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高粱家族》中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研究——以超常规色彩词搭配为例

2016-03-29杜晶洁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前景

杜晶洁

(山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红高粱家族》中前景化语言翻译策略研究——以超常规色彩词搭配为例

杜晶洁

(山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莫言在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中,大量使用了超常规的色彩词即前景化语言词。作为中国走出去的代表作品之一,它的成功传播离不开译者葛浩文的功劳。本文以《红高粱家族》中的超常规色彩词搭配为例,探索译者翻译前景化语言所采用的策略,以期指导今后的前景化语言翻译。

红高粱家族;前景化;超常规色彩词;翻译策略

2012年,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奠定了他在国际上的文学地位。莫言的作品以“寻根文学”的故事情节以及独特的语言风格深受读者的喜爱。《红高粱家族》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同时也是他首部介译到美国、引起商业反响的小说。他的作品语言具有超常规化的搭配风格,具体包括超常规色彩词搭配以及超常规修饰词搭配,它们都属于前景化语言的语义偏离。莫言作品在海外的传播与认可,离不开译者——著名汉学家葛浩文(HowardGoldblatt),他让中国文学披上了当代英美文学的色彩。本文以葛浩文的《红高粱家族》英译本为例,探索《红高粱家族》中超常规色彩词搭配的翻译策略,以期指导今后的前景化语言翻译。

1 前景化理论的定义及其分类

前景化(foregrounding)是文体学中的重要概念。它起源于西方绘画艺术,指画家将期望表达的艺术形象重点突出来,吸引观众的注意,而其他艺术形象则成为背景(background),这一概念与自动化(automation)以及常规化(convention)相对应。这一概念最先由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卡洛夫斯基提出。后来,穆卡洛夫斯基在《标准语言与诗歌语言》中提出前景化是一种非自动化的行为,与自动化相对立。自动化的行为受意识支配程度较低,而作为非自动化的前景化,是有意识的行为。前景化是出于美学目的、达到新鲜感,而对常规化标准语言的有意违反与扭曲[1]。

利奇将前景化分为纵聚合前景化(paradigmatic foregrounding)以及横组合前景化(syntagmatic fore grounding)。前者可以称为质的前景化(qualitativeforegrounding)或偏离结构(deviation),后者可以称为量的前景化(quantitativeforegrounding)或者平行结构(parallelism)。偏离结构以及平行结构是前景化的主要手段,偏离结构是指有意地违背常规语言。利奇根据英语诗歌的特征,将偏离具体分为词汇、语音、语法、书写、语义、语域、方言、历史时期等形式。具体的偏离形式应根据具体的文学体裁以及文本而定。语义偏离指语言使用者通过选择,使词语搭配之间的语义相排斥,呈现词语超常规搭配。平行结构可以出现在语言结构的不同层面,它强调相似性,特定地加强某些语言规则。

2 超常规色彩词的翻译策略

在《红高粱家族》中,作者借助超常规搭配的色彩词,刻画了非凡的色彩意象,营造了丰富的色彩意境,极具创造性、想象力以及色彩性,突出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

2.1直译

直译即原文中的超常规色彩词在译文中得到了完全重现,译文的艺术效果、色彩内涵与原文保持一致。

例1: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几十年如一日[2]。Over decades that seem but a moment in time,lines of scarlet figures shuttled among the sorghum stalks to weave a vast human tapestry[3].高密人民在高粱地里辛勤耕作,高粱地里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血汗,秋天成熟的红高粱是高密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同时,高粱地也是高密人民与日军浴血奋战的地方。作者使用“暗红色”对人进行修饰,属于色彩词的超常规搭配。作者的用意是不仅仅要表现出高密人民是辛勤的劳动者,而且也要表现出他们是革命的积极参与者。译者通过直译,将“暗红色”译为“scarlet”,不仅完全保留了“暗红色”所具有的内涵意义,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超常规色彩词搭配的使用意图,而且再现了前景化语言的艺术效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例2∶喇叭里飘出暗红色的声音。The scarlet blast struck the sorghum tips and set them shaking.喇叭里吹出的声音属于听觉,而作者使用视觉性词语“暗红色”进行跨感官修饰。“红色”代表了民族的生命力,说明了高密人民追求独立,与日军英勇抗争。但红色是血色的象征,一个“暗”字透露出高密人民与日军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伤亡惨重,营造了悲剧的氛围。译者为了达到与原文中意义以及艺术效果的对等,将“暗红色”也直译为“scarlet”。

例3∶王文义幽蓝色的惊惧不安的眼睛里,飞迸出几点感激与委屈。Aggrieved gratitude filled Wang’s deep-blue,frightened eyes.王文义刚参加余司令的队伍,在演练场上挨打时,表现得非常恐惧。用幽蓝色描述中国人的眼睛不太符合实际,但是,在这里作者借用了蓝色所具有的内涵意义即忧郁、情绪低落。译者通过直译,将“幽蓝色”译为“deep-blue”,目标读者很容易把握王文义的内心世界。

例4∶奶奶的血把父亲的手染红了,又染绿了。Her blood stains hand red,then green.奶奶在送拤饼的途中,遭受到敌人的射击,奶奶的鲜血染红了父亲的手。作者喜欢用色彩进行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在此处创造性地使用了绿色的血色,表现出奶奶的状态异于平常,暗示奶奶逐渐失去血色,生命垂危。译者通过直译,即“红”译为“red”,“绿”译为“green”,不仅可以呈现色彩的强烈反差,而且可以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例5∶低垂的天幕,阴沉地注视着银灰色的高粱脸庞,一道一道的血红闪电在高粱头上裂开。The low curtain of heaven stared darkly at the silvery faces of sorghum,over which streaks of blood-red lightning crackled.作者在此处用 “血红”描述闪电,显然不符合常规的色彩搭配习惯,但它实现了暗色与亮色的对比。作者通过“血红色”的闪电,描述了奶奶在经历了黑暗的遭遇后重获劫后余生的喜悦心情以及美好光明的新生活。作者借助有意违反客观规律的超常规色彩词作为宣泄内心情感的一种手段[4]。译者通过直译,再现了原文的色彩意象以及超常规色彩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2.2改写前景化语言

改写前景化语言即保留前景化的艺术特色,将原文中的超常规色彩词转换为另外一种超常规色彩词。为了赢得读者,葛浩文极大地发挥了译者的主体性[5]。

例6∶这时,一股紫红色的火苗,也在他空白的脑子里缓缓地亮起来。A purple tongue of flame licked out in the emptiness inside his skull.那股紫红色的火苗时强时弱地在他脑子里燃着,一直没有熄灭。The purplish flame kept licking at the inside of his skull-sometimes strong,sometimes weak,but never dying out completely.这两句话都描述了罗汉大爷遭到了日本监工毒打后的心理活动。这里“紫红色”不仅可以指日本监工所使用的藤条,而且也可指罗汉大爷遭受毒打后留下的伤痕。“紫红色的火焰”象征着罗汉大爷的抗争与反抗以及不屈服现实的信念[6]。通常,火苗不会呈现紫红色或者紫色。在英语中,紫色具有地位尊贵以及威严之意。译者将“紫红色”译为紫色“purple”以及“purplish”,目标语读者可以联想到罗汉大爷在遭受屈辱时,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尊严,不屈不挠。原文与译文虽使用不同的超常规色彩词,但都具有同等的意义。

例7∶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Father could still hear them,but a curtain of blue mist obscured the men themselves.作者借助蓝白色雾幔这一超常规色彩搭配词,表达了作者当时行军途中的内心感受。行军气氛不仅低沉,而且也具有一种神秘、不寻常的色彩。译者创造性地使用了超常规色彩词搭配“blue mist”,既可以表现神秘、悲伤的氛围,又能让读者更直接体会到悲伤的情感。

2.3半常规化

半常规化即译者尽量保留原文中的全部或部分超常规色彩词,使这类色彩词以合乎常理的方式进行搭配修饰。

例8∶绿色的星辰格外明朗。Green-tinted stars shone brightly in the sky.作者在此处描写了父亲跟随刘罗汉大爷捉螃蟹的那个秋天美丽的夜空。“绿色”的星辰(green stars)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超乎了人们的想象。译者以一种更加符合常规的方式进行处理,不仅保留前景化的色彩词,而且便于读者理解。夜空中的星辰与河边滩涂上的芦苇等植物相呼应,染上了植物的绿色,因此,译者译为“green-tintedstar”。我家的房子燃烧时放出一些翠绿的火苗。Our buildings were still burning,sending skyward green-tinged tongue of flame.此处火苗也不会呈现出翠绿色,因此译者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以合理化的方式保留了前景化色彩词,译为“green-tinged tongue of flame”,读者可以想象到被染绿了的火苗,同样也具有新奇的艺术效果。

例9:鹅绿色的车前草Plantainthecolorofgoosedown,车前草属野生绿色植物类,由于车前草有穗状花序,略有白色绒毛。作者通过鹅绿色将车前草更细致地描述出来,但是鹅绿色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因此,译者突出了车前草白色绒毛这一不明显特征,译为鹅绒的颜色“color of goosedown”。

例10:高粱般深红的嘴唇和玉米般金黄的笑脸。Lips as scarlet as sorghum and a smiling face the colour of golden corn.此句描写了奶奶遭到日军的枪击,生命垂危。作者用家乡的主要作物高粱以及玉米对奶奶进行比喻修饰,表现奶奶对家乡的热爱。笑脸是不能用颜色词进行修饰的,“金黄的笑脸”是作者的主观想象。若译者生硬地直译为“a golden face”,目标语读者将难以理解。因此,译者将修饰笑脸的超常规色彩词金黄色转移到修饰玉米,不仅符合客观实际,而且也尽量地贴近原文,保留了色彩词。

例11:鸦翅上涂着紫红的阳光。Crowswerecircling above the gravesite,their wings painted purple by rays of sunlight.通常,我们所说的阳光是金黄色(golden sun),紫红色的阳光(purple sunlight)是色彩词的超常规搭配。译者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理解和主观感受,用紫色修饰乌鸦的翅膀。乌鸦的翅膀在阳光的照射下,可以反射紫色的光。译者通过合理化的转移修饰,在保留色彩词的同时,也能传递出前景化的艺术效果。

2.4省略

例12:一摊摊蓝汪汪的血和嫩绿的脑浆。此例中,作者所描述的蓝汪汪的血以及嫩绿的脑浆,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属超常规色彩搭配。它描述了战争的后果,表明了战争的残酷以及人们为战争付出的惨重代价。译者考虑到原文对战争的描述过于血腥,因此省略了超常规的色彩词,以一种可接受的方式表明战争的血腥性即血迹斑斑“splotches of gore”。

例13∶不知躲在哪棵树上凄厉鸣叫的夜猫子在暗夜的神秘底色上渲染上一层铁锈色的恐怖。The screeches of an owl on one of the trees out there cast a patina of terror over the enigma of the dark night.此例描述了爷爷跟随奶奶去称死小孩的途中恐怖神秘的氛围。夜深人静,猫头鹰的叫声加深了恐怖的气氛。通常,暗色系“黑色”,用来修饰恐怖。此处铁锈色的恐怖属于彩色词的超常规搭配,但它的作用是强调恐怖的环境。译者此处省略前景化语言,言简意赅地译为恐怖的样子“a patina of terror”,没有影响原文的意义。

例14∶一头紫茸茸驴驹子把嘴巴伸到桶里抢水喝。Of the creaking pulley as a bucket of clear was brought out of the well to water a fuzzy young donkey.此例中作者客观地描述驴抢水喝的画面。通常,驴驹子呈灰褐色,“紫茸茸”驴驹子显然是超常规的色彩搭配。译者虽省略了驴色,译为“a fuzzy young donkey”,原文中所描述的情景却依旧能得到呈现。

2.5常规化

常规化即译者将超常规的色彩搭配词转换为一般的常规色彩搭配词。

例15∶一行行雪白的清明汗珠从他脸上惊慌地流出来。Crystalline beads of sweat scurried down his terrified.作者通过汗珠表现吃拤饼人见到余占鳌的惊恐心情。汗珠是无色透明的,“雪白色”的汗珠是前景化语言。译者对汗珠进行常规化处理,译为透明“crystal”,更加符合客观事实的同时,也同样能表现吃拤饼人的害怕。

例16∶苍翠的脸上双唇鲜红。Lips on her pale face showed up bright red.作者此处用“翠绿”的脸与“鲜红”的嘴唇,形成强烈的色彩反差。奶奶的嘴唇在脸色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红,表现奶奶脸色苍白,逐渐无血色,生命垂危。译者将前景化语言常规化即用苍白描述脸色,可以避免目标语读者的理解误差。译文虽进行了常规化处理,但保持了对原文的意义忠实。

3 结论

《红高粱家族》作为中国作品走出去的成功代表之一,其成功不仅在于原作的故事情节以及极具特色的语言,而且在于译者的成功传播。因此,通过对《红高粱家族》的翻译策略研究,可以为其他译者的翻译提供参考。本文以葛浩文的译作《红高粱家族》为例,探索了译者在处理前景化语言——超常规色彩词搭配的翻译策略。通过研究发现,译者为了尽量保持对原作品的忠实,多数采用直译法,完全保持原文中的前景化语言,达到了与原文同等的艺术效果。同时,译者考虑到目标语读者的接受能力,采用了常规化以及省略的翻译策略,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语义。译者在兼顾到原文的艺术效果以及读者的可接受情况下,采用了半常规化的翻译策略。特殊情况下,译者创造性地改写了前景化语言。

[1]赵轮江.诗歌语言的前景化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08.

[2]莫言.红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3]MO Y.Red Sorghum.[M].GOLDBLATT H.trans. Arrow Books,2003.

[4]曽伟婷.《红高粱》中超常规色彩词的修辞效果及其翻译方法[J].黑河学刊,2013(11):52-54.

[5]蒋骁华.《红高粱家族》葛浩文英译特点研究[J].外语与翻译,2015(2):3-10.

[6]贺梦月.《红高粱》中色彩词应用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刘志明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Foregrounding Language in Red Sorghum——Taking Deviant Use of Color Words for an Example

DU Jingji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hanxi Normal University,Linfen Shanxi 041000,China)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 Mo Yan is Red Sorghum,in which deviant use of color words exists.In other words,Mo Yan skillfully employs foregrounding language in the novel.A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s of“Chinese Culture Going Out”,its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successful without Howard Goldblatt’s skillful translation.This paper takes deviant use of color words for an example and aims to explore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foregrounding language.

Red Sorghum;foregrounding;deviant use of color words;translation strategies

H315

A

1674-5787(2016)04-0086-04

2016-05-17

杜晶洁(1990— ),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用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红高粱家族红高粱前景
我国旅游房地产开发前景的探讨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离岸央票:需求与前景
近代史诗传奇巨制《红高粱》
走近红高粱
红高粱
类型学视野下家族的“寻根”意义
目的论视角下的习语翻译
量子纠缠的来历及应用前景
评莫言小说《红高粱家族》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