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29朱微微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校园建设文化

朱微微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朱微微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效果、监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对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是什么”认识不清、“为什么”把握不当、“怎么办”思虑不周。对此,本文尝试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应对策略。

高校;网络文化建设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及进展

(一)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意义

大学校园是我国网络普及率最高的区域[1]。因此,建设校园网络文化、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作用迫在眉睫。对于高校而言,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就是在创建高校“名片”。通过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可以营造健康活跃、蓬勃进取的文化氛围,使全校师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展示学校形象和风采。对于高校管理者及教学人员而言,网络文化建设的开展将成为办公的得力助手。网络文化的建设可以提供更加稳定有效的工作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实现。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文化建设将成为保障其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对高校网络平台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阻断不良信息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为大学生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使其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力,最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二)高校网络文化的进展

近年来,各高校重视网络文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使网络文化软、硬件建设初具规模。其次,教育效果更加凸显。“网络的兴起、文化形式的改变,使教育的模式、学习的方式也随之发生变化”[2],促进了“文化育人”“服务育人”宗旨的实现。特别是吸收学生参与建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水平。最后,监管更加到位。各高校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采取技术监控和人工监控两种网控方式,形成了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及网络有害信息防御屏蔽系统[3]。

二、当前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网络文化建设“是什么”认识不清

有观点认为高校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产物,还有观点从文化的功能角度将高校网络文化概括为一种利用网络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宣传、娱乐等的文化活动。以上界定存在以偏概全的缺陷。另外,以上界定的局限还在于将网络文化的建设限定在高校范围内,实际上网络本身没有界限,“即使有‘防火墙’也不能割裂网络与社会的联系的客观存在”[4]。因此,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是什么”的问题亟需得到准确全面的回答。

(二)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为什么”把握不当

网络文化的建设只有明确了目的,才能把握方向、坚定步伐,但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首先,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不够准确。部分高校缺乏对网络文化的认同与适应,认为校园网站的建设仅仅是学校对外宣传和开展网络办公的手段,与学生成长关系不大[5]。其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没有得到全面发挥。部分高校注重内容建设,忽视宣传形式的革新、宣传效果的检验以及网站的后期监管;注重舆情的研判和校园网络文化活动的开展,但收效甚微,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理想。最后,网络文化的服务功能欠缺。校园网站在师生中的影响力不足,网站建设缺少特色,更新维护迟缓,信息资源实效性不足、互动性不强,导致校园网络载体的服务功能未能被充分发掘。

(三)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怎么办”思虑不周

首先是对“谁来建设”界限不明。那种认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就是高校内部各职能部门、高校教职工职责”的观点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亟需认真思考、仔细界定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问题。其次是“建设成什么样的”。一些高校网络平台建设内容不够丰富、精神内涵不足,缺乏文化底蕴和自身特色,存在泛娱乐化的趋势;建设形式方面,网络页面设计严肃呆板、结构功能单一、说教色彩浓厚,缺乏有效的互动环节,整体构思设计未能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最后是相关制度问题。建设前期:部分高校的网络文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未能形成“各环节操作明确、各程序控制完备、各部门协作有力、各板块衔接顺畅”[6]的网络文化建设机制。建设中期:缺少针对管理团队的引进、培训、管理、评价等方面的制度规定;缺少信息监控、信息反馈、应急处理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建设后期:缺乏平台后期管理维护的相关规定,导致工作处于被动,影响平台建设效果。

三、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愿景

(一)深化网络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高校网络文化可以理解为高校校园里的网络文化,也可以理解为由所有高校一起组成的高校校园网文化。前一种属于狭义理解,是以网络的技术性为切入点,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高校校园文化范式的变迁,基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以高校自身特有文化底蕴为支撑的校园文化,能够突显高校办学特色和先进教育理念,并在高校师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后一种属于广义理解,是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带来的文化范式的转型,强调的是各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共建,即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就如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创新发展方式、互通有无、共同进步等问题的合理解决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文化形态。因此,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亟需统筹规划,协调国家、社会、高校等各方面力量,将网络文化建成既能凸显高校自身办学特色,又能互通有无的一种新型文化范式,从而实现“以文化人”的目的。

(二)强化网络文化建设的功能定位,把握建设的目的和意图

“学校教育是特定的育人环境,将学生聚集在学校就是要在有利于青年学生成长的育人环境中,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对学生进行启迪、诱导,使学生具备高于社会一般水平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为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7]。因此网络文化的建设首先必须突显育人功能。高校要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网络生态环境,加强网上思想引导,培养学生的网络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安全意识,提升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其次,要提升网络文化的服务功能。高校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通过多渠道对学生进行调研,把握学生的上网规律,总结、研究、探索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建成完善、周到、全面的网上服务系统,实现网络服务功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全面覆盖。最后,必须给予网络文化建设足够的重视。高校只有重视网络文化建设的工作才会有积极的态度,才能够担负起责任并开拓创新,最终指挥好网络文化建设的各项具体工作,实现建设初衷。

(三)细化网络文化建设的操作实施,实现建设的功用和效益

首先,加强平台建设,力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搞好校园综合网站建设,并结合大学生的上网规律和语言习惯等,开展一系列内容健康、互动有序、形式多样的特色网络文化活动,以此来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其中,最终实现平台的教育、管理、服务、实践等功能。其次,抓好制度建设,使建设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要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纳入学校总体建设规划,制定详实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方案,包括部门分工方案、建设投入方案、考评奖惩方案、监督管理方案、人才培训方案、应急处置方案、网络行为准则等,形成一整套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文化建设和监管模式。再次,注重队伍建设,为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一方面,要做好对高校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也不能忽视其待遇和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把政治素养好、网络技术精的学生力量吸纳到建设队伍中来。最后,引导舆论走向,营造建设氛围。做好信息把关工作,运用技术手段严控信息入口,净化网络环境;注重舆情分析,及时引导舆论走向;与社会网络传媒平台建立合作,共同助力,全力打造健康、绿色、和谐、有序的校园网络生态环境,为网络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氛围保障。

[1]靳卫敏.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影响及规制[J].传媒,2015(17).

[2]彭玉凌,夏咏梅.哲学视域中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

[3]丁惠民.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

[4]杜勇,肖勇.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6).

[5]任祥.当前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2).

[6]周娜,崔征.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8).

[7]徐文良.难忘的历程——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196.

2016-05-15

朱微微(1984- ),女,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G647

A

2095-7602(2016)09-0149-03

猜你喜欢

校园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