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解说及翻译研究——以信阳景明园为例

2016-03-29范丽君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信阳遗产文化遗产

范丽君

(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文化遗产解说及翻译研究——以信阳景明园为例

范丽君

(信阳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考古及科研价值。然而普通游客一般很难深刻认识并理解文化遗产的重要价值,这就需要在遗产旅游资源和游客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旅游解说系统。解说翻译是跨文化遗产旅游的桥梁,需遵循一定的解说原则,翻译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解说信息的传达。本文以信阳景明园为例,从旅游解说的角度探讨文化遗产的解说和翻译问题,旨在通过有效的解说文本帮助游客正确解读文化遗产,从而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

文化遗产;解说原则;信息;翻译

文化遗产是各团体或群体继承下来的有形或无形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建筑、历史遗迹、景观、文物、艺术品等有形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俗、传统、语言等无形遗产。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载体,保护文化遗产对于追溯、传承民族历史文化有着根源性的意义和价值。文化传承需要建立在了解并理解遗产的基础之上,使游客在最大程度上产生与文化遗产的跨越共鸣是遗产保护者期望达到的理想效果。历史遗址诉说着震撼人心的故事,但这无声的语言大部分人无法听懂。铭记历史需要以人们听得懂的方式去讲述,需要人们获得对过去同感性的了解。解说,作为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方式,是沟通游客与文化遗产的桥梁,也是传递有效信息的重要途径,解说翻译则担任着“解说”与“翻译”的双重任务。

1 解说概念与文化遗产解说研究状况

1.1解说的概念

“解说”一词由Enos Mills在1920年发表的著作《一个自然导游的探险》中首次运用。Enos Mills是美国落基山国家公园的一名导游,他根据自己作为专业解说员的经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自然解说的看法,并强调了游客体验式学习的重要性[1]。1957年,被称为“解说之父”的Freeman Tilden在其著作《解说我们的遗产》中对“解说”的概念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提出了遗产解说的理论,制定了遗产解说的原则。Tilden认为,遗产解说是一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解说媒介、游客亲身体验来揭示原真物件的用途、意义、与人类的相互关系,而不是简单地传递事实信息[2]。William Alderson和Shirley Payne Low在《解说历史遗迹》中将“解说”定义为“遗迹、人物和相关事件的本质意义的沟通”。美国国家解说协会将“解说”定义为“在游客的兴趣与资源的内在意义间建立知识和情感联系的任务导向式沟通过程”。世界遗产解说协会认为,解说使我们对过往和现在的人、地方、事件、实物加深理解、提升体验、投入情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虽然解说的定义多样,但都强调了“意义”“关系”“沟通”和“游客体验”的重要性。

1.2国外文化遗产解说研究

Tilden在《解说我们的遗产》中界定了解说需要遵循的六个原则。即:解说若不能将陈列、描述的物件与游客体验联系起来,将无法达到解说效果;信息不等同于解说,解说是以信息为基础的对于事物的揭示,所有的解说都包含信息的传达;解说是一种艺术,也与事物的科学、历史、建筑等多种艺术呈现方式相结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何艺术都是可教的;解说的主要目的不是教导,而是启发;解说应该致力于呈现事物的整体性,面向游客的广泛性;针对儿童的解说不应是简单稀释对成年游客的解说内容,而应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要达到最佳效果需要一套独立的解说活动[2]。根据Tilden的解释,解说始于事实和信息,进而探索事实的意义以及事实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解说运用口语、书面语和视觉语言,进行阐明、解释、解码、破译,帮助游客了解另一个时间或年代。优质的解说能够提出问题并鼓励游客探寻所见所闻的信息。Tilden强调,了解产生欣赏,欣赏引发保护[2]。

后来,Tilden的解说原则一直被世界范围内的解说者推崇。很多学者都致力于发展解说理论。遗产解说适用于解说中心、博物馆、历史遗址、公园、美术馆、自然中心、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自然保护区及其他遗址。遗产解说形式多样,包括向导式游览、人员解说、戏剧表演、展览、指示牌、标签、工艺品、宣传册、互动性活动、音频向导和视频媒介等。如何用结构性方法解说故事、信息和资料的设计过程被称为解说规划。20世纪80年代,William Lewis设计的手册《为公园游客解说》受到国家公园解说者的青睐。20世纪90年代早期,Sam Ham为“有大想法、小预算的人们”编写了实用手册《环境解说》[3]。Ham提倡的主题解说被认为是最佳的解说方式。事实上,主题解说这一概念是由Lewis最先提出,之后被Ham推广普及。按照主题解说方式,解说员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引导交流活动的进行,活动需与游客密切相关。相关研究发现,设计与游客密切相关的主题有助于解说员激发游客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

1999年,Douglas Knudson,Ted Cable和Larry Beck合著的《解说文化和自然资源》一书内容详细,跨越了解说理论和实践的界限[4]。美国国家解说协会也出版了一系列与解说相关的书籍,内容包括人员解说、解说写作、解说规划、解说管理、解说设计和应用解说研究等等。2002年,由Larry Beck和Ted Cable共同发表的《21世纪解说——自然和文化解说15指导原则》与时俱进地阐述、延伸和拓展了Tilden的解说六原则,并探讨了先进科技在解说中的应用[1]。2006年,A.Wilkinson和C.Ward在 《实施有意义的解说:成功现场指南》一书中提出了解说信息创作的CREATES原则,包括相关原则 (connected)、关联原则(relevant)、愉悦原则(enjoyable)、恰当原则(appropriate)、主题原则(thematic)、参与原则(engaging)和逻辑原则(structured)[5]。

1.3国内文化遗产解说研究

国外对于遗产解说的研究起步较早,发展日趋成熟、系统化,对解说的概念、内涵、目的、功能、原则、媒介、解说系统规划和评估等方面都有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从研究方向上看,将游客的需求、兴趣与遗产保护有效结合是遗产解说研究的切入点。相比而言,国内旅游解说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前景可观并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集中表现在解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上,包括对解说媒介、解说信息和解说受众的分析,但有关文化遗产旅游解说的研究较少。吴忠宏认为解说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的同时能满足游客的兴趣,激发游客的好奇心[6];吴必虎等对解说的内涵、功能、规划与设计进行了探讨[7];陶伟等对解说的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8],并认为解说是一种重要的遗产保护策略[8];李华辰等通过剖析洛阳龙门石窟景区在节点规划、解说物分类、解说物载体及内容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设计理念和方法[9];乌永志以西安为例,根据有效解说和信息创作原则,对文化遗产型景区双语解说的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10];廉晓利、袁书琪以古都洛阳为例,分析了洛阳遗产旅游解说系统中存在的物质载体缺乏、统一规范化缺乏、网络媒体解说系统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建议重视窗口解说系统、规范解说设计规划的程序、重视网络解说媒介等[11]。这些学者在国内遗产解说研究的发展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虽然国内学者对遗产解说的研究日益关注,但大多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缺乏针对性的旅游解说著作,对解说系统相关问题的探讨不够细致、深入,研究内容与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不少文章局限于对国外理论的综述或加以片面性解读,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讨。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对于遗产解说翻译的研究关注程度更是不够。很多学者对遗产解说内容从功能、目的、跨文化等翻译角度进行探讨,但很少有学者从旅游解说的角度对解说内容的翻译进行研究,尤其对文化遗产型景区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了解不够,在景区解说翻译中,往往把针对中国游客的解说内容进行对照翻译,忽略了译文在整个解说系统中所起的效果和作用。

2 景明园解说及翻译案例研究

景明园,又称何景明墓园,位于信阳师范学院内,2002年经信阳市政府、信阳师范学院及信阳何氏宗亲多方努力进行整修,2011年竣工并正式开园。何景明是明代伟大的文学家,“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著名的“前七子”领袖。他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文章以适用为主,诗歌以反映现实、有韵味为好。他提倡独创,反对模仿,反对沉浸在古人的框子中不能自拔。何景明也是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主张教育首先要以品德为先,要经世致用,反对因循守旧。何景明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从不结交权贵,敢同黑暗势力作斗争,无不为后世所钦佩。景明园的整修表明了后世对他的纪念。修缮后的景明园,遵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祠堂和牌坊一应俱全,庄严肃穆。

2.1解说译本的不完整性

从解说内容上看,整个解说以“景仰文坛领袖敬慕国士之风”为主题,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是何景明的传奇人生,包括生平简历、天资聪颖、何氏世系、国士之风、出使云南、督学陕西、官海春秋、情寄师生、“七子”余贤等;第二单元是何景明的文学成就,包括诗集初版、广结诗友、传世墨宝、传世真迹、大复诗文、故乡情浓、故乡情深等;第三单元是关于何景明的研究成果及景明园重修历程,包括学术研究、名人墨宝、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尊崇先贤、重修目的、重修意义、原貌考证、墓园原貌、规划设计等。解说内容体现了解说信息创作的主题原则、逻辑原则和关联原则。但是在这些内容中,只有少数部分有对照的英文译本。

2.2解说设计的不合理性

从解说媒介看,景明园包括向导式解说系统和自导式解说系统,并以自导式解说系统为主。景明园向导式解说系统以信阳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志愿者为主,缺乏专业的导游培训,讲解缺乏深度,专业性和灵活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凸显何景明的文学思想、教育理念、品格修养和为政之道,不具备鉴赏诗作和书法的素养,更不能引发游客作深层次的欣赏与领悟。景明园自导式解说系统以解说牌为主,形式单一。相当一部分解说牌的位置偏高,需仰视观望。解说文本尤其是英文文本字体偏小,即使近距离也很难看清楚。这些都没有充分体现出“以游客为中心”的设计理念。

2.3解说语言的不规范性

在解说内容第二单元的学术研究部分,景明园陈列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于何景明的研究作品和成果,并列出了一些文章题目,题目中出现的诗文作品未采用斜体和实词首字母大写的形式。如《读何景明“明月篇”》被译为“On the‘bright moon’by He Jingming”,按照英文规范应改为“On Bright Moon by He Jingming”。

2.4解说信息的不正确性

解说信息的正确传达是信息创作的基本要求,景明园中一些英文解说文本未能忠实传达正确信息。如“国士之风”被译为“the people of the wind”,英文翻译让人不知所云。这里的“风”指的是“风度、举止”,可改为“the bearing of a great master”。又如“1521年6月因病弃官归信阳。”被译为“In June,1521,he abandoned his official life and returned to Xinyang”.译文没有译出病因这一重要信息。另外,此句中的“弃官”不指丢弃官职,而是辞官的意思。译文可改为 “In June,1521,because of illness,he resigned his official post and returned to Xinyang”.

2.5解说信息的不一致性

解说文本中具有指称作用的内容需要保持一致,不能造成信息的混乱。如何处理人物的名、字、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景明园解说文本中关于“大复”的译法让人莫衷一是,让国外游客读起来更是感到困惑。

例1何景明,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汉族,信阳州(今河南省信阳市)人。译文:He Jingming,and also called Zhong Mo,Bai Po,and Da Fu Mountainer,the Han nationality,born in Han Zhou(Now Xinyang city,Henan province).

例2该书别集中有对大复集的介绍。译文:It introduces the complete works of He Dafu in collected works.

例3关于何大复年谱问题的考证。译文:Research on some problems of He Jingming’s chronicle.

3 启示和结语

文化遗产的解说是我们了解人类历史、文明、文化的窗口和媒介,有效的解说系统能够促进游客形成对文化遗产的积极认知和感受,增强游客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信阳景明园解说系统具有解说信息创作的主题性、逻辑性和关联性,但在整体解说设计和解说翻译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解说规划与设计需进一步完善。向导式解说系统需培养优秀的专业解说员,提升专业素质。自导式解说系统需发展多样化的解说媒介,如视频影像专题解说,可以使何景明的人物形象更鲜活、更深入人心,也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宣传、开展相关活动。解说牌的制作应考虑到游客的需求,在版面、规格、颜色、字体大小等方面应做合适的调整。在解说翻译方面,应考虑到语言的规范性、信息的正确性和前后统一性。总之,文化遗产的解说和翻译应该将游客的需求、兴趣与遗产保护有效结合。

[1]ENOS E M.The adventures of a nature guide doubleday[M].Page&Company,1923.

[2]TILDEN F.Interpreting our heritage(3rd edition)[M].Chapel Hill,NC: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1977.

[3]HAM S H.Environment interpretation:a practical guide for people with big ideas and small budgets[M].Colorado:North America Press,1992.

[4]DOUGLAS K,CABLE T,BECK L.Interpretation of cultural and natural resources[M].Venture Publishing,1999.

[5]WARD C,WILKINSON A.Conducting meaningful interpretation:a field guide for success[M].Colorado:Fulcrum Publishing,2006.

[6]吴忠宏.环境解说[R].在北京大学的演讲,1997.

[7]吴必虎,金华,张丽.旅游解说系统的规划和管理[J].旅游学刊,1999,14(1):44-46.

[8]陶伟,洪艳,杜小芳.解说:源起、概念、研究内容和方法[J].人文地理,2009,24(5):101-106.

[9]李华辰,梁留科,谢娟.国家5A框架下遗产类景区(点)旅游解说系统研究:以洛阳龙门石窟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26(6):60-63.

[10]乌永志.文化遗产型景区双语解说问题与探讨:以西安为例[J].人文地理,2010,26(6):135-138.

[11]廉晓利,袁书琪.遗产旅游解说研究:以古都洛阳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11,28(2):79-83.

责任编辑刘志明

H315

A

1674-5787(2016)04-0082-04

2016-06-27

本文系信阳学院资助课题“文化遗产解说及翻译研究”(项目编号∶2015yb19)的研究成果。

范丽君(198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信阳遗产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遗产怎么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千万遗产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