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积极做实施“四项工程”的践行者——关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的研究与探索

2016-03-29薛翔宇耿毅乾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师范大学

薛翔宇,耿毅乾

(长春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吉林 长春130032)



积极做实施“四项工程”的践行者
——关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的研究与探索

薛翔宇,耿毅乾

(长春师范大学 党委宣传部,吉林 长春130032)

随着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热情的高涨,高校的各类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在高涨的学习热情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现状进行探讨,分析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以长春师范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例,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些较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希望以此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提供一些更为直观、具体的操作案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青马工程”;长春师范大学

2015年7月28日,刘奇葆在中宣部推进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报刊网络理论宣传阵地“四大平台”,是新形势下汇集力量深化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重要抓手。推进“四大平台”建设,要把推动思想理论工作创新发展作为共同使命,把研究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共同任务,用中国理论回答中国问题,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道路,更好地适应新的伟大实践对理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为深入贯彻中央和中宣部要求部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探讨解决大学生理想信念问题,吉林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全面实施了“四项工程”。“青马工程”作为“四项工程”之一,成为吉林省委宣传部着力打造的重点工程。

近年来,随着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热情的高涨,高校的各类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吉林省内高校已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学生自学组织4000多个,参加人数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50%以上。在这样的数字面前,我们能够看出高校青年大学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但在高涨的学习热情背后,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长春师范大学实施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高势位领导,突破“青马”培养的自组织、自发性局限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都有一些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参加这些组织的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都十分认可和拥护,他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完全出于自觉、自愿,而非受某人、某事的强力制约。但是,这些组织多是由学生自发组成,难免会出现组织形式过于松散、学习内容不够系统的问题。有的自学组织虽由相应教师负责组织和管理,但教师多是进行不定期的组织、引导和管理,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功能。

针对这一学生培养现状,长春师范大学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中作了更有针对性的探索和尝试。

1.高势位领导,确保工程有力推进

针对学生自学马克思主义组织中参与度不够的情况,长春师范大学党委认识清、入手早、起点高、做法实、成效好。学校于2012年5月正式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每年从新生中遴选150人左右作为“青马”学员,下力气对学生进行为期两年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精英式”培养。学校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青马工程”领导小组,下设总协调办公室,统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组织部、学生工作部、党校、团委、关工委、政法学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等九个部门,各部门协同开展工作。党委的顶层设计、高位引领,使工程的起点更高、影响力更大,确保了这项工程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2.完善培养体系,实现工程培养效果

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为了克服学生自学组织对马克思主义学习缺乏规划、对学生培养不系统的问题,经过数十次研讨和四年多实践,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二二三七四”培养模式,即“两个使命”、“两个自信”、“三高定位”、“七新协力”、“四共计划”,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工程通过理论教育、实验训练、特殊指导、实践砥砺、自我修缮、网络交流、行为养成“七位一体”的培育路径,着力在七个培养环节努力寻求创新,以理论教育为核心,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的培养方案,紧跟时代发展进程,贴近师生思想实际,探索了一条全面、系统、新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

二、深化理论教育改革,激发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热情

部分大学生对马克思理论学习热情不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缺乏兴趣,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解得不深不透。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明确、不坚定。面对这些思想“贫困生”,高校会采取一些方式进行引导,但引导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积极适应学生学习需要,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引导学员坚定信仰,着力解决大学生思想贫困问题。

1.全校选拔,突破原有专业局限

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每年都会从全校选拔出150名左右的优秀学生,确定为正式培养对象,覆盖全校各学院的各个专业,突破了一般高校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覆盖范围、辐射人群有限的弊端。学校对“青马”学员进行为期两年的精英式培养。同时,以“青马”学员为骨干在各学院成了青年学会,对全校各专业大学生进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教育。通过精英式培养与广泛培养相融合的方式,在学生日常管理中融入信仰教育,促进了大学生的共同成长。

2.积极创新,提高理论教育实效性

针对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深度不够、理论教育实效性不强的问题,长春师范大学将“青马工程”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三个层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把“青马”学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从各学院大课堂中独立出来,单独编班,特别配备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引进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名师,为“青马”学员单独授课,课程内容质量高,讲解深刻透彻。专门聘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学者做客“思想理论大讲堂”,为“青马”学员作专题报告和理论辅导。此外,学校还通过理论实训、关注成长沙龙、马克思主义理论词汇串写、毛泽东诗词朗诵大赛、制作马克思主义理论手抄报、“青马杯”演讲比赛、社会调研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丰富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在具体活动中,实现将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的输出,提高了理论教育的实效性,扩大了“青马工程”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力。通过“名家讲”“单独讲”“自己讲”等“新三讲”理论学习方式,使理论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学员们由被动变主动,理论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3.“互联网+”,丰富理论教育手段

为解决传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老套、不接地气儿的弊端,“青马工程”率先将网络交流纳入培养体系,增强网络教育实效性。

“青马工程”建有专题网站,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官方微博,建立QQ群、微信群,架构起了广大师生喜爱的多元化网络平台,并对各平台进行了清晰的定位,提升各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力。推送内容上,以多样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定期推送马克思主义理论。“青马”微信公众平台,设有“青马”博览、“青马”学思、“青马”故事会、“青马”速递、“青马”风采等近20个栏目;“青马”家园微信群,定期发起微话题讨论,积极引导学员参与网上讨论。运营方式上,以“青马”学员为主体,组建了多支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网络运营团队。团队成员们熟悉计算机操作技巧,了解网络运营方式,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能够充分发挥“青马”学员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学员通过对“青马工程”专题网站、官方微博和微信平台的自主运营和管理,使他们的个人原创作品得到了展示;通过对网络资源的遴选分享,提高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认知,提升了对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鉴别能力;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的方式实现师生随时交流、互动,更好地帮助学员解决理论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三、加强情感教育,矫正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标和态度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时难免受到影响,形成功利化倾向。一种表现是部分大学生在内心对马克思主义并不十分认可,但他们清楚地知道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认为自己只有和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才能够在入党、评优、评干、评奖时有优势,所以他们浑水摸鱼地参与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抱着功利性的目的将马克思主义当作“信仰”。另一种表现则是并不关心马克思主义究竟是什么,但是参加马克思主义自学组织能够享受到学校免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资源,通过这些学习能够帮助自己顺利通过马克思主义系列考试科目,为自己今后考研、考公务员奠定一定的基础。

针对这些带有功利心目的的学生,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能够较为准确地发现隐藏在学生学习热情背后的实际动机,并对其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去“功利化”帮助和教育。

1.强化导师核心引导,人格魅力影响学员

学校为每一位“青马”学员都配备了专门的导师。导师是“全师型”导师,具有思想导师、理论导师、生活导师“三重身份”,肩负着给学员思想引领、理论辅导、生活指导三项职责。每位导师指导5~10名学生,3位导师组成一个导师组。导师要定期对学员进行个别指导。个别指导与导师组集体指导相结合,实现因材施教。导师全程负责对学员的日常生活指导、实验训练指导、专业理论指导,以各种形式与学员进行心灵沟通,每月至少一次给学员面对面的指导,通过学员成长记录卡对学员进行全面考核。导师团每学期都组织多次集体学习研讨,进行经验交流和工作研讨,努力创新指导方式,总结指导经验,增强指导实效。同时,定期选派导师外出学习和培训,提高导师理论水平。

通过这些面对面的交流与接触,导师的人格魅力往往会更加深刻地引导学员。他们像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学员,及时了解学员的思想动向,使导师与学员间的师生情建立在亲情之上。这种感化是出于情感的转化,而绝非利益性的转变,对学生的教育效果也是潜移默化的。

2.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功利心得到净化

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并不局限在课堂,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优秀“青马”学员代表赴井冈山理想教育革命根据地学习与实践,提升学员思想境界;每年组织全体新进学员到通化重走抗联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通过这些理想信念教育,使学员们的思想更为成熟,从而激发出他们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原有的功利心得到净化。

3.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学员形成“大我”胸怀

学校鼓励“青马”学员走出校园,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将理论和现实有机结合。实践内容的设计依托理论教育、结合实验训练为“青马”学员量身定制,把理论教育内容作为实践活动的思想方向;通过组织“青马”学员开展支教助学、帮贫扶困、社会服务、文化宣传、“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等志愿服务活动,选派优秀“青马”学员到学校机关各部门实践锻炼,引导“青马”学员深入社会、关注社会、服务社会,将社会发展进步与国家兴亡联系在一起,使学员实现从理论到能力再到信仰的升华。

四、结语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与探索,长春师范大学“青马工程”在学校党委的高势位引领下,着力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改革上下功夫,在培养模式的系统化、规范化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的新路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亮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品牌工程,是吉林省实施“四项工程”、推进全国理论工作“四大平台”建设的积极践行者。

[1]张兴海.勇于实践 探索“青马工程”新路子[J].新长征·党建版,2016(1).

[2]张兴海.高校要成为信仰播种机[J].求是,2014(5).

[3]陈爱梅,张兴海.实施“百优青马工程”开创大学生信仰教育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4(Z1).

[4]陈爱梅,薛翔宇.“百优青马工程”引领青年纯洁信仰新路子[J].新长征,2014(4).

2016-05-19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提升新媒体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效能研究”(2016M6)。

薛翔宇(1980- ),男,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耿毅乾(1984- ),女,长春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硕士研究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6)09-0001-03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青马师范大学
创新“青马工程”实践持续夯实“青马工程”广州模式
参考答案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Study on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Walden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Balance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Courses on National Pakistan culture in Honder College
Film Music and its Effects in Film Appreciation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党委如何占领青年的信仰阵地——以长春师范大学“百优青马工程”为例