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理念视域下高校女辅导员主体性发展探究

2016-03-29井莹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工作

井莹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人本理念视域下高校女辅导员主体性发展探究

井莹

(江苏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1)

目前,高校女性辅导员在主体发展成就上与其队伍比例存在差距,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女辅导员面临着主体身份与期望角色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不利于女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影响辅导员整体队伍稳健发展。对此,有必要基于人本理念视域,从高校女辅导员角色定位出发,分析当下女辅导员的角色冲突,以及其在专业发展、转岗、深造、升迁等四个方面面临的问题,对女辅导员主体性培养和队伍建设进行改革,促使其发挥自我优势,科学规划职业生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人本理念;女辅导员;主体性发展;高校

高校女辅导员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与生俱来的亲和力、较强的感染力,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主力军,以江苏理工学院为例,女辅导员(含学院副书记)占全校专职辅导员的60.2%。她们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和指引者。然而通过笔者对女辅导员的实际调查发现,她们在自身主体发展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例如竞争压力大、职业方向模糊等。从人本理念内涵出发,了解当前高校女辅导员的主体性发展困境,分析原因,找寻对策,在人本理念视域下明确女辅导员的发展方向,不仅关系到我国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而且有利于大学生们的健康成长,同时,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题中之义。

1 高校女辅导员角色定位中的人本理念内涵

人本主义被人们称作人道主义或者人文主义,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种哲学理念,人本主义应用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领域中。在高等教育领域,人本主义理念即对教师主体的尊重和对教师发展的重视。辅导员对其主体角色的觉知,包括认知成分,同时也包括情感、行为成分[1]。

1.1“我是谁”——高校女辅导员角色定位中的自我意识

我国教育部曾经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辅导员这一职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并指出:“辅导员在高校中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该工作的实际组织者与引导者,同时也是广大教师与管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在对辅导员的这种角色定位中,由于其前面的“女”字而显得有些变味,究其原因,在于虽然我国“男尊女卑”的社会习俗在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影响下逐渐消亡,但主流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并未完全消失,这种社会偏见导致女辅导员自身主体意识的异化,加之社会多重角色期望对女辅导员的束缚、女性自身生理特点对主体认知的制约,使女辅导员对自我角色定位模糊,产生了“我是谁”的迷茫。在人本理念角色定位中,从思想上认识“我是谁”,即让女辅导员明白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确立她们在整个高校师资队伍培育中的相关权利,不因外界评判标准选择自我发展的方向,而是以自己的优势为出发点确定目标,以获得高自尊和职业成就感。

1.2“我该怎么做”——高校女辅导员角色定位中的行为认知

高校中的女性辅导员因为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培养,她们往往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期望值偏高,但自身又受到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性格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主体发展受挫。人本主义是高校女辅导员自身长效发展的内在需要,坚持人本主义的发展理念,使女辅导员在行为中明白“该怎么做”,即她们在职业发展中应选择怎样的具体行为方式,或产生对行动任务的胜任感、自信度与自尊感,从适合其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提升和完善职业能力标准,充分保障高校女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权益。

2 高校女辅导员主体性发展的突出问题

现阶段,高校女辅导员一般从刚毕业的大学生中选拔而出,她们有着各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各有所长,在从事辅导员工作几年之后,基本都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忽视了自己本专业方面的发展,其道路只能是逐渐趋于狭窄。在职业发展中,广大女辅导员们面临着角色冲突和难寻出路这两种现实困境。

2.1角色冲突

对高校女性辅导员来说,存在着主体身份与期望角色间的冲突、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间的对立,这两种冲突对立较之男性辅导员表现得尤为严重。

2.1.1主体身份与期望角色的冲突

高校女辅导员是一群拥有本科以上学历、接受过国内甚至国外高等教育的高学历年轻女性,她们在工作之初尚能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学生工作中,全身心地进行学生的教育管理,以期将学校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价值。然而在现实中,辅导员工作繁琐复杂,曾经有人这样风趣地描述女辅导员:“她们在体力上等同于农民工,在才艺上不输于艺术家;她们要兼具政治家的敏感与演讲家的口才;不但要有普通高校教师的责任感,还要具备医师的常识。”[2]这些方面不仅涉及学生品德修养、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还促使辅导员在无形中兼任了协调员、分配员、联络员等不同角色。这些角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女辅导员心理素质不够过硬,掌控突发、应急事件的能力不强,女辅导员们的角色环境如此复杂多变,使得她们的时间与精力受到极大限制,甚至会感到无所适从和力不从心,期望角色与实践角色的冲突也由此产生。

2.1.2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对立

我国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定位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但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无法根除,这一现状使得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家庭角色和社会角色认识存在偏颇,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女性应在家庭中更多地甚至是完全承担起照顾老人、扶持丈夫、抚育子女等家务责任。然而,高校辅导员日常事务繁杂,较少有固定上下班的时间,虽然学校给每个班级都配备了班主任,但这些班主任大多是专业老师,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起不到根本性作用。如遇学生发生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即使是凌晨,辅导员也必须马上赶到现场处理,这些都给女性辅导员尤其是已婚已育的女辅导员带来了很大不便。高校女辅导员常常处于家庭角色与职业角色的对立当中,由此产生的疲惫感和倦怠感日益明显。

2.2难寻出路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和评价体系随之出现,相关部门在职称晋级、课题申报上制定了相应的刚性条件标准,这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无形中为女辅导员寻找出路增设了更多新的障碍。

2.2.1专业化发展困难重重

关于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问题,教育部曾经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一文中做了明确界定,指出:要选拔与培养一批专职辅导员,使他们长期致力于辅导员工作,鼓励他们进修相关专业与业务,并向着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前进。这一文件看似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与道路,但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面广、头绪多,甚至在一些高校中出现了一些不可思议的说法,例如“凡是有关学生的事情全是辅导员的工作”等等。尤其是女辅导员,工作初期尚能将精力放在学生事务上,但一至两年结婚生子后,除了负担家庭琐事,还要承担养育子女的重任,来自工作、生活的双重压力使她们根本无暇进行专业学习,更别提进行更高层次的发展。高校女辅导员在多重角色的转换中长期超负荷运转,导致身心俱疲,主体发展受到制约,很难激发工作的热情,对专业化发展前景和实现人生价值难免充满怀疑与失望。

2.2.2转岗之路复杂多变

很多女性辅导员在经历了结婚生子后,发现自身有限的精力无法应对繁冗的学生工作,于是他们之中的一些人有了岗位调整的思想,把目标瞄准到了科研或教学工作上。关于辅导员岗位的设定,教育部曾经做了明确规定,指出高校的辅导员岗位数量设置应该高于1∶200。然而,在高校中辅导员队伍人才匮乏,部分高校严格限制辅导员转岗条件,并为此专门出台各种文件,这些文件复杂多变,甚至隔几年就会有新的转岗规定出现,在工作年限、学历、科研成果等方面设置障碍。即使冲破障碍转岗成功,辅导员们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复习长期搁置下的自身专业知识,此外,他们还要为专业职称的评定而努力,不断积累课时量与科研任务,面对如此复杂的转岗之路,不少女性辅导员望而退步或选择持续观望。

2.2.3外出深造艰辛不易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对专业教师的培养相当重视,为了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并支持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和针对某一学科进行进修学习等。与之相反,高校在处理辅导员外出深造上却往往缺少人力、资金的投入,对辅导员的研修、交流缺乏政策支持。有的高校规定,辅导员要外出深造,必须辞职,或是停薪留职,这些规定无疑阻断了辅导员的外出深造之路,对拥有多重身份的女性辅导员来说,通过专业深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显得格外艰辛不易。

2.2.4评聘升迁左右徘徊

在有关辅导员的评聘升迁问题中,教育部指出:高校专职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以及一些其他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时可以按照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要求来进行;高校要按照辅导员的工作年限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来确定辅导员的行政待遇,并对表现优秀者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从目前高校的辅导员管理现状来看,虽然部分高校有自身的辅导员管理方法,辅导员可以参加职称评聘,也可能通过竞争提拔到处级岗位。但如果参加评聘,对于女辅导员来讲,她们必定要占用工作或者生活中的时间来做科研,但是在评聘中如果与专业课教师一样,辅导员由于缺乏针对性,所以指标与名额无法得到保障,能够聘上的几率不大;如果参加岗位竞争,一方面,不少高校在领导岗位的要求中,严格限制高级职称这一条件,而且一些本来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师也会竞争行政管理岗位,使得广大辅导员们竞聘成功的希望很小。而学院的副书记岗位只能安排一个人做,可见竞争之激烈,严重限制了辅导员的发展[3]。另一方面,一般党政领导岗位对人的素质要求很高,尤其是在个人综合素质方面,更是严格,相比于男性,女辅导员想要晋升成功,道路非常狭窄。

3 高校女辅导员主体性发展路径探析

3.1学校:加大对女辅导员的重视,促成改革

3.1.1高校要优化辅导员选聘机制

关于辅导员选聘机制的建立,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校要鼓励辅导员学习本身专业知识,获取专业学位,并根据辅导员自身的意愿,使其向教学或者科研岗位转变。高校作为高层次女性人才的培养基地,应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女辅导员的培养和使用,立足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在管理条例中做出调整,根据辅导员的个人意愿,促进其与行政、教学等岗位的轮转。从实际出发,在征求广大辅导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辅导员工作测评办法,多角度全面、真实地衡量辅导员这一岗位所做的工作。突破男女性别的限制,在辅导员的选拔与聘用中做到男女平等。此外,学校方面还要保证同时为男女辅导员创作平等的技术培训与学习交流的机会。

3.1.2高校应打造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

在这一工作中,高校不仅要遵守国家相关规定,还要充分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出符合学校内部辅导员发展之路,尤其是对于女辅导员,要加强重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辅导员走专业化道路,为辅导员深造、评聘、升迁创造机会。同时,加大对班主任的管理力度,视情况对班主任进行一定的奖惩,提高班主任对辅导员工作的支持度,使班主任能够主动承担一部分事务性工作,将辅导员一定程度从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时间、有机会进行职业规划与预期,克服职业盲目和倦怠。

3.2女辅导员自身:加强自我认知,学会职业规划

思想上,女辅导员要坚持男女平等观念,具有积极的主体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充分重视自我发展权利,加强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树立短期目标与长期规划,找准自身的奋斗目标;行动上,要关注国家政策和学校人才管理培养条例,做到交往圈的开放式发展,与学校发展一道,突出现代女性的价值,增强职业活动参与率。一般来讲,辅导员的职业发展要经过以下阶段:理想期——迷茫期——发展期——成熟期[4],女辅导员要在这一系列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决断力和控制力,适时调整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尽量将生活规划与职业发展规划相融合,达到二者高度统一。改变高校女辅导员自我认知,加强其职业道路规划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中间除了高校、社会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最本质的还是女辅导员自身要注重创新思路,不断提升职业素养,多学习、多交流、多沟通,转变原有思想,将积累的理论经验与实践相结合,达成卓有成效的工作方式与方法,做好学生的思想导师与人生规划师。

[1]魏义梅.论高校辅导员角色自我觉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178-180.

[2]巩慧玲,柏晴.关于高校女辅导员现状的分析和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80.

[3]张岩.浅谈高校女辅导员面临的出路问题[J].师资建设研究,2013(4):346.

[4]兰芳.高校女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困境透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4(2):44.

责任编辑周斯韵

Development of the Female Counsel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m

JING Ying
(Art and Design College,Jiangs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Changzhou Jiangsu 213001,China)

At present,there is a gap between the proportion and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college female counselors,so the present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They are fac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subject status and the expected role,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team construction.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it and the problems in four aspect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ransfer,promotion and education,reform their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and encourage them to plan their career scientifical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view of humanism and their role orientation.

∶the concept of humanism;female instructors;subjectivity development

G641

A

1674-5787(2016)04-0074-04

2016-07-03

本文系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本理念视域下高校女辅导员职业心理现状及主体性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4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井莹(1984— ),女,江苏常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辅导员职业工作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职业写作
不工作,爽飞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我爱的职业
选工作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