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挑战

2016-03-29连成叶

昌吉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个性化信息技术

连成叶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 福州 350202)

“互联网+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与挑战

连成叶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福建 福州 350202)

“互联网+教育”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变革传统教育,使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文章指出“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并着重阐述“互联网+教育”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对当代教师的挑战。

互联网+;高等教育;影响;挑战

互联网的诞生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而且必将像蒸汽机的产生一样带动社会生产率的全面提高,像电的发明一样带动各行各业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必将推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革与发展。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标志着“互联网+”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战略,也意味着“互联网+”时代的来到。随着“互联网+”浪潮的到来,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平台,更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互联网+”的内涵

对于“互联网+”,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互联网技术加上其他技术,而是要求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所提供的平台,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促进社会经济转型和培育社会新兴产业,它是一个整体协同的模式。例如,让互联网与手机制造业相结合,由此产生了“小米模式”,引领了手机产业的变化;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产生了“蚂蚁金融模式”等等,由此推进传统社会产业的变革。

(二)“互联网+教育”的含义

“互联网+教育”目前还没有统一或大家认可的定义。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就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运用互联网思维变革传统教育,使互联网与传统教育深度融合,实现教育的最优化。这种结合必将带来教学组织管理、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极大变革。例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然后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复习、做作业。而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可在家预习,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或同学进行讨论交流,以及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综合运用知识,等等。“在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堂广告创意策划课上出现了“弹幕教学”模式,学生一边听教师讲课,一边通过手机网络发送疑问、提出看法,这些疑问和看法会出现在教师的课件屏幕上,然后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随时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1]互联网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工具,而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教育”必将对高校的“学校—教师—课堂—课程—学生”之间的创新和发展产生深刻变革和影响。

(三)“互联网+教育”的特点

1.学习方式更加便捷。表现为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使用网络获取相关的学习资源。

2.可实现大规模学习。“互联网+教育”改变了精英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规模教育。课堂教学可以从以往的几十人变为成千上万人共同学习。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就可以参加学习。

3.颠倒传统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先在课堂传授知识,学生课后进行复习、作业,而“互联网+教育”恰好相反,故谓颠倒。

二、“互联网+教育”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促进高等教育观念的更新

观念的变革必将导致行为的改变。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益普及,随着大数据、互联网络的深入发展,还有各种网站、微信等广泛运用,对高等教育的观念产生极大的冲击和影响。伴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而教师作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加速实现知识信息现代化、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步伐。例如,过去学生上课一般在相对固定的教室,而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受固定教室的限制,既可以在学校教室,也可在家中。授课方式也变得灵活多样,教学设计立足于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体验,师生关系更为平等。教师对教学结果的要求是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本学科的“三基”外,还要求加强学生在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存储、运用及创新等能力的培养等方面。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多维化

教学过程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外,“互联网+教育”已经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虚拟现实课堂等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增大,人们的学习需求也出现了变化,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学习方式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的新工具。就学校学生而言,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可以利用散步、课后活动等间隙时间,通过使用智能手机等工具访问目标资源,从而获取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学生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已变为现实。

三、“互联网+教育”对当代高校教师的挑战

(一)高校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目前,不少高校教师对互联网时代自身必备的素质要求缺乏正确认识,对教学信息化的设计与开发不够重视。对于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缺乏应有的理解,对“互联网+教育”,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冲击缺乏清醒的认识,这种状况与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大环境显得很不协调。实践表明,互联网+教育”必将对高校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处于互联网时代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渠道获取知识和相关的学习资料,各种类型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跨越时空进行共享,所以教师现在已不再是知识传授者的唯一权威了。因此,教师必须调整心态,积极转变角色,由原来知识的权威者逐步过渡到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领人”。

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备课只注重考虑教学目标实现和教学设计中教师要做什么,而忽略了学生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说教师备课只有“教案”,缺少“学案”,这就不利于实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因为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发挥和主体行为的产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动机,组织学习过程。教师的这种主体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无谓的学习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数字时代”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特点,尽可能满足他们合理的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要充分利用微课、慕课及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二)高校教师必须尽快提高信息技术素质

发展“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代教师除了要有传统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之外,还要有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必备的信息技术素养,所以高校教师当前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技能。但是,目前不少高校教师存在着自身素质能力与当前信息技术环境对教师的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些教师信息意识薄弱、接收信息途径少、处理信息能力差等问题,所以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为此,一是,要求教育部门的各级领导要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积极引导教师主动将互联网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教师,更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二是,教育管理部门应研究信息化教育教学的激励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三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趣味性、知识性与实践性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2]

(三)积极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所谓“个性化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根据自己发展需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方式的自主选择等,掌握自己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能力,达到自己独特个性发展的学习过程。

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是“互联网+教育”的一大优势。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面临着生源多样化、学生个性差异化、学习基础参差不一、毕业就业去向多渠道等问题,因此,现行“大一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而“互联网+教育”可以打破流水线式传统教育模式,使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处的外部环境条件,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如,基于移动终端的个性化学习、基于个人学习空间的个性化学习、基于智慧课堂的个性化学习等。[3]

在个性化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而学校和教师则是学生开展学习的支持性要素。学校、教师要重视个性化学习系统的构建及其推进策略的研究,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个性化学习的最终目的。因此,当代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偏好与习惯,主动学习与学生个性化学习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教师还要着力提高信息筛选能力,资源运用能力,学会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教学,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软件,并将优秀的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以便更好适应互联网时代学生人性化学习的需求。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必将有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并对传统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但目前关于“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育尚处于探索阶段,像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这样的教学模式的推广运用仍需要时间,因为这些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涉及许多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学校教学设备的问题,教师的观念更新和信息技术技能问题,以及学生适应能力等具体问题。然而,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尽快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努力适应当代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积极投身教育变革,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校教育工作者。

[1]黄美娇.“互联网+教育”给高等教育带来的变化与挑战[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01):42-46.

[2]吴婭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素质能力与角色地位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06):1409-1410.

[3]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126-132.

G649.2

A

1671-6469(2016)-06-0003-03

2016-10-09

连成叶(1950-),男,福建仙游人,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学。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育个性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