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社科类图书文字编辑能力刍议
2016-03-29王佳伟
王佳伟
文史社科类图书文字编辑能力刍议
王佳伟
[摘 要]编辑工作是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文字编辑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文史社科类图书涉及众多学科,对文字编辑的知识储备和编辑加工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基于此,论述这类图书的文字编辑应该具备的几种能力,即归纳总结能力、识鉴考证能力、知识更新能力、信息搜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并对各种能力予以解读。
[关键词]文史社科;图书;文字编辑;能力
[作 者] 王佳伟,吉林师范大学。
编辑应是杂家,编辑的能力应是多方面的,学界前辈常常这样论述。确实如此,作为一名编辑,尤其是文史社科类图书的文字编辑更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体而言,除了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编辑必须具备的文字规范能力、修辞与语法知识、形式逻辑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应具有以下几种能力。
一、归纳总结能力
文史社科类图书的文字编辑在工作中需要核对的资料很多,如果每个知识点的核对都要检阅工具书,那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文字编辑要善于撰写工作日志、编校笔记、阅读心得之类的文字,将与工作相关的知识点、易错点和灵感闪光点归纳总结起来,如此日积月累,以后的工作往往就会得心应手。
比如,有的文字编辑会自己编一首诗把五十六个民族记下来,用自己编的顺口溜或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将诸如著名作家的代表作品、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唐宋八大家、十大元帅、各个朝代的皇帝等文学常识、历史知识记下来,这样在工作时就可以少翻阅很多资料,节省很多时间。比如,有人用“老残在官场二十多年造了不少孽”这一句话就能轻松地将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孽海花》记下来,且经久不忘。
也可以将易出错的人名归类。例如,吕叔湘常被误写成“吕淑湘”,夏丏尊常被误写成“夏丐尊”,席慕蓉常被误写成“席慕容”,蔡孑民(即蔡元培,字孑民)常被误写“蔡子民”,等等。
也可以将易出错的书名归类。例如,钱钟书的《管锥编》经常被误写成《管锥篇》,史铁生的《病隙碎笔》经常被误写成《病隙随笔》,张恨水的《啼笑因缘》经常被误写成《啼笑姻缘》,苏洵的《嘉祐集》经常被误写成《嘉佑集》,王明清的《挥麈录》经常被误写成《挥塵录》《挥尘录》,杨树达的《汉书窥管》经常被误写成《汉书管窥》,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经常被误写成《西阳杂俎》,还有人将二十四史中的《宋史》和《宋书》误用。
诸如以上可以归纳总结的知识点有很多,文字编辑养成了归纳总结的习惯和能力,编辑加工整理的速度和质量就会直线上升。
二、识鉴考证能力
“有些差错我不知道,让我看十遍也看不出来。”这是某出版单位一名文字编辑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的感叹。作为一名优秀的文字编辑,要有一定的识鉴考证能力,读完一篇文章或一页文字,一下子就得知道哪里可能隐藏着错误,并运用缜密的考证来消除谬误,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迷信所谓的权威和已有的论断。
关于识鉴考证能力,笔者想到了一位做文字编辑的朋友。他曾在单位图书的付印清样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出现了“不差累黍”一词:“不差累黍,形容丝毫不差(累黍:指微小的数量)。”他觉得这个解释不够准确,就向该书的责任编辑提出了疑问,但责任编辑说已经核对过《现代汉语词典》了,词典上面是这么解释的。
朋友马上进行了一番考证,最后指出:“不差累黍”中的“累黍”指“数量”是不准确的,“累黍”是重量单位,指微小的重量。《汉书·律历志上》记载:“度长短者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1]此即“不差累黍”的出处。根据“权轻重者不失黍絫”来判断,“黍絫”应是衡量“轻重”的重量单位。可能有人会问,“絫”和“累”是什么关系?这查一下《康熙字典》即可明白。《康熙字典》对“絫”的解释为:“十黍之重也……十黍为絫,十絫为铢……絫,古累字。”[2]这个解释有三点值得关注:其一,“絫”是表示重量的,十黍为絫;其二,十絫为铢,能让人联想到成语“锱铢必较”,“锱”“铢”也是重量单位;其三,“絫”是“累”的古字。
这位朋友翔实扼要的考证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的一致认可,最终刊物在印刷前改正了那处错误,避免了以讹传讹。由以上可知,识鉴考证能力的养成要以广泛阅读为基础,同时要具备深入思考、大胆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知识更新能力
现在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知识都在改变。就文字编辑而言,对诸如地名、机构和院校名称、条例、法规、文件和国家标准等知识点的更新务必注意。
先说说地名的更新问题。例如,“襄樊”曾是湖北的一个地级市,2010年12月9日襄樊市正式更名为襄阳市,而近年来的一些稿件和出版物中,还屡屡将“襄阳市”写成“襄樊市”。需要注意更新的地名知识还有很多。如,北京的密云和延庆已经“撤县设区”、“绍兴县”已经更名为“柯桥区”(绍兴市辖区)、“上虞市”已经更名为“上虞区”(绍兴市辖区)、“苍山县”已经更名为“兰陵县”……这类地名经常在稿件中出现,文字编辑一定要有职业敏感性,看到它们时,要把名称弄准,避免差错出现。如果有些地名把握不准,可以参照国家统计局网站上的“最新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这一栏目,还可以经常关注各类新闻和各地政府网站,尽量多、尽量早地了解各地行政区划调整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做好稿件的审读工作。
再说说机构名称和院校名称的更新问题。例如,某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一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该机构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共同组建。”这其中的“科技部”应写成“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今科技部)”才准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国家科委”)1998年才改名为科学技术部(简称“科技部”),1985年是没有“科技部”这一名称的。再如,某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一本书在介绍“吉林市”时有这样一段话:“吉林原名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江’。在吉林省中北部、松花江中游。……高等学校有吉林师范学院、化工学院和东北电力大学等。”这其中的“吉林师范学院”在1999年即经教育部批准与当时的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为北华大学。所以,2015年出版的这本书中说吉林市的高等学校有“吉林师范学院”已不合时宜。
各种条例、法规、文件和国家标准也时常修订或出新的版本,文字编辑遇到这些知识点时都要注意核对,确保无误。在此不一一赘述。
四、信息搜集能力
作为一名文字编辑,要经常关注三类报刊。一是编辑出版领域的报刊,如《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中国出版传媒商报》《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中国编辑》《编辑学刊》《中国图书评论》等。二是与工作学科相关的一些报刊,如文学类图书的文字编辑就要关注一下文学类的报刊,历史类图书的文字编辑那就要关注一下历史类的报刊。三是一些综合性报刊的“书评”“读书”类版面。经常关注这些报刊和版面,往往可以及时搜集到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信息、动态,从而更好地做好下一步的文字编辑工作。
比如,自己编辑或参编的一本(或一部、一套)新书出版上市后,一些大众媒体和专业期刊可能会刊发书评,也可能会刊发一些“读书献疑”“商榷”“指瑕”类的文章,如果文字编辑能够及时阅读这些文章,无疑是十分有利于图书重印和再版时的修订工作的,也能拓展自己的编辑思路。
信息搜集当然不能忘记网络这个工具带给人们的便捷。一是要重视以中国知网为代表的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还有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超星图书、国学网国学宝典等电子文献数据库)的巧妙利用,比如,你是某工具书的文字编辑,那就可以把该书的书名作为关键词或篇名进行搜索,这样就可以获得与该书相关的文献资料,再加以筛选阅读,对日后的文字编辑工作会大有裨益。二是正确利用网络搜索引擎为信息搜集服务,如用百度核对书稿中的引文就有很多学问,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尤建忠先生的《现代校对新法探索:网上搜索法》[3]一文,洋洋数千字,专门介绍了网上搜索对现代编校的重要意义,对从事文字编辑工作的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情绪控制能力
情绪控制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即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和帮助作者控制体现在稿件中的主观、急躁等不良情绪的能力。
先说说自我情绪控制能力。“经常看这么垃圾的稿件,我的水平早被拉到水平线以下了”“看到这样的烂稿我简直想踹作者两脚,他是怎么评上高级职称的”,文字编辑类似的抱怨时常能在网络论坛上看到,这样的情绪难免会影响文字编辑日常的工作。诚然,作者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换个角度一想,作者把稿件投给一家出版单位,还是出于对这家出版单位的信任。所以,无论如何,不能让作者的稿件质量影响到文字编辑的工作情绪。文字编辑长期伏案工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故而工作多年的文字编辑常会出现一些身体不适和职业倦怠,这难免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因此,文字编辑平时要注意保养身体,养成乐观豁达的心境,提高工作效率。
再说说帮助作者控制情绪的能力。一些作者在写作时,谈到社会焦点和不良社会现象时,往往会有些情绪激动和措辞激烈,这就要求文字编辑在加工整理稿件时帮助作者“降火”。文章可以就事论事或进行学术争鸣,但不能让有人身攻击或发泄私愤的语言出现在图书中,这一点文字编辑务必注意。
六、结语
要想做一名称职的文字编辑,就要终身不断地学习,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诚然,文字编辑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上述几个方面的能力不可或缺。在工作中,文字编辑若能以上述能力为目标,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不断思考,勇于追求,就一定能变得更加出色,就一定能为高质量出版物的诞生和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110.
[2]汉语大辞典编纂处.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885.
[3]尤建忠. 现代校对新法探索:网上搜索法[J].出版广角,2015(1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