造型方面,吴玉红认为湖南土家族民间刺绣图案造型在“似与不似之间”,重在表现,物为我用,纹饰不是正面形就是侧面影,取对象特征的大形,简洁明快、抽象象征,讲究的是情的合理而不是形的合理。吴玉红认为土家民族历史上经历了迁徙与融合,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其刺绣图案也产生了交融与演变,具有融合特征。

在色彩风格方面,钱舜认为石柱土家族的刺绣图案色彩纯艳、对比强烈,造型拙朴、简洁,纹样结构雅俗共谐,风格热烈、奔放且浪漫。

1.4土家族刺绣技法研究

刺绣技法是实现刺绣创作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关于土家族刺绣技法研究的文献很少,具体的就是钱舜较为详细地研究了石柱土家族的刺绣针法,认为土家族刺绣针法主要有直针、平针、盘针、拖针、错针、戳沙、铺绒、堆绫、铺针、打子、穿珠、十字绣、纳纱等多种,其中十字挑花刺绣是土家刺绣的主要技法[11]。

2 结论与展望

通过研究上述文献可见,近年来,学者们在土家族刺绣艺术的传承与保护、产业发展、刺绣图案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提出土家族刺绣艺术的发展和传承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需要保护和培养传承人,建议采用先进技术记录和保存土家刺绣实物和技术;土家族刺绣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实现手工艺人与设计师,与纺织、旅游等产业的合作,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营销转变,改变传统手工产业小农经济的现状;提炼出了土家族刺绣图案具有地域性、符号化特征,发现土家族刺绣图案的素材广泛,设计大胆,色彩对比强烈,兼具土家族的文化兼容性和固执性特征;土家刺绣针法多样,但以十字挑花刺绣为主。

为了进一步充实土家族刺绣艺术的研究成果,可以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田野式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土家族刺绣图案文化内涵、内容、技法方面进行拓展研究,为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传承添砖加瓦。

[1]汪荣.三峡库区土家族传统工艺的保护模式及其路径探析[J].贵州民族研究,2013(4):47-50.

[2]贺春霞.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手艺为何后继无人:鄂西土家族T村农村青年的个案访谈[J].青年探索,2005(1):61-64.

[3]李婷婷,舒鑫.湘西地区民族传统手工艺起源及生存环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23):160-162.

[4]颜新元.沅水中游土、汉杂居区的传统刺绣[J].美术观察,2011(5):13-15.

[5]韩敏.土家族民族服饰资源开发的思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3):24-27.

[6]向思全,基于数码技术的土家族刺绣工艺传承与保护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8(4):27-29.

[7]向恩全.大数据思维对土家族刺绣工艺产业的重构[J].科技创业月刊,2016(5):19-21.

[8]黄柏权.土家族民间工艺变迁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26-31.

[9]李洪海,张黎.关系式设计与4C原则: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手工艺设计可持续性发展[J].设计,2016(1):102-103.

[10]余继平.武陵山区、乌江流域少数民族挑花刺绣图案构成特征[J].大众文艺,2013(12):65-66.

[11]钱舜.民族艺苑中的一朵奇葩:石柱土家族刺绣艺术[J].美术大观,2009(6):72-73.

[12]吴玉红.探析湖南土家族民间刺绣图案文化意蕴[J].装饰,2012(3):118-119.

[13]彭毅,欧阳彩蓉.湘西少数民族手工刺绣鞋垫的艺术特征[J].包装学报,2012(4):75-77.

责任编辑周斯韵

G633

A

1674-5787(2016)04-0117-03

2016-06-27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土家族刺绣艺术现状及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YJC760015)、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重庆地区土家族刺绣艺术现状及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4SKE1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郭东梅(1974—),女,硕士,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和结构技术;朱锦秀(1969—),女,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创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土家族刺绣图案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土家族情歌
清新唯美的刺绣
土家族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